作者归档:admin

关于admin

就做一束光,带着爱飞翔。 用文字温暖,用声音治愈。

有声第133期 | 奔向净光的高处【不一样的生命】

作者 | 东方月

播音 | 舒舒

摘自 | 今日佳音

1追寻

1992年,在毕业不久后顺利考进了当时轰动视听界的杭州西湖之声电台。作为传媒专业的年轻毕业生,我的名字很快随着电台一起成功地印在人们心里。当我的声音每夜飘荡在城市上空,以至于被一些大学请去讲座的时候,阶梯教室的气窗上都爬满了学生。《心灵之约》《摩登谈话》……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人在津津乐道这些节目。

25岁的那一年,我的第一本书《心灵之约——东方月和100个听众的故事》出版了,签名售书那一天,等待签名的队伍绕着弯从一条路到另一条路足足排了几百米,那本书也连续几个月在当地畅销榜上有名。我总是努力地让每件事情都做得令别人和自己满意。在之后的几年里,我开始做电视,也开公司,画漫画,在报刊上开设专栏,出书……我做一切喜欢的事,也都做的还不错。

图片

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我辞去家乡的公职,独自一人来到中央电视台,应邀担任了国际频道《东方时尚》的撰稿和主持人。对于从事此番行业的人而言,这是一个最高的舞台。对我而言,背起大包离开故乡,则同时意味着出发奔往梦想。

说来奇怪,我的梦想竟然是:在过程中寻找梦想的终点。——也就是说,我并不十分清楚我要什么,但我希望有一天能弄明白。我相信不停地追求,是为了有一天不再追求;努力地狂奔,是为了有一天能停下脚步。有那么一天我可以自由地生活。但是……哪一天呢?没有答案。

在北京,后来又做了很多不同频道的节目,比较顺利地出版了图文书籍《涂涂画画》和《城里有条发呆的鱼》。由于在央视的《东方时尚》以及上海制作的《In China》等节目,那时也常常被当作时尚界的名人出没于各种派对。梦想照进现实,一切都在进行中。但是越来越多地,我似乎看见自己和身边的那些成功人士心里的真相,看见太多人为了名利而放下的尊严,看见太多人为了明天而忍受的今天……这个世界所炮制的泡沫般的热闹背后,心灵失去的恰恰是真实的自由。

人有自由不断去追寻,却没有自由停下追寻的脚步。这话实在道明了某种真相:为了自由,我们总在失去自由……这就好比有一种东西总在绑架自己,总惦记着去追,终于迷失在追寻的途中。

曾经在1995年的一天,闲在家中,从书架上取下一部厚厚的书,外婆送的,一部全世界销量最大而我却从未好好读过的书。我翻开,那上面写着一句话——耶稣说:我来,是要叫你们得自由。

那个星期天,我就跑去教堂找外婆。在这之前,外婆曾经多次跟我提起过耶稣,一个医治人身体与灵魂的主,一个赦免与怜悯的主,一个智慧与能力的主,一个爱的主,一个被称做是道路真理生命的主。我走进教堂,看见70多岁的外婆挤在小教堂的台阶上,认真地记着笔记,脸上洋溢着年轻的光彩。台上,牧师正在布道。我知道自己来,并不是仅仅来找外婆的,我知道我是来找什么。那是1995年,我走进教堂的门口有很多人认识我,而那些人都认识的那位来“释放人得自由”的主耶稣,我却不认识。

之后,每个星期天我都去教堂“找外婆”,直到有一次,是一个圣餐主日。在常规的礼拜结束以后,牧师说:接下来是圣餐礼,没有受洗的朋友可以离开,也可以留下来观礼。我选择了离开。但就在走到大门口的时候,从背后传来一首充满了欢乐的合唱:“我深知所信的是谁,并且深信他能保全我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我的脚突然被钉在地上,站在那里不得动弹。我背对着教堂,没有人看见我泪流满面,一个声音在心里说:我也要!我也要有一个未来,一个自由的未来,在一双更大的手中被握着,在没有尽头的光明中前行着,直到那日……

洗礼是在1995年的7月。这是重生的日子。

然而,人生的故事并不就此完全崭新,或许应该说,耶稣已经赐下新生命,而多数时间我们仍旧活在自我的生命里。甚至我觉得有两个自己在里面争吵,经常处在使徒保罗的境地:我知道好的,却不能去做;知道不好的,却总要去做。就这样,我一面寻找上帝给予的人生的意义,一面继续寻找着自己对生活价值的肯定。

图片

去了北京之后,有两年时间我同时还接了其他城市的节目,每十天左右就在南北两地间飞一次。每次当飞机拎上半空,所有的事物歪歪斜斜地落到脚下,越来越小,越来越远,我就在想:人是何其渺小啊,人算什么呢,竟被上帝如此眷顾着,人就算赚得了全世界又怎样呢?……就在那次回来之前,我的一个朋友,一个与我同时间去北京的已经打拼得蒸蒸日上的女孩,竟在一次意外中死于一瞬间。我开始认真地回到主里面来思想很多问题。肉体的生命何等短暂而有限,人生的旅程就是一列火车,而那之后的去处,才是一个永远的选择。人在地上建立的不过是一个帐篷,再华丽奢靡,仍然是帐篷;而那天上预备的,却是一座有根有基的荣美之城。

一百年就是两个邮筒间的一封信,青春就过去了,奋斗就过去了,等待就过去了,悔恨就过去了,回忆就过去了,生命就过去了。有一日,天地都要像一件旧衣服那样废去,有一天我们都会不存在。然而,我们不是被遗忘在一个毫无目的旋转的星球上的渺小生物!我们地上的帐篷早晚要拆毁,真正的家却在一个永远的城里,那是生命之旅真正的去处。婴儿在母腹中结束9个月的旅程时,总是哭着来到世界;同样,所有的人都为人生篇章的结束痛哭的时候,你无法知道彼岸正在欢乐地扬手:瞧,他来了!

我爱你。在那条永不枯竭的河流里。

这是小说《寻找跑跑》中的一段。在2004年底的海啸之后我创作了这部小说。主人公不是我,却又就是我自己,一个不断奔跑着寻找生命意义的人。

2回 归

回看受洗后的这些年月,其实上帝的手一直都在带领。上帝对我们有一个计划,一个真正踏实的计划,是存到永远的。不管你怎么背离,上帝仍然要带领你回到他为你预备的“迦南美地”,而在这之前,我们必须首先离开“埃及”,离开那个属于世界的泡影般的繁荣。在北京,我很奇妙地被带到了教会的小组,结识了一群爱主的姐妹和弟兄。每次只有在这样的聚会过后,我发觉我的心才是充实的,好像收获了说不出的喜乐平安,有着别的一切都替代不了的满足感。

每当念到圣经上的话语,就有光使我心里燃起一片明亮。欢愉可以在每一天找到,却也很快失去;而喜乐则是一条河流,一个泉源,源源不断地流在枯槁的生命中。喜乐是主耶稣在人生命深处的供应。我感到我的生命正与那个源泉越来越接近。

2003年底,上帝关上了我正展开的一道道事业之门,提醒我回家。虽然不明白,但还是选择了顺服,我知道,神的道路高过人的道路。我辞别了国内外的工作,回到家乡杭州。而之后我才明白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在去北京之前我就结婚了。但是奔波追逐的生活使当时都太年轻的两个人很快陷入了困顿。爱是什么?有永远吗?看身边的朋友,结了婚的基本都离了,爱得死去活来的基本都散了。有人说爱就是一场化学反应,到最后左手握右手。那些年虽然名义上还在一起,我和先生却各自过着单身的日子。圣经说:神就是爱。这句话渐渐显明它的意义:爱不仅仅是一个要求,爱是一种力量。而神就是爱,当你无法再爱的时候,他就是再次点燃你爱的一种力量。那一次回家,我清楚地知道是主亲自在我们的家中注入了他的爱情,他让我用一种无法形容的新鲜来注视我的爱人。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林前13)

这些话语带着主的大能,更新了我的心意,我对待婚姻对待丈夫的态度完全改变了。我重新用一种新鲜的爱情来点燃这个家。这一切让我的先生觉得诧异!他无法抗拒如此真实的爱,无法抗拒这位给予爱的主,就在那年夏天他也受洗归主。从此以后,是主耶稣的爱实实在在地活在这个关系中。在我们的新房子里他把一句话刻在墙壁上:基督是我家之主。

人常常给自己制定目标,但是人从来不知道,上帝对人有一个更高远的目标,比我们自己更伟大,更无限。从我回到家乡杭州的那年起,我和先生就清楚领受了一个我们自己从来没想过的使命,那时其实我已经开始在杭州的教会参与事奉,但这个新决定仍实实在在改变了我们接下来所有的人生。这就是主对我们家的呼召:奉献我们的家,成为一个主的家,从此帮助更多灵魂找到真正的归宿!

就这样,就在2003年底我们开始了一条事奉的道路,成为上帝的仆人。

3奉献

我们开始带领身边的朋友一起追求福音。第一次聚会只有五个人:两个受过洗的小基督徒带着三个从未听过福音的朋友。我在每个星期固定的日子做好晚饭,摆好桌椅,预备好功课,一个一个地请朋友们过来。在固定每周聚会的8个月之后,第一批小羊终于在一个春天的傍晚受洗了!那真是初熟的果子。

记得那天下起很细的小雨,我们在一泉清冽的溪水中请来牧师为每一个人施洗。最后一位下水后,我们唱起《云上太阳》:云上太阳它总不改变,虽然小雨洒在脸上……就在那时,山那边的天空突然升起一抹晚霞,雨停了,霞光由远及近,一直铺向我们所在的山谷,火烧云越来越炽烈,终于呈现出一个巨大的“十”字!我们望着不可思议的天,每个人都惊呼起来!我流着泪说:“主啊!你的信实我看见了,你的奇妙真是我测不透的!我深知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我不晓得前面的道路,但我知道前面有你!……”

转眼许多年过去了,一切都不同了。借着主自己预备的这个大家庭,借着他亲自铺设的道路,我看见一个又一个生命改变后带着新的力量进入世界成为光和盐。每当这时,我就流泪感恩。

从一个心灵流浪的艺术家到一个需要纪律的传道者,上帝对一个人的塑造可谓奇妙。

我们曾有一处居所,是在郊区的茶园之中,这是个归隐于世的大好地方,闲来写写画画,两个人弄点吃的过过小日子。这个园子被许多人羡慕。然而就在我们决心成为上帝仆人的那天起,就与那片美丽的茶园渐行渐远。一周七天,日历上几乎写满每天需要去见的人和做的事。

有一天我偶尔回到茶园休息,我说主我累。上帝让我看见有多少人与我一样在寻找人生的答案,有多少人与我一样需要一个从混乱中被恢复的生命,多少人需要得身心的医治,多少人的家需要有一个值得盼望的未来……他告诉我他恢复我的生命,正是为了让我可以去帮助更多人恢复他们的生命。他使我看见人真正的价值,不是在于为自己获得了多少,而是在我的使命中活出了多少。我重新对主说,我愿意。无论要付上什么样的代价。

这些年,我们所结的每个果子都是恩典的果子。而在这个过程中,我深深领受神对于我这个小小的仆人的恩典。上帝的手就这样一直做在我和我们的家中。虽然后来我和我先生都接受了知识装备,也看见了自己的成长,然而在服侍中最刻骨铭心的,依然是不断地破碎,几乎每一天都在破碎中成长,这好像是主最想在我身上做的一件事:将这个世界烙在我身上的价值体系彻底击碎,重新建造他在我里面的生命,打上他自己荣耀的戳记。

 “为上帝而活”,这句话很多人会说,但是真正地为上帝而活则意味着完全的否定自己,背起十字架跟从主。上帝一层一层地剥去我里面属世界的本质,借着试炼使得属于上帝本质的光芒能够从人身上活出来!

记得我的小说《寻找跑跑》在出版的过程中我已经在教会服事了。小说出版后,出版社在新华书店安排了一次签名销售。之前书店负责人一再紧张地问:明天会有人来的吧?如今图书市场很不好啊,很多名人的签名售书现场都很冷清啊……离开书店我也沮丧了。罗马书11章36节说: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如果我相信一切是出于神,那么就该将一切重担卸下而完全地依靠神,如此,一切所成就的荣耀也就完全地归于神而不再属于自己了。那天晚上的祷告中,我对主说:“主啊,求你将我隐藏在你的十字架中。”而主回应我的话说:“我乃是要将你隐藏在十字架的光芒中!

图片

第二天,书店迎来了一个奇异的场面。还没有到签售时间,等待签售的队伍已经安静地绕行在书店的每个空隙。那位紧张的负责人不得不一批批地将所有的书搬出来直到仓库中最后一本!半天时间,竟突破了书店长久以来的销售记录。来买书的,不少都是来自教会,他们中有许多我不认识,有许多却正是最初在我们家中得救的弟兄姐妹!十字架隐藏了我,而我也恍然大晤:那能照亮我的,正是十字架的光芒!——爱的光芒,牺牲的光芒,给予的光芒,谦卑的光芒,仁慈的光芒……神是众光之父,而我,一个小小的孩子,因着与他接近,也要与他同行在净光的高处。

谦卑、忍耐、舍己、喜乐……这些品格,是当一个人结出外面福音的果子时,上帝更要结在人里面的生命的果子。上帝最在乎的,不是你为他做了多么大的事,而是,他让你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十几年时间一晃如一日。我相信我和被我们带领的小羊群体一起在恩典中成熟起来。生命渐渐的脱去许多当初的挣扎,我感恩于主将事奉作为一份礼物赐予在我手中,竟是为造就我这个器皿。器皿无论大小,摆在哪里,最要紧的是忠心在主对于TA的呼召里。今天,我坚信主在他自己荣耀的教会,兴起使徒、先知、传福音的、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弗4:11-12)

我们这些被上帝的恩典恢复了生命的人,要成为使更多人得恢复的人,这应当是每一个人的呼召。为此每个无论在教会在职场在家庭的信徒,都是福音的使者、都是被差遣的门徒。末后的日子,天呼唤着地,地回应着天。愿上帝的国降临在我们中间。

有声第132期 | 太空知多少(赛先生)【好书共读】

亲爱的朋友,您是否认为科学(Science)就是真理,而科学以外的一切就是迷信呢?

您知道有很多人是迷信科学的吗?

今天我们邀请您一起来听一听《当赛先生遇见上帝》这本书,它的作者是国内外数十位华人科学家,他们将从天文、生态、生物、生命科学等领域,以精湛的专业能力与真挚的生命经验,与您一起深入探索、剖析信仰与科学的真谛。

如果您正徘徊在信仰与科学之间,盼望本书可以为您提供一盏明灯,助您走出迷思,跨步向前。

  • 本音频制作只为公益交流,请勿私自进行商业传播,谢谢!
  • 《当赛先生遇见上帝》由台湾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出版发行
  • 购书渠道1:宇宙光五饼二鱼书屋网站:www.cosmiccare.org/book
  • 购书渠道2:邮件至宇宙光业务部林彩凤小姐:blue@cosmiccare.org

太空知多少?

作者:梁庆封

美国太空总署喷射推进实验所资深工程师

经典摘抄

若以现代民航机的速度,1小时约飞行600英里来计算,我们搭乘飞机日夜不停地飞,要18年才能到达太阳。

太阳表面温度有摄氏2500度,核心高达2千万度,她不停地燃烧,威力无穷。

如果把太阳挖空,可容得下130万个地球 ! 但是,太阳在浩瀚的穹苍中只是一颗很普通的星球。原来在那无垠的天体中,充满了亿万个太阳。

宇宙中目前可见得到的银河,约有一千亿个;每个银河有数千亿颗星;银河和银河间的距离一般是两百万光年!

众多的星星中,距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星有4光年。

距离我们最远的星,可以观测到的有120亿光年!

基本上,宇宙广袤无垠的空间是完全黑暗的,虽有亿万星系星团,悬浮在茫茫无际的黑暗中,仍是空虚的。整个宇宙星际的平均密度,比实验室真空箱的微粒还少几百万倍。

宇宙穹苍还有很多肉眼看不到的物体,如银河间除了星体外,大部分是暗物质(dark matter),目前尚未完全了解它们的性质,可能包括最微弱的星宿、外来的原子粒、或黑洞(black hole)。

我们相信,天地间有一位创造时间和一切规律的主宰,在浩瀚的宇宙中彰显无穷智慧,真是“诸天诉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祂的手段。”(诗篇19:1) 人虽然看不见上帝,籍着祂的作品—这可见的世界,我们实在无法否认、忽略祂的存在!

有声第131期 | 战争中的暖流【网络佳作】

Love and War on Behance

作者 |曹子光

播音 | 舒舒

摘自 | 《号角月报》美东版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内战:「北朝鲜」在前苏联和中国军队支持下,越过1945年设定的分隔南北朝鲜两半的「三八线」,在短短四小时内,直捣南朝鲜的核心汉城;不到一个半月,已控制了南朝鲜将近90%的地区。美国和18个国家的联合军队赶到支持,战况开始逆转。

这场内战,造成350多万北朝鲜难民一窝蜂地涌入南朝鲜。当时,不少南朝鲜的基督教会主动开放,成为临时难民收容中心。信徒们放下了战事中的敌对态度,本着耶稣基督的大爱,将自己的粮食、日用品拿出来与难民共享,并安慰那些丧失家园和亲友的难民,鼓励他们好好活下去。有些人甚至搬到临时收容所,与难民共同生活,陪伴他们走过最艰难的日子。

想不到的是,战事没有停止的迹象。食物和基本物资开始严重缺乏,在等待救援物资送到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不住跪地向上帝恳求,甚至禁食祷告,祈求上帝怜悯和供应所需,像昔日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在旷野飘泊的日子中,得到上帝每天供应维持生命的饮食那样。祷告之风遍及南朝鲜全国的基督教会。奇妙的是,他们果然得到了国外救援队送来的粮食和日用物资。

1953年7月27日,持续了三年多的内战终告结束。南朝鲜的信徒依然过着节俭的生活,并且继续坚持以祈祷守护家园,祈盼国家能在战后重上正轨,并且盼望更多的人认识主耶稣;那批北朝鲜难民,则因得到教会和信徒的接济,又受信徒的爱心和祷告感动,很多人相信了耶稣基督,接受洗礼,加入教会,也有部分难民决定留在南朝鲜生活。统计显示,南朝鲜的信徒人数在内战期间暴增数百万!

韩战,造成无数的伤亡,但却孕育出一段南北朝鲜人民、教会和信徒同舟共济的美好时光,使国家和无数的人得着祝福。

有声第130期 | 我持守信仰是为讨要什么东西嘛?(中英文版本)【疑惑探讨】

The Test Of Fear As The Test Of Faith - Ven. Ireoba - Advent Cable Network  Nigeria

作者 | Kenny Pierce

翻译 | 舒舒

播音 | 舒舒

前言:

在美国,有很多人出生于基督徒家庭,甚至刚出生就受了“婴儿洗”,所以我们遇到的“所谓的”基督徒有一大批。他们跟着父母去教堂礼拜,守圣餐,也把圣经里的教导当“规条”一样来遵守,可是,他们缺乏对这个信仰的主动追求,也缺乏和这位有位格的上帝之间的沟通互动。说白了,其实那是“父母的信仰”,他们顺其自然拿来用用。

听上去很可惜吧?更糟糕的是,他们偏偏又自认为是虔诚的信徒,不管你问他什么都是已经了然于胸的模样,根本不要听别人在讲些什么。

所以,身为美国人的先生(也就是本文的作者)曾经跟我说:“其实在中国或者其它从来没有听说过上帝和圣经的地方,人们更容易对这个信仰产生新奇感,接触了之后也更容易被它所体现出来的爱所感动,因为这种无条件的爱、不求回报的爱、甚至是“傻傻的爱”是他们的文化中不多见的,他们更容易耐心倾听,认真了解。而西方人呢,他们的自以为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东西是他们最了解的了,有时候这种自以为是反而会让他们成了顽固不化的石头。”

前些天我有一个中国朋友提问:我看身边的人不管是信佛还是信耶稣或者其它什么宗教,都是有所求啊,求健康,求平安,求发财,或者像基督教所说求永生,那也是个“求”字啊。像我这种人一直是自力更生的,我一辈子都靠自己活得很好,我对人没所求,对上帝(或任何的神灵)也没所求,我还需要了解信仰干什么呢?没必要呀?

我与先生讨论,他说:“总之,在认识上帝的旅途上,中国人有中国人的阻碍,美国人有美国人的阻碍,圣经说去天国的门很窄,这是千真万确的。不过,还真有一些共通的阻碍,比如你这个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以前也想过——我不需要某个信仰来满足我今生的任何需求,我到底还要不要去研究它们、认识它们、或者接受其中的哪一个作为我自己的信仰?”

既然如此,我就请他用文字将自己的心路历程分享出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位美国普通的基督徒的信仰之路吧 :-)

 

English Version

One thing I have learned over the years is that a lot of people find it hard to understand why I am a Christian for a very simple reason: to them, a religion isn’t something you choose because it’s true. A very large number of people, when they ask, “Why are you a Christian?” are really asking, “What do you get out of being a Christian? Why do you like being a Christian?” And that is a natural thing to ask…if you are someone who thinks of religion as being a way to get something – to get peace of mind, or to find comfort after your divorce, or to find a god who can cure your cancer. If you think of religion as being useful, rather than as being true, then naturally you want to know what I use religion for, and why Christianity suits my purposes better than any other religion, including the religion of atheism.

Now that has always seemed like an odd mindset to me. It is very obvious, for example, that in most areas of life, mistakenly believing something that is false can get you into huge trouble, no matter how sincere your belief is. Let us say, for example, that you believe the brakes in your car ar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and you are coming up to a train crossing where a freight train is roaring past at fifty miles per hour. When you push the brake, the sincerity of your belief that you have good brakes will have no effect whatsoever on whether you live or die; if your brakes have in fact failed then you will be dead ten seconds from now. The sincerity of your belief will not affect your fate; it will only affect how surprised you are as you die.

Or again, imagine that you have fallen head-over-heels in love with a woman that everybody around you can see is a manipulative sociopath. It does not matter how seriously you believe that she is the second coming of Mother Theresa; if you marry her, you are hosed.

In other words, in life in general, believing things that are false is a great way to get in really bad trouble, and life doesn’t care about your sincerity. Yet an astonishing number of people think that when you get to religion, suddenly something magical happens and it becomes impossible to harm yourself by believing false things. Religion is just a way to get what you want – to make yourself feel happier, or to have a backup strategy in case the doctor can’t cure you, or whatever. (There are also people who think of religion primarily as Tradition, and they see religion as being about Family rather than about Fact; so if you follow a different religion from your parents you are a bad son, even if you sincerely believe your parents’ beliefs are incorrect. And atheism attracts a lot of people who think religion is Superstition and whose subculture has carefully programmed them to react to any person of sincere religious belief with contempt and scorn. But most people, I think, think of religion as being about Getting What I Want Out of Life – it’s like therapy, and whatever works for you is fine. And most of those people find my attitude toward religion both incomprehensible and disturbing.)

But I have never been able to see any reason to think that religion is any different from the rest of life. Why should we think religion comes with some sort of special pass where there are no consequences for being wrong in your religious beliefs? And besides that…well, I was raised to be honest. Quite frankly, if something is false, I don’t WANT to believe it, even if it makes me feel better, because I do not wish to be either a liar or a fool. If there is no life after death I would rather mourn my parents’ passing bitterly but honestly than comfort myself with a false fantasy of seeing them again in Heaven. I recognize that that is a matter of personal taste – certainly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 is completely dominated by people who don’t think it matters at all whether what they say is true or false, on any subject whatsoever – but it is who I am and I don’t suppose I could change that about myself even if I wished to.

Beyond that, I don’t see how it is possible to read the New Testament and not see that to all of the people who sat at Jesus’ feet and learned from Him, what mattered overwhelmingly about Christianity was that it was true. They are constantly appealing to eyewitness testimony, constantly harking back to the Resurrection and saying, “This really happened,” and there is not the slightest hint that any of the earliest Christians would have countenanced for a moment a statement like, “Look, even if Jesus didn’t really rise from the dead, still you’ll be so much happier if you just believe that He did so why not just believe it and be happy?”

So I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 while a great many positive things could be said about the effects of Christian belief on those who believed it and practiced it, still there was only one reason, at least for me, that could justify being a Christian. And that was, that it was true.

“You should become a Christian because it gives you hope to get through the difficult times.” Okay, but is it true?

“You should become a Christian because it gives strength to people who are too weak to make it on their own.” Congratulations to those people…but is it true?

“You should become a Christian because people who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living taught in the Bible are far happier and more joyful than those who do not.” Sounds like a good reason to follow the ethical principles…but are the Christian religious doctrines actually true?

And here’s the thing: Christianity – from its very earliest days – has always said that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1 There is a God, who is much more like a person than like anything else we know, who created the universe.

2 This God has VERY strong views on what sort of behavior is good and what is bad, and his views are non-negotiable.

3 The life that we see is a highly short-term training ground in which we make choices that determine an eternal fate, in which we are either eternally happy with a joy and bliss that we can’t even begin to imagine, or else eternally wretched with an equally unimaginable degree of wretchedness.

4 Without help from God, the choices we make would without exception cause us to end in eternal wretchedness rather than eternal joy.

5 God has chosen to help, but in a very specific way, through the incarnation, death, and resurrection of Jesus, and “no one comes to the Father except through me” (that is, Jesus, who is the one who said that).

6 Jesus proved His claims were true by rising from the dead – not being reincarnated in anything even remotely like the Hindu/Buddhist sense, but by coming back as Himself, in the flesh.

Now if these things are true, then literally what you decide to do about Jesus is the most important decision you will make, whether you want it to be the most important or not. And if they are NOT true, then Christianity is a lie and no honest person should believe it.

That, at least, is the point I reached long ago, and I have never seen any reason to think I was wrong about the importance of the question.

My testimony, then, is really very simple. I grew up in a Christian family and could see that Christianity “worked,” in the sense that families that truly followed the principles of the Bible were joy- and love-filled families, even in the face of tragedies; and also in the sense that when people violated the principles of Christianity it practically never turned out well for them. But of course I also knew that one of the things Christianity taught was that everything about Christianity that worked, worked only for those who had “faith.” 

Now there are some very silly ideas about what “faith” is. (It does not surprise me that some people are silly enough and ignorant enough to think that “faith” is believing things not just without evidence, but in the face of evidence; but what is truly gob-smacking to me is the number of CHRISTIANS who seem to think that “faith” means trying really really hard to believe things that all the evidence says is untrue – have they even read the New Testament??) It is not “believing things that aren’t really true,” or “believing things without evidence;” it is not even strictly speaking “belief” at all, being instead a kind of relationship rather than a mental state. But while “faith” is not the same thing as belief, still belief is at the very least part of faith, or one could say a prerequisite of faith. If you don’t think Christianity is true then Christianity itself warns you that lots of things Christians are supposed to do won’t do you any good, because it is faith that makes them work, and if you don’t believe that what Christianity teaches about Jesus is true, then you can’t have Christian faith.

So when I was fairly young – about eight or so – I started wondering whether I had any reason to believe that Christianity was actually true, other than my parents said so…which I could see wasn’t a very good reason to think something was true. After all, Indian childrens’ parents told them Hinduism was true, and Arabian childrens’ parents told them Islam was true, and Chinese childrens’ parents told them some mix of Buddhism and Daoism and Confucianism and atheism was true. And somebody’s parents had to be wrong; so how did I know my parents weren’t the wrong ones?

I had no answer to that question. So I set out on a journey that took many years, involving exploration to some degree of atheism and agnosticism and Hinduism/Buddhism and Islam as well as the many different varieties of Christianity. Ultimately I came to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evidence surrounding the death of Jesus and the birth of Christianity was very easily explained if you accepted that he rose from the dead, and completely impossible to explain on any other hypothesis. In other words, I reached the point of deciding that there were only two reasons not to believe that Jesus rose from the dead: either you were ignorant about the evidence, or else you were already convinced on other grounds that Jesus could not possibly have risen from the dead and therefore no amount of evidence whatsoever could convince you. And I think I have heard all the arguments that purport to show that there cannot possibly be a God or at least that if there is a God He can’t possibly be the Christian one – and, not to put too fine a point on it, they are pretty stupid arguments.

So by the time I got out of Princeton, I had gone back to being a Christian. (I didn’t wind up back where I started, exactly, because while I wound up believing that the core teachings of Christianity were true – that Jesus was God incarnate, that He died in order to reconcile us to Himself, that He rose from the dead, that He offers eternal salvation to everyone who is willing to accept it, and that our eternal fate depends on whether we accept His offer – still on the whole some of the particular beliefs of the particular type of Christianity I grew up in turned out not, so far as I could tell, to be true. )So I started out Baptist, then turned into an agnostic, then came back to Christianity through Anglicanism. But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in the end, after investigating all of the main alternatives, the evidence led me back to the Cross and the Resurrection.

I have never regretted coming back to Jesus, nor have I come across any new evidence or any new arguments to change my opinion that Christianity is true. I have learned a lot more about what Christianity means over the last thirty years; that is certainly true. But from those fundamental convictions – the conviction that the evidence says Jesus rose from the dead, and the conviction that if a man is going to look in the mirror and see an honest man then he has to follow wherever the evidence leads – I have never since seen any reason to wander. Because of the empirical evidence, I can say in absolute honesty:

I believe in God, the Father Almighty, creator of heaven and earth.

I believe in Jesus Christ, His only Son, our Lord. He was conceived by the power of the Holy Spirit and born of the Virgin Mary. He suffered under Pontius Pilate, was crucified, died, and was buried. He descended to the dead. On the third day He rose again. He ascended into heaven, and is seated at the right hand of the Father. He will come again in glory to judge the living and the dead.

I believe in the Holy Spirit, the holy catholic Church, the communion of saints, the forgiveness of sins, the resurrection of the dead, and the life everlasting.

Amen.

And because I can say in all honesty that all those things are to the best of my knowledge true, and because I choose to do my best (which isn’t very good but is still my best) to live out those truths in my life by the grace of God and the power of the Holy Spirit, I can say, and do say, that I am a Christian and a follower of Jesus, so help me God.

Ken Pierce

中文翻译:

这些年来,我了解到一件事:有很多人(译者按:这里意指他的美国朋友)不明白我为什么会成为一个基督徒。原因很简单——对他们来说,选择一个信仰不需要看它的真实性。当很多人问起“你为什么会成为基督徒”这样的问题时,他们的真正意思是“你从你的信仰里面到底得到了什么?你为什么会挺享受做一个基督徒的?”

如果你觉得信仰只是被你用来得到某些东西的一种途径,比如你觉得通过信仰会得到内心的平安、会找到离婚后的安慰、或在生癌症时能求神医治,你问这样的问题也很自然。如果信仰对你来说只是关于“有没有用”,而不是关于“是不是真理”,那么你就会问我信仰对我来说有什么用,为什么基督信仰符合了我的需求,而其它信仰则不能满足我的需求(包括无神论这个信仰)。

不过我觉得这样的思维方式是蛮奇怪的。很明显,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方面,如果一样事物是假的、错的、有问题的,你却相信它没问题,不管你多么真诚地相信,它都会给你带来大麻烦。比如说,你坚信你的汽车刹车状况良好,可当你面前有一列火车正以每小时50英里的速度呼啸行驶,无论你怎样真诚地相信刹车良好,对你的生死都没有半点影响,事实是:如果刹车实际上是不灵的,你10秒钟以内就会命丧黄泉。所以,你对你所信的不管有多么真心、多么虔诚,这跟你的命运无关,只跟你在临终那一刻的惊讶程度相关。

又或者,你正为一个女人神魂颠倒,可你身边所有的人都能看出她特善于操控利用别人得到她想要的一切。就算你相信她是特蕾莎修女二世,你若娶了她,就必完蛋。

换言之,在生活中,错误地相信某人某事会让你轻易地惹祸上身,管你信得有多真诚,生活才不买你的账。

然而,当话题切到信仰,就像变魔术一样,突然之间,人们就认为信错了对自己是不会有任何害处的。信仰就是被利用来满足你的需求的——或者让你更快乐,或者万一医生不能治好你的病还能有个求援的地方,等等等等。

也有人把信仰只当作传统,他们更多地认为信仰与“家庭”有关,与“事实”无关。所以,如果你选择的信仰与父母所信的不同,那你就是个坏孩子,哪怕你真心认为父母所信的是错的。

另外,无神论也吸引了不少人,他们将信仰等同于迷信,蔑视和嘲笑任何有虔诚信仰的人。

不过我还是觉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信仰就是“取我所需”——就好像什么疗法似的,只要对你“有用”那就是好的。这样一来,我对信仰所持的态度就让他们无法理解了,而且也让他们不舒服。

我向来认为,对待“信仰”和生活里其他的事物应该一视同仁。我们为什么会觉得在信仰方面的错误就不需要承担后果?仿佛拿着一张“赦免牌”?

从小我就被教育要诚实,所以,如果是假的东西,我一定不愿意相信,就算它让我感觉很好。我不想撒谎,也不要做蠢人。

如果根本没有死后生命,那么当我的父母去世,我宁愿真心实意地、痛彻心扉地哀悼他们,也不愿用假想的、虚幻的天堂来自我安慰。我知道这也只与个人的取舍有关,而如今,无论在什么事情上,在美国流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人们都已经不在乎虚实真假了。不过我就是喜欢诚实面对一切,想改也改不了。

另外,我不明白,一个认真阅读圣经新约的人怎么可能会看不出:对那些坐在耶稣脚前听他教导的人来说,基督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真实性”。

他们不停讲述亲眼目击的事实,不停回想耶稣的复活,不停地说:“这事真的发生了!”

反过来,“你看吧,就算耶稣没从死里复活,你佯装相信也能让你快乐很多,为什么你不干脆相信了,让自己快乐一些呢?”类似这样的说法,早期信徒中没有任何人会表示赞同,你在圣经里也找不到这样的蛛丝马迹。

所以,我一直认为,尽管你可以看到基督信仰在那些笃信、并认真实践的人身上有正面积极的影响,但,最起码对我而言,成为一个基督徒不是为了这些好处,只为了一点:那就是,它是真实的。

“你应该成为基督徒,因为这会在艰难中给你支撑下去的希望。” 

嗯,好吧,但这个信仰是真实的吗?

“你应该成为基督徒,因为这会让软弱的人刚强,帮助他们站起来。”

恭喜那些人…但是,这个信仰是真实的吗?

“你应该成为基督徒,因为按照圣经中的教导去做的人会过得更加幸福快乐。” 

听上去像是要做一个遵守道德律法的好人…但是,基督教所教导的都是真的吗?

基督教从最初就一直表明以下的陈述是真实的:

1.有一位上帝,祂创造了宇宙万物。

2.这位上帝是非界限绝对清晰,跟祂不可讨价还价。

3.我们这短暂的人生只是一个超短期的训练场,我们的选择决定我们在永恒里的命运:要么永远拥有无法想象的极大喜乐,要么永远落到同样无法想象的凄惨境地。

4.若没有上帝的帮助,我们自己所做的选择毫无例外地会将我们带入永恒的凄惨境地。

5.上帝选择用很特殊的方式来帮助我们,就是道成肉身,通过耶稣的死里复活来拯救我们。“若不籍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耶稣这样宣告。

6.耶稣果真从死里复活,证实了他的宣告。完全与印度教或佛教里的投胎转世不同,耶稣复活后仍保持自己的模样,还是有血有肉的人。

如果以上所述都是真实的,那么,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一生当中你要做的最重要的决定就是:你要和耶稣有怎样的关系。如果这些不是真实的,那么,基督教就纯粹是个谎言,任何一个诚实的人都不应该相信它。

起码,这是我很久以前就已形成了的观点。至今为止,我不觉得自己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的判断有什么错。

我的个人见证则非常简单:

我从小在一个基督教家庭长大,我观察到遵守圣经教导的家庭一般都很快乐,家里充满爱,就算是面对悲剧的时候也是这样;而那些违反教导的几乎都没有什么好结果。

但是,我知道基督教也教导:这个信仰对那些“对上帝有信心的人”才会奏效。关于什么是“信心”,存在一些傻傻的观点。很多人无知又骄傲,他们竟认为没有任何证据凭空相信一些事情叫做“信心”,而凭着确凿的证据去相信也叫做“信心”。让我很惊讶的是,很多基督徒也认为他们的“信心”意味着很努力地去相信一些完全没有证据的东西——嘿,请问好好读新约了吗?

“相信并不真实的”,或“毫无证据地去相信”,这些都不能从严格意义上代表“相信”这两个字。“相信”是一种关系,而不是一种精神状态。尽管“信心”和“相信”并非同一回事,但“相信”起码可以算是“信心”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信心”的先决条件。

如果你不觉得基督信仰是真实的,那么它教导基督徒要做的事情对你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得有信心才管用。你如果不觉得有关耶稣的事是真实的,那你就不可能拥有基督徒的信心。

所以当我很小的时候,大概八岁吧,我就开始怀疑:我自己是否有理由相信基督教所说的一切是千真万确的,而不只是我爸妈这么说的…如果只是相信爸妈所说的,那就不是一个确认事实真相的好方法。毕竟,印度的爸妈肯定告诉孩子印度教是真的,阿拉伯的父母就会跟孩子说伊斯兰教才是对的,中国的父母大概会告诉孩子一些佛教和儒家、道家以及无神论综合在一起的思想,说它们是正确的……那么,势必有些父母说错了,我又怎么知道我父母说的没错呢?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所以,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我学习探索了无神论、不可知论、印度教、佛教、伊斯兰教,还有基督教里很多不同的教派。最终,我得到的结论是:如果你接受耶稣死里复活,那么耶稣的死和基督教的诞生所拥有的铁证都是很容易被解释的了;而其它所有的假设都无法解释这两点。

换句话说,到了那个时候,让我不相信耶稣从死里复活的只有两种情况:

1)要么直接无视证据;

2)要么已经因为其它的原因打心底认定“耶稣死里复活”是胡扯,这样,无论证据   多么充分也绝不会相信这件事。

那些宣称“不可能有上帝,或者即使有,也不是基督教所说的那位上帝”的争论我差不多也都听过了,它们真的都挺站不住脚。所以,我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以后,又做回了基督徒。

总之我从基督教浸信会会友转为不可知论者,最后又回归到了基督教。最重要的是,在调查过几大宗教之后,最终,实证将我带回“十字架”和“死里复活”。

我从来不曾后悔我回转到耶稣的怀抱,也没有再看到新的证据或论点足以改变我对基督教真实性的确信。过去三十年中我对基督教的理解又加深了很多,这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所有证据表明耶稣确实从死里复活,而一个诚实的人又必须跟从实证所指引的方向,所以我的信仰再未动摇过。因着这些证据的存在,我可以绝对诚实地说:

我信上帝,全能的父,创造天地的主。

我信我主耶稣基督,上帝的独生子;

因圣灵感孕,由童贞女玛利亚所生;

在本丢-彼拉多手下受难,

被钉在十字架,受死,埋葬;

降在阴间;第三天从死人中复活;

升天;坐在全能父上帝的右边;

将来必从那里降临,审判活人死人。

我信圣灵;我信圣而公之教会;

我信圣徒相通;我信罪得赦免;

我信身体复活;我信永生。

阿们!

因为以上所述(在我的知识所及范围内)完全真实,也因为在上帝的恩典和圣灵的大能之下我一直尽己所能(尽管还不是很好,但却是我的最好)活出这些真理,所以,在此我能说,我也郑重地说:

我是一个基督徒,

我是耶稣的追随者,

愿上帝帮助我。


译后记:先生写完他的见证是在4月16号,复活节那天,去纽约出差的时乘着候机的空档完成的。翻译的时候心里一直被感动着,想想上帝安排的回归道路真是很奇妙:

有人不想从上帝那里得到任何东西,一心只寻求真理,若是找到了,为真理牺牲一切都是在所不惜,比如我的先生,和许多非常理性的人,知识分子居多。

也有人,在人生的尽头,完全绝望的时候,上帝主动赐下安慰和盼望,是在没有想得到什么的时候意外蒙了恩典,从此再也无法离开,比如我,和许多非常感性的人,女人居多,男人也有。

又有人,因着物质的匮乏、精神的虚空、恼人的病痛等等,向上帝发出呼求,被应允之后带着感激之情开始信仰之旅……

在许多不同的情形下,上帝永远就是那位等着浪子归家的慈父,只要我们回家,祂就欣慰、欢喜。所以,曾经或者现在,你对上帝有所求,千万也不要羞愧,其实上帝也是喜欢听我们祷告,乐于赐下我们所求的——如果我们所求的是在祂的心意中。我们要注意的是如果暂时没有得到回应,不要对天上的这位父亲生气发脾气、甚至和祂断绝关系!因为祂可能采用“延缓满足”的方式来操练我们的耐心和信心,也有可能我们不晓得自己所求的其实是对自己有害的,但是祂什么都知道,所以祂选择不满足我们。

不要让我们与上帝之间只停留于一种“交换关系”,祂深深爱着我们,祂期盼的也是我们的爱。若我们信只是因为对祂有所求,甚至说“若祂不给我这个或那个,那我就不信了”,那么这样的信仰就像房子建立在沙子上,经不住风吹雨打,或任何环境的考验。我们当然可以对上帝陈明我们的需求(其实我们未开口之先,祂已经知道)。祂既是我们天上的父亲,我们什么话都可以跟祂说,但是不要让需求成为信仰的核心。

总之,无论是从什么门进入院子的,进了之后还是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配合上帝纠正我们的动机,早日认识真理,让我们的信仰逐渐纯正起来。不管从哪里出发,最终我们都应该站上这一台阶:即,我们信仰的基石是耶稣基督死里复活的事实,祂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

有声第129期 | 他停车在水深之处【生活随感】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Photographing in the Rain: 8 Things to Photograph on Rainy Days

——那段在雨天里闪耀的记忆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17/4/11

今天又下雨了,大半天,淅淅沥沥的,没有停的意思。

坐在窗前,看着后院露台边的积水、雨滴敲击出的涟漪、水中漂浮着的几片落叶,记忆里有一处小火花又开始迸发亮光,雨再大,也不妨碍它在我的脑海里不停地闪耀。

几个月前,有一次与先生去中国城办事。他让我先进大楼,他去停车。那是一个上午,人不多,车也很少,我以为他两分钟就可以停好,但是他却耽搁了好一会儿。见到他时,我问他干嘛去了,他说就停了个车,没干嘛。心里觉得奇怪,但也似乎不值得再问下去,我就打住了。

办完事,走出大楼,先生问:“要不要就在这儿等着,我把车开来接你?”

我说:“不用啦,又不远,我陪你一起走去吧。”

可是,走到车旁,我傻眼了。

因为先前下过一场雨,而此处的排水系统可能也不是那么高效,加上休斯顿的市区很多街道都是坑坑洼洼的,所以有几处地方积水。我们的车,不偏不倚,正好停在一个大水洼里!

我根本找不到地方可以落脚,要上车一定免不了鞋子进水啊。可是,放眼望去,还有几处车位是处在比较高的地势,干干的……他把车停在这儿是什么意思呢?

我正狐疑着,原本在我身后的先生三步并作两步快速走上前来,从我身边擦过,然后嘴里说着奇奇怪怪的话:“我就说让你在大楼前等我呀。不过,别担心,我的腿比较长,我还会跳!”

我真是没搞懂他到底在说什么,这跟他停车有什么关系?还在纳闷,只见他站在稍高一点的花圃边缘,俯下身去,伸长胳膊把车后门打开,然后纵身一跃,跳上了车,接着关上后门,又从后面爬到了前座,把车启动……我看他身手这么灵活,虽然还是没弄清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却已经笑到不行。

他把车开到比较干的路面,我跳上车,还没开口问,他开始解释:“你瞧,我们到的比较早,我刚才停车的时候发现很多地方是有积水的。我本来已经停好了,但是转念一想,等一下车越来越多的时候,有人就要停到积水比较深的地方了,如果人家是个女士,穿着像你这样美丽的裙子、鞋子,踩进水里该多郁闷呀……所以,我就兜了一下,找了一个水深的地方停车,这样会少一个人担心这个问题。没人比我的腿长呀!”

我的天哪,原来这就是为什么之前我觉得他停车的时间超长了!原来人家是在找“水深之处”停车!

我又问他:“那么,你前面停好车之后,也是像刚才那样从前座爬到后座,再从后门跳出来的吗?”他笑着说:“是啊是啊,我人高马大,爬得不太漂亮。”

原本一直在笑的我,突然笑不出来了,突然间就很感动,突然就想到:如果我是最后一个停在干干的车位上的人,若是知道了有这么一个傻傻的大个子,那样不怕麻烦地找一个水深的地方停车,然后再不怕麻烦地钻来钻去、跳来跳去,只是为了让我容易下车,为了我不弄湿美美的鞋子,那一瞬间,我会觉得这个世界有多么美好啊

咱们的孔夫子说:“己之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我想,我这位可爱的先生所做的也许可以叫做“人之不欲,我便拿来”。他总是因着爱心愿意多牺牲、多奉献、多承担别人不愿意要的麻烦。

说到这里,还让我想起一件事。

大概两年前我们教会的小组在圣诞节玩一个美国的传统游戏,每家人都拿出一个礼物,摆在圣诞树下。轮到某一个人挑礼物的时候,他可以去树下随便挑一个没有被拆开的未知的礼物,也可以从别人手里抢来已经被打开的礼物。礼物被抢走的人呢,就有机会再抽一次,这样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轮到先生的时候,他没有去圣诞树下拿新礼物,而是从别人那里“抢”来已经被打开的礼物。

可是我又想不通了,首先“抢”别人的东西根本不是他的风格,再有,他“抢”回来的东西,是很无聊的家里根本用不到的玩意儿。我瞪着眼睛问他为啥不去抽个新礼物,他悄悄在我耳边说:“每次玩这种游戏,我都会仔细观察他们的表情,如果有人拿到礼物表示失望,我就会把它抢来,这样他就有机会再抽一次,也许会碰到他喜欢的东西,那样就有机会高兴一次!”当时就想,我真是有福啊,我的先生真是有一颗天使心啊!

在圣经里,有这么一句对爱的诠释:“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想,难怪有很多人不喜欢做基督徒,不喜欢读圣经,因为他们觉得被要求去做一些“简直就是违反人性”的事情。就算我成为基督徒有很长时间了,读到类似的经文,也常常觉得扎心,因为挂在嘴上说是很容易的,然而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桩小事却是真不容易。

爱,每一个人都需要,每一个人也都在给——或多或少,但在一个“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利己主义”都要被挂上一个“精致”的头牌,要做到“不求自己的益处”的爱,的确是要冒着被众人嘲笑的风险。

人性中“自我中心”的部分,通常受不了那样圣洁的光照,太强烈,太晃眼,还是躲在黑暗里,顺着自己的“人性”,做自己习惯做的才会让自己舒服。甚至,有时候,有些人看到别人行在光中,还直接给贴上“圣母”之类的反讽标签,以示自己的不圣不善才是随大流的正常、是卸去伪装的坦诚、是值得引以为傲的。

我也可以很坦诚地说,我至今也做不到像先生那样(当然,他绝不是完美,他自有其它的弱点),但我不觉得这是很光彩的事,所以我时常反省自己的不足。不过,我也不自卑,我知道上帝的要求我很有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但这不影响祂爱我,我照着祂所喜悦的去努力,祂都看得到。

每每看到先生那些细微的举动,想到还有许多他做在暗处、只有上帝知道的爱的行为,我真是满心感动,满心敬佩,也满心向往,我想跟他说:“单单认识你,就很好。”

我憧憬着,某一天也有人看着我就在心里想:“只是知道有这样一个你存在,哪怕不做你的朋友,不做你的亲人,只是知道有你存在,我就倍感温暖,我就相信有天使,有上帝,有至纯至善至美的爱。”

我们都是一台戏,给世人和天使观看。我们,给别人看到了什么?让别人想到了什么?

有声第128期 | 一只流浪猫与一个流浪汉的故事【网络佳作】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A Street Cat Named Bob | MovieTickets

作者 | 雷鸣,公众号:活水泉

播音 | 舒舒

在遇到鲍勃之前,波文的人生糟糕到了极点。他喜欢玩音乐,不肯踏踏实实地找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又在别人的撺掇下染上了毒瘾,女朋友因此离他而去,家人对他不理不睬。波文成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虽然主动进了戒毒所,但对生活万念俱灰的他根本找不到戒毒的动力。那天,他偷偷躲到楼道里,想要逃避工作人员无休止的思想教育,意外地发现一只猫也卧在楼道里。那只猫受伤了,前腿骨折,还有丝丝血迹挂在嘴角,肚子也是瘪的,应该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

看见波文,它瞪大的双眼里写满了恐惧,拼命挣扎着想要逃离,却只换来一声声痛苦的哀鸣。波文的心被那双恐惧的眼睛和声声哀鸣紧紧揪住,看来,这只猫和他一样,都是没人疼没人爱的流浪者。他动了恻隐之心,抱起小猫,找到了宠物医院,掏出身上所有的钱,要为小猫治病。

看着小猫做完手术,波文当天就离开了医院。几天后,他忽然听到一阵急促的猫叫声,这声音铿锵有力,像在召唤着老朋友。波文遁着声音走到楼道里,果然是那只黄色的小猫。几天不见,它已经生龙活虎,伤势全好了。见到波文,它兴奋地一跃而起,稳稳地落在了波文的胳膊上,并伸出粉红色的小舌头舔波文的脸。

直到夜幕降临,小猫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亦步亦趋地紧紧跟在波文身后。这让波文很为难,他自己尚且自顾不暇,哪能再养一只猫啊。他咬咬牙,抱起小猫,走到离戒毒所很远的一条马路上,对它说:“别跟着我,去找一个好人家吧,可以天天吃鱼。”


放下小猫,波文转身离开,再回头时,却发现它依然紧紧地跟在自己身后,他走一步,它也走一步,他停下来,它也停下来。就这样走走停停,一直又走到戒毒所。

既然赶不走它,波文只好不再费心,随它来去自由。没想到,小猫却从此再没离开他半步。他睡觉,它就躺在他身边,暖暖的身子像一个小火炉,让他睡得特别香甜。他心情不好对窗发呆时,它静静地坐在他面前陪伴着,不声不响,却让他觉得不再孤单。他毒瘾发作痛不欲生时,它会围着他焦急地打转,眼里是满满的担忧与关怀,让他觉得痛苦中有了一丝甜蜜。

想不到,一只小猫居然这么有情有义。虽然自己身无分文,它却不离不弃,不嫌弃他脏,不嫌弃他吸毒,也不在乎跟着他没鱼吃,只是愿意无条件地陪着他,给他温暖,给他慰藉,给他所有的爱。波文的心慢慢变得温暖而柔软,被爱着原来是如此美好的一件事,即使是一只猫的爱,也如此美妙。

波文给小猫取名鲍勃。有了鲍勃的陪伴,波文渐渐从阴暗中走出来,对生活重新充满了希望。他积极配合治疗,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戒毒成功。走出戒毒所的那一刻,他热泪盈眶地亲了亲鲍勃毛绒绒的小脑袋。虽然他一无所有,但现在他有鲍勃了,他不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他要好好地生活,快乐地做自己喜欢的事。


波文拿起自己心爱的吉他,来到伦敦繁华的街头,开始了快乐的卖艺生活。

波文忘情地弹着一首首优美的曲子,而鲍勃就坐在他面前,静静地看着他娴熟的动作,欣赏着优美的音乐。一曲弹完,鲍勃会和波文相视一笑,然后伸出小前爪,和波文击掌庆贺。

这温情的一幕让很多路人纷纷驻足,一个流浪汉和一只流浪猫居然过得如此丰富多彩,怎不让人心生羡慕?他们渐渐成了伦敦街头的活风景,在收获欢乐的同时,收入也越来越多。

卖艺之余,波文决定将自己和鲍勃的故事写下来,以此感谢鲍勃这些年不离不弃的陪伴。新书取名《流浪猫鲍勃》,没想到,这个温暖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一上市就售出几十万册,并被翻译成十几国语言,成了炙手可热的畅销书。而波文也从一个卖艺的流浪汉,摇身一变成为最当红的畅销书作家。

成了作家的波文依然和鲍勃形影不离,他说:“我有今天全拜鲍勃所赐,是它不离不弃的陪伴改变了我的人生。”人生就是这么神奇,有时候,一个不离不弃的陪伴便可以让荒芜的心灵重新绿意盎然,哪怕这陪伴只是来自一只流浪的小猫。

经历过流浪的人,往往会渴望一份陪伴。因为陪伴将会使生命变得富有温情,使人们摆脱流浪中的那份孤单。


相比人们更憧憬和渴望的童话浪漫,有一种温情叫做陪伴。

或许,陪伴就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情的告白。它没有烈火一样炙热的激情,也没有天崩地裂的荡气,更没有熠熠夺目的出众。它却是一种深沉的温柔和体贴,像涓涓的细流,可以流淌在受伤和干涸的心田,带来滋润的更新和柔情的抚慰。


舒舒的读后感:

亲爱的朋友,不知道你有没有与我一样被这只可爱的流浪猫和他的主人深深的感动呢?

我有一种感觉:是上帝派了这只猫走进波文的生活!

波文当初绝对没有想到,他对这个小动物产生的一点怜悯与爱心,成就了这个小家伙对他不离不弃的陪伴与爱。鲍勃反过来成了他的拯救,让他的心柔软下来,重新体会“被爱”“被需要”的感觉,重新对生活产生了希望和信心。

鲍勃和波文的故事,从他们两个的互动开始,然后感动了街头看他们表演的人,然后出版了书,感动了无数读者,2016年又被拍成了电影“流浪猫鲍勃”。

当我们看到一只小猫所给出的陪伴与爱就能如此温暖一个人的心灵,我想,我们也应该再次被它提醒吧,努力吧,尽量给出我们的爱,哪怕只是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小段时间的倾听,我们虽然不知道会不会有人会因此被触动、被改变,有些事情的发生也许我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可是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总是开启了一个良性循环的可能,只是这样一个可能性,想想也很美好,不是吗?

我也希望当这只小猫鲍勃在某一天,因为各样的原因与波文分开的时候,波文的整个人生已经因着这个契机完全被重建,不会因为分离再次忧郁、沉沦。更加希望在人生困境中的波文或是其他朋友们,能够有机会认识“上帝”这位最强大的好朋友,因为祂不仅能够提供最长情的、永不离开的陪伴与爱,而且还能给我们各样的智慧去处理生命里遇到的各样难题,帮助我们在有限的岁月里找到灵魂永恒的归宿,从此不再流浪。

有声第127期 | 重力的真相(赛先生)【好书共读】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此图像的alt属性为空;文件名为微信图片_20220318074209-1.png

《当赛先生遇见上帝》

作者:黄小石(美国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博士)

经典摘抄

“你坠入爱河,不可归咎于重力。”——爱因斯坦

重力把我们关在地球上,重力也同时教空气不致散入太空;

重力使得百川入海,又划定了海水的界限。

没有重力,就没有生命。

我们以人能发现重力定理为傲,这的确是件很了不起的成就,但是却没有人知道重力到底是什么,从哪里而来。

重力充斥于宇宙万物之中,它是一种全然不能阻挡的力量,也是一种令人无法抗拒的恩典,至今它仍是一个不能被识透的奥秘。

有声第126期 | 宇宙观与实存(赛先生)【好书共读】

亲爱的朋友,您是否认为科学(Science)就是真理,而科学以外的一切就是迷信呢?

您知道有很多人是迷信科学的吗?

今天我们邀请您一起来听一听《当赛先生遇见上帝》这本书,它的作者是国内外数十位华人科学家,他们将从天文、生态、生物、生命科学等领域,以精湛的专业能力与真挚的生命经验,与您一起深入探索、剖析信仰与科学的真谛。

如果您正徘徊在信仰与科学之间,盼望本书可以为您提供一盏明灯,助您走出迷思,跨步向前。

  • 本音频制作只为公益交流,请勿私自进行商业传播,谢谢!
  • 《当赛先生遇见上帝》由台湾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出版发行
  • 购书渠道1:宇宙光五饼二鱼书屋网站:www.cosmiccare.org/book
  • 购书渠道2:邮件至宇宙光业务部林彩凤小姐:blue@cosmiccare.org

宇宙观与实存

作者:黄小石(美国康奈尔大学物理学博士)

经典摘抄

一个理想的“宇宙观”,是能让我们进入真理,认识什么才是我们经历到的实存的真实面貌,明白生命的终极意义与归宿。

正如诗人拜伦所言:“真实比虚构更离奇”,因为虚构的事物是人可以想象的,而真理是什么就是什么,不在乎人的意愿,也不局限于人的理解。

爱因斯坦说:科学没有宗教,是跛的;宗教没有科学,是瞎的。

法兰西斯.培根说得好:“其实上帝写了两本书,而不只是一本。” 一本是祂创造的自然,另一本是祂所默示的圣经。若能将这两本书适度地参照着读,也许是我们认识实存的真相的唯一途径。

“自从造天地以来,上帝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籍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20)

有声第125期 | 炒蛋与眼泪(赛先生)【好书共读】

亲爱的朋友,您是否认为科学(Science)就是真理,而科学以外的一切就是迷信呢?

您知道有很多人是迷信科学的吗?

今天我们邀请您一起来听一听《当赛先生遇见上帝》这本书,它的作者是国内外数十位华人科学家,他们将从天文、生态、生物、生命科学等领域,以精湛的专业能力与真挚的生命经验,与您一起深入探索、剖析信仰与科学的真谛。

如果您正徘徊在信仰与科学之间,盼望本书可以为您提供一盏明灯,助您走出迷思,跨步向前。

  • 本音频制作只为公益交流,请勿私自进行商业传播,谢谢!
  • 《当赛先生遇见上帝》由台湾宇宙光全人关怀机构出版发行
  • 购书渠道1:宇宙光五饼二鱼书屋网站:www.cosmiccare.org/book
  • 购书渠道2:邮件至宇宙光业务部林彩凤小姐:blue@cosmiccare.org

炒蛋与眼泪

作者:林治平(中原大学荣誉退休教授)

经典摘抄

如果你我都坚持一切的事物都得用“科学”的方法去检视说明,那么你我所坚持的很可能并不是“科学”,而是“科学主义”。

时至今日,科学的确是在一日千里的进步变化中。而所谓的进步变化,不正是证明了“今日之所是”的不足、缺乏、甚至错误了吗?既然如此,我们又何能以不足、缺乏、甚至错误的今日之是,去证明或否证“自有永有、永不改变、甚至连转动的影儿都没有”的上帝呢?

因为上帝是“灵”,所以拜祂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祂,我们认识上帝的工具是“心灵”和“诚实”,而不是物质的分析。

有声第124期 | 蝴蝶效应【网络佳作】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来源:号角月报

作者:伍大可

蝴蝶效应是什么意思:微小的变化影响事物发展(混沌现象) 第3张

气象学家罗伦斯(Edward Lorenz),于1960年代预测天气时发现,当他省略了小数点后三位之后的数目,得出的结果与第一次的计算大幅偏离,变成完全不同的预测!

他将这个效应称为「蝴蝶效应」:一只蝴蝶在巴西搧动翅膀,经过时间的推进,可能会在美国德州引发一场龙卷风,因为蝴蝶翅膀的搧动会造成微弱气流,令四周的空气产生相应的流动、连锁和扩大的反应,最终带来巨大的气象变化,形成风暴。

将近两千年前,耶稣的12门徒传道,对后世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影响。

至19世纪,平信徒金波(Edward Kimball)任教会主日学老师,他的学生慕迪(Dwight Moody)不懂《圣经》,却爱打瞌睡。1856年的一个早上,金波有感动,前往鞋店,向在那里做工的慕迪谈论灵魂问题。圣灵感动慕迪的心,在那个早上接受主耶稣作他的救主,并顺服主道,将身心奉上作传道人,到世界各地传福音,让一亿人得闻福音、75万人决志信主,成为当代最伟大的布道家之一!

慕迪到英国一间小教会证道时,深深感动了梅尔牧师(Frederick Meyer),激励他去布道,著作70多本书,与慕迪齐名。

梅尔到美国讲道,使大学生卓文(J. Wilbur Chapman)信主、成为牧师和布道家。

卓文的助手辛地(Billy Sunday)亦继之而布道,在20世纪初向千万人传福音,感动了北卡州的一群商人基督徒,他们为主大发热心,又邀请翰摩迪(Mordecai Ham)开布道会;16岁的葛培理(Billy Graham)便在那儿信了主,成为神忠心的仆人,一生向两亿多人布道,领无数人归主……

神使平信徒微不足道的举动,就像蝴蝶效应一般,化作世界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