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admin

关于admin

就做一束光,带着爱飞翔。 用文字温暖,用声音治愈。

有声第43期 | 谢谢你的爱屋及乌【婚恋家庭】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作者按:这是我在2013年终的时候写给先生Kenny的感谢信。收录在此,想籍着这篇文字感谢所有义工的家属,如果不是你们在背后默默的支持,这场爱的服侍没有办法坚持下来。愿上帝纪念你们所有的包容、担待,还有及时的相助!

个多月前的感恩节聚会,你不在我身边,可我却很想和大家分享2013年我最想感谢的人,那就是你——我亲爱的先生、我的良师益友、我永远的支持者。众人的感恩之情汹涌而出,虽然那天没有轮上我,可心中荡漾着的感激不曾离去,于是在这年终的日子,守着感冒发烧的你,我要记下我的感激之言。

来美国2年8个月24天了,要感谢你的太多太多,因为你对我和你身边所有人的爱让我实实在在看到上帝的爱:恩慈、温柔、忍耐、恒久……特别是“恒久”。你的爱就像大山一样厚实而坚固,不随环境或者他人的变化而改变。两年多,家里大大小小的风波经历了很多,我有生气有埋怨,有忧虑也有消沉, 回头看这一路上的你,永远是那么平静温和。你就像一片汪洋大海,所有的负面情绪都倾倒给你,也只不过是黑墨一滴,很快便无影踪。你真正将生命中一切事物的主宰权交给上帝,你是凭着信心不停去爱的榜样。

2013这一年,特别要感谢的是你对我身边的这群病友的支持。当我自己还没有在这片崭新的土地上立稳脚跟时,上帝带领我跟随着刘如姐进入对癌症病友和家属的服侍。最软肋的一点,就是我的驾驶技术。刚学会开车,又是个路痴,叫我如何能带着他们去超市、医院、药店、甚至交通局呢……心中发虚脚下发软时,你总是不停给我加油,“没有关系,去吧,我相信你的能力。就带上GPS,还有问题就随时给我打电话,不管什么重要的会议我都会停下来给你指路。”而你给的还不仅仅只是言语上的鼓励,你在繁忙的工作和料理孩子的琐事之外,还尽你所能去帮助他们。

记得那次安安手术回家后,半夜发作急性胰腺炎,痛得死去活来。电话打来时,我真是慌了手脚,我不敢开夜车啊,而且病人那么痛苦,就算不开车我也已经很紧张了。我又不好意思推醒明天还要上班的你。迟疑之时,你醒来了,问清缘由后二话不说,马上跳下床,让我不要开夜车,就在家等候,看看是否要送什么东西过去。后来听安说,你是风驰电掣的速度将她抱下楼,安顿到车上,一路开着双闪灯连连闯红灯到了医院。那次多亏你的速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又记起最近一次,青和她的先生孩子晚上八点多在超市外被别人撞了车。电话打来时,你加班完刚赶回家,急着要和女儿一起参加大学奖学金申请的约见讨论。我先有些犹豫,让青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人过去帮忙翻译,因为知道你和Merry都很重视这次面谈,孩子还牺牲了和弟兄姐妹一起去看电影的机会,就在家等着见面。总之时间就是太不凑巧了,我不想因为病友的缘故让会谈泡汤,而我又没有信心可以应付拖车之类的事……你一看我欲言又止的表情,马上问怎么了,我一说青出事了,你还没听完,马上就拿起电话取消面谈,说这个可以再约,但是车祸的处理不可以等……你没有给我反对的时间。于是,那天晚上等事故处理完毕,再把车拖到修理厂,回到家已是近12点。我刚想谢谢你,你却对我说,“谢谢你给我机会帮忙,这样子比平时我只能看着他们笑好多了。而且我知道你晚上晕头转向,非得我出马才行呢!”又一次,你让我感动到无言。

还有,那次带上霞的一家三口去旅行,5000英里的旅程你鞍前马后照顾得无比周详。路过波士顿的时候,恰遇谈姐也去波士顿咨询就医,刘如姐和我都希望我们能在那停留几个小时,带他们在酒店四周走一走熟悉一下环境,方便后面的生活。然而,我又犹豫着怎么跟你说,因为是长途旅行,你早就将开车行驶时间和每一站的休息观光时间算得很准。为了掐着点赶回休斯顿上班,一个环节拖延了时间就意味着可能要放弃下一个景点。就在接电话之前你正激动地计划着如何按时到达缅因州,在那个你还没去过的州住一个晚上再去 Niagara Falls(尼亚拉加大瀑布)……然而一听我说在波士顿有需要帮助的病友,你立即就说,“好吧,我们马上去他们酒店,我放弃缅因州了,下次再说……”我心中不忍,又问你几次,你都说旅游还有很多机会,可是他们来这看病可能就这一次。那天我们一起找菜场找超市,又一起享用晚餐,在波士顿寒冷的雨天留下了温暖的回忆,共同感叹上帝的奇妙安排。因着这个温馨的小插曲,波士顿反而成为那次旅游给我印象最深的地方。

其实这样的事情很多,我与你一样是个忘性很大的人,记不清所有的细枝末节了。其实这样的放弃和牺牲你也从来都不愿我提起,因为在你都是极自然又必然的反应。我也知道,耶稣为了爱我们所放弃的是无比高尚圣洁的生命,我们为了别人所摆上的那一点点时间精力又能算得了什么?我所珍惜,所感动,所钦佩的是你不假思索的、极自然的第一反应。一次,也许很容易;每一次,就是不简单。习惯性的第一反应展现出来的是爱往生命里的内化程度。

亲爱的,谢谢你,因着爱我,你就爱我的亲人和朋友,甚至是我要帮助的陌生人。我更是深深知道,你如此的爱屋及乌,还因为你爱上帝,你就爱祂所爱的人,所有的人。

你曾说,期望你的孩子在几年又或几十年后回想起来,会突然领悟到,原来上帝的爱不是那么模糊而遥远,原来他们的父亲曾经给他们的就是那样一种爱:无条件的爱,不止息的爱。

我相信,他们一定会的。

我感恩,你已让我触摸到上帝爱的气息:无条件、不止息、而且不局限。

我诚愿,新的一年,我也能更像耶稣。

有声第42期 | 安心坐自己的车【直面苦难】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作者按:安安是我认识的病友中非常坚强乐观的一位,独立,美丽,知性,说话总是朝气蓬勃—哪怕是刚刚做完化疗或者是大手术。若她自己不说,你就感觉不到她是病人。她在美国的治疗过程中,我们也结下深厚友谊。曾经给她写的一封email,我觉得也可以分享给所有正在与病魔斗争或者遭遇任何苦痛的人。我们都是生命巴士上的乘客,不知道神会安排谁在中途上车,也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站下车。但是无论终点站在哪里,神,都会接我们。这,就够了。相聚的那一刻,让我们互相温暖;再见的那一刻,让我们互相祝福。

亲爱的安安,

终于看完你借我的《癌症天使》,觉得廖美喜这个人太伟大,太勇敢了,就是上帝造的奇人!不管是癌症病友还是健康的人都会从她身上得着超大的鼓舞。上帝做事真是奇妙,祂使用祂的子民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很多时候祂不用我们人类觉得最顺畅的方法:比如瞬间治好美喜的癌症,再比如即刻给那个没手没脚的帅小伙Nick长上完美的四肢,尽管祂都办得到。

合上书,看到下面放的一本是Nick的《没手没脚没烦恼》。

他曾说,“我曾向上帝求神迹,求四肢,可是,现在我站在这里,我这样一个没手没脚的人,靠着上帝给我的力量,走遍世界激励四肢健全却心灵软弱的人,这—就是神迹。”上帝的方法通常是我们无法理解的方法。但是,祂也告诉我们了,“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

这个廖美喜也是一样,上帝给予很多人神迹,彻底治愈了他们的绝症,但是上帝对廖美喜却另有计划。祂给她力量撑过撕心裂肺的锥心锥骨的痛,她才可以对着千百个病人说出,“我知道,我懂得你的痛,我现在也还是那么痛……”

安安哪,你曾说,这些人都不是普通人,我们哪里做得到?!可是,亲爱的,他们其实都是普通人啊,外表上、身体上比普通人还要软弱,一个病了几十年,一个没有双手和双脚。上帝使他们的软弱成了刚强,他们的病痛和残缺成了他们安慰帮助鼓励别人的工具。他们也都告诉你,他们依靠的只是上帝,对不对?

廖美喜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喜乐的心”和“奉献的心”。她总说:癌症有两种,一种是“快乐癌”,一种是“忧伤癌”。快乐会产生脑内吗啡,对身体有正面帮助;忧伤癌,只会让人躲在家里自怨自怜,对病情毫无益处。她与癌共舞三十多年的秘方就是依照圣经中所说“喜乐的心是良药”,天天喜乐、均衡饮食。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我们还是要尽力学。她爸爸跟她说,癌细胞可以攻击全身,可是有一个地方它们攻击不到,那就是她单纯、喜乐的心,赞美神的心。在那样的痛苦里赞美神,能够做到确实非常非常不容易,可是她做到了。那样一颗在患难中仍不断赞美的喜乐的心,是神所宝贝的,她的生命就这样奇迹般的被留存。

三十多年的带癌生存,而且癌细胞还不断转移,上帝留下她存活在这个世界,却又没有拿走她的痛苦,真是怎么也想不明白这其中的奥妙。当年预测她只有三个月生命的医生称她为“活标本”、“漏网之鱼”。廖美喜自己却说癌症是上帝给她的一张通行证,使她比较容易接近并帮助有同样痛苦的人。她说,刚开始她是拄着柺杖到医院当义工,当病人因她得到安慰,她就好像打了止痛针。到第四、五个月后,她就渐少用拐杖,到最后丢弃柺杖,用双腿走路到医院去当义工。她在医院越帮助别人就越得劲,也越来越懂得感恩上帝。想到这三十多年来她在医院义工岗位的带病服侍,想到不计其数被她鼓励的人们(包括你我),这,可能就是部分的答案吧。

或许,宇宙太大,上帝太大,永恒太大,我们以后在天堂所要经历的太美好,人类在这个有限的时空里所受的痛苦相比之下就变小了? 不然保罗怎么说“我想现在的苦楚,若比起将来要显于我们的荣耀,就不足介意了”? 圣经上说神给我们预备的是我们眼睛未曾看到的,耳朵未曾听见的,人心未曾想过的。超乎人类想象力以外的美好,那是怎样一副情景呢?!:)

安安,谢谢你的书,感慨了一番,最重要的还是祈求帮助美喜度过重重困难的上帝也同样帮助你。来,打起精神,学习她的喜乐、她的奉献、她完全信靠的心!

有声第41期 | 重磅的爱【直面苦难】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13/03/03

圣经上说,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我说,没有行为的爱心也是死的。

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生命之舟遇到惊涛骇浪时,屡屡显露真面目—无情,摧毁力极强。

然而艰难时爱的坚守,只需那么一丁点的细小触摸就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辉,折射出人性的美好,使见者动容落泪,久久暖意在心,不能忘怀。

这两年亲见那么多癌症病友的家庭来来去去。生命,死亡,爱,恐惧,取,舍……这样一个个庞大沉重的话题在我的生活里不停交错显现。到如今最清晰的,还是爱,是亲情,是相守,是忠贞。以至于在一次关于爱的课堂上,我不假思索给爱下的定义是:爱就是当丈夫摸着妻子化疗后光光的头上新长出的头发,眼中充满着无限深情,觉得妻子所拥有的是这世界上最美丽的发型!

说这话时,这对不离不弃的小夫妻就坐在我的对面。我话音刚落,课堂里的面巾纸立即就不够用了。 

卸下层层包裹,我们的心,都那么的柔软,不是吗? 

清楚记得当时他们的这一个小小举动,猝不及防袭击到我的泪腺。那幅画面真是好美好美……就那么一个温情的凝视,就那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那么一丝浅浅的微笑,所有的温柔、顾惜、怜爱全部倾泻,所有的过去、现在、将来全部定格。那些世界名模的一头乌黑又或金亮的时尚秀发,通通被爱人新长出的、短短的、刺手的、却象征着新生命的头发瞬间击败!真爱,在这瞬间被雕刻成永恒。

生命像个天平,通常我们都是运筹帷幄,将学习、工作、家庭、娱乐等等各样事情摆放得当,享受着平衡的舒适感。然而,当突发的变故临到,就仿佛在天平一端有无限重量压下来。此时,如何才能让天平再次平衡?受苦的人如何能有勇气力量面对挑战?天灾人祸临到的时候,有时再多的金钱、再成功的学业、再辉煌的事业也没有办法帮助受苦者重拾那份稳妥。

此时,在天平的另一端,就需要一个重磅砝码—-爱,真爱,全心的爱,舍己的爱。若添上的还有上帝无条件的爱,有耶稣为我们被鞭至皮开肉绽、走上十架的最重磅的爱,天平就会慢慢恢复到平衡,心,会慢慢回归到平静安稳,人,也会渐渐坦然无惧。

有声第40期 | 咀嚼苦难【直面苦难】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13,人生给我上了一堂大课:苦难。

在我的生命里,也经历过大大小小的痛苦,唯一可称为“苦难”的,也许是多年前的婚姻破裂。上帝帮我包裹好伤口,扶我起身重新上路,再次找到爱和希望。于是,苦难好像渐行渐远。

当我的小幸福混杂着小烦恼在美国这片陌生的土地开始上映时,不期然,再次遇见苦难。这次,是直面他人的苦难。从2012年开始,陆续接触从中国来美的朋友。他们不是欢天喜地来旅游,而是在生命的尽头,绝望与希望交替的关口,来美国治病。癌症,对谁都是一声炸雷,对他们也不例外。从第一次在电脑上敲入他们的故事,我心中就忐忑,是写还是不写?写到末了的那一天怎么办?我总喜欢温情的,向上的,充满希望的故事。可,他们的希望只有两个结局,破灭的那一个我怎么下笔?上帝有时会让神迹发生,可是不会救治每一个,我如何书写不被医治的绝望?

果真,到了2013,陆陆续续有病友离开。有些是被医院直升飞机送回中国,魂归故土。也有些,就在美国,度过最后的时光。有正当壮年事业蒸蒸日上的企业老总;有直升研究生、刚刚结婚、美好人生正待绽放的优秀女子;还有未经世事懵懂可爱的花季女孩……与他们相识的日子虽短暂,但看到生命气息嘎然停止,心,一样痛。我所害怕的,也是他们所恐惧的,终是不可避免。同时,仿佛这还不够,断续接到老同学老朋友的坏消息。高中时的闺蜜家中忽遇财产变故,丈夫一个投资不利,损失千万,对家庭是极度重创。再来,大学的同窗突然遭遇丈夫因心脏问题辞世,留下一双幼孩……

小说里的"电光火石",莫过如此吧。苦难的来临,有时就在一瞬间。纵然我笃信上帝掌控一切,不会疏忽任何一个人。可在一连串的苦难中,心无法轻快。穿过悲伤的面容与泪水,我仰望蓝天,上帝啊,你允诺给他们的美好在哪里?我和他们怎样才能穿越浓黑的乌云,看到云上太阳依旧光芒璀璨?

2013年的暑假一直在看一本书—《风闻有你》。作者琼尼十几岁时因跳水摔断了脖子,从此终身瘫痪,至今五十多年了。这也是一个大苦难。我逐渐体会出,苦难的一种形式是失去。失去我们以为可以一直一直拥有的健康、财富、亲情、爱情、甚至生命。也有一种苦难,是生来就没有拥有,比如天生的残障,或者被抛弃的孤儿。只是,拥有过再失去,会使痛苦加倍。琼尼从运动健将到终身受限于轮椅,她品尝的是加倍的痛 。书的封面上那个咬着笔作画的琼尼,笑得无比灿烂。看着她真诚的笑容,我知道,她一定会给我部分的答案。没想到这一本书看了半年。从来没有一本书看得这么艰难。借着她的书,我梳理了积压很久的情绪和疑问。看完后我觉着还不够,又朗读出来做成了有声书,期望那些对苦难有困惑又不方便阅读的人也能从中受益。

(《风闻有你》有声书土豆网链接:http://www.tudou.com/plcover/9k5WNPLjccc/  )

每个人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苦难,然而,有谁能真正躲避得了呢?既然躲不了,必须学习应对。可惜但凡重大的人生课题,比如恋爱、婚姻、幸福、苦难、死亡,学校里都没有给我们教导。我们从小就学习努力拼搏、奋斗争取,却没有人教我们怎么面对失去,怎么学会放手和接受。我们只得跌跌撞撞在现实中摸索,受伤了,被苦难击中了,流着血泪带着痛直接在生活中演练。等我们慢慢学会了正确的应对态度和方法,苦难也许就会变为祝福,对自己,对他人,皆是。在终生瘫痪的试炼中,琼尼如此说,“在苦难这把带着刻度的尺子上,有的人刻度高一点,经受的苦难重一些;有的人刻度低一些,经受的苦难轻一些,但或轻或重,只要应对得当,都会成为对自己对他人大有益处的好事情。”


回头看这一两年的记录,发现上帝也在帮助我更加大胆地面对苦难。在原来不敢触碰的终极结局里,祂教导我不抵抗哀伤的情绪,又帮助我定睛在那些信靠祂得了真平安的人身上。我看到来自上帝的、无条件的真爱在苦难中流动,满足了身心备受煎熬的人们最深层的需要。走到这个世界的尽头,人在意的不再是金钱、事业、权力、威风。他们最珍惜、最在乎、最想要的,还是爱。当他们发现上帝的儿女可以真诚毫无顾虑地爱他们这些陌生人的时候,才知道这种爱他们曾经渴求却得不到,以至于他们不敢相信世间还有这种爱—-不求回报,付出,付出,再付出,乃至受伤也无怨无悔。当他们知道这种爱有可能,而且,在生命的另一头还有美好的延续,心中的恐惧就少了,平安就多了。这平安,从爱来;这爱,从天上来。

如何面对自己或者他人的苦难,如何应对得当,一生都要学习。这段时间我的领悟大约有这些:

1.我真正体会到人类的渺小,谁都不能掌控明天,甚至下一秒。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今日觉得能给我们安全感的,无论是什么,健康、事业、配偶、父母、儿女、房子、车子,一切的一切,统统可以瞬间灰飞烟灭。内心踏实的安全感只能来自亘古不变的上帝和祂赐给我们的话语。祂才是坚固磐石。若在人生尽头找到祂,很好;还未走到尽头时便有祂引领,有福。

2.当我贡献自己是实在很微薄的力量去帮助他们时,他们的坚持、勇敢、笑容反而鼓励了我。看他们这样笑面人生,我的那些小烦恼便不再让我愁烦。我学会为自己每一次不带疼痛的呼吸而感恩。我想我们应该学习不让自己所面对的难处阻挡关怀别人的脚步,你安慰别人的话语有可能也会安慰到你自己,别人在困境中的坚强也会成为你的鼓励。

3.我学会不问为什么,也学会不说不公平。发生,就应对。发生的必然,超人想破脑袋也不明白。人所能控制的唯一就是如何应对,以及用什么样的心态应对。埋怨、恼怒只会雪上加霜。人生是一台戏,演给上帝、天使、魔鬼和众人看。我们的应对方式可以建造人,也可以拆毁人。若是经历苦难不被摧垮,就可用自己得着的光亮给后来者照亮前方的路。总有人和我们的遭遇类似,总有人正在等待着我们发出的的那一点光。

4.亲见很多病友在上帝的话语里找到稳妥和力量,得到平安和喜乐,我的信心因他们而坚固。在人生最迷茫最艰难最痛苦的时候,不可思议地,他们在上帝的大爱里坚强起来。他们感受爱,铭记爱,传递爱,他们打破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小心翼翼,无私起来,互爱起来。他们的笑容和眼泪都不再只为自己而表露。我本以为会因看不懂上帝在苦难中的旨意而灰心丧气,可病友们在苦难中对上帝的认识和信靠以及人生态度的转变,一点一滴都加强了我的信心,这是我不曾预料到的。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圣经里说: 万事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千真万确。开始,我紧张,我胆怯,我这个未曾经历太多凄风苦雨的人如何去帮助深陷痛苦的人呢?结果,我只帮了他们一点点,他们却帮了我很多很多……有些事,我们现在看不透,总有一天,回望来路,终会晓得造物主的良苦用心。

将病友和家属们用血泪写成的一篇篇文稿收集起来的时候,我在图书馆、咖啡馆、家中的书房、任何一个打开电脑的地方都肆无忌惮地流了许许多多的眼泪。往事重温,音容浮现,再次从字里行间咀嚼他们的苦楚,体味他们在希望和绝望间的挣扎,为他们受到疾病的摧残而心痛,也为从苦难中破茧而出获得重生的感到欣慰。感谢上帝,如今我们可以将这些文字集结成册,献给亲爱的朋友们,为这段改变他们生命的异国求医旅程留个纪念,也送给所有正在承受苦难的人们,愿你们能得着一些温暖、鼓励,和继续前行的力量。

假如我们不曾面对恐惧,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克服恐惧的勇气;
假如我们不曾伤心哭泣,就不会体会爱人为我们擦去眼泪时的释然;
假如我们不曾失足跌倒,就不会感受被人扶起呵护的贴心安慰;
假如我们不曾体会病痛,就不会了解健康的身体是那样可贵;
假如我们不曾锥心失去,就不会明白原来我们曾经拥有那么多,


假如,没有苦难的提醒—-

我们就以为拥有阳光、空气、健康、财富、亲情、爱情、甚至生命,都是理所当然。

有声第39期 | 馨香之痛—觅非播舍的故事【直面苦难】

作者 | 新玮

播音 | 舒舒

对于疼痛,我应该算是有所经历的人。我用自然分娩的方式,在家里生了五个孩子,包括一个臀位,没有用过任何止痛麻醉药物。

记得生完老三,来家里帮我接生的医生手里举着帮助子宫回缩的针剂,准备给我注射。我摇摇头说,不用,谢谢。

医生一脸担心,说产后宫缩会很痛的。

我笑笑说,我知道。

十年前,当电影《耶稣受难记》在中国上映的时候,我和Steve一起去看了这部影片。从那以后,我知道,有一种痛是我无法想象甚至不愿想象的。

正是这种被鞭挞、被钉死的痛,拯救了我的灵魂不至灭亡。而每一个对这种痛怀着极大恐惧的人,都会像彼得一样,说“我不认识他”,包括我自己。

一年前,当我被诊断患有癌症的时候。我能够想象到的唯一可能会让我惧怕的,不是死亡,不是分离,而是疼痛。

因为主耶稣已经将那不能撼动的盼望给了我们,对拥有这盼望的人来说,没有死亡,也没有分离。而疼痛,却似乎是每个癌症病人必须经历的。

三周前,刚开始决定接受一种外用药治疗的时候,我对自己承受痛的能力满有信心。虽然指导我用药的美国医生一再提醒我:整个治疗过程会很痛。他强烈建议我使用止痛药来配合治疗。对他们的建议,我的回答一直都是:No,thank you.

直到一天晚上,一种我从未经历过的剧痛让我几乎无法呼吸。坐在黑暗中的我流泪了。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这一刻,我终于有了一点点体验:为了爱的缘故,主,为我们忍受了多少。

随着治疗的进展,疼痛在加剧,但我还是决定不用止痛药。如果说,起初拒绝医生的建议,里面有自不量力甚至骄傲的成分,那这一次的拒绝却是另一个原因——

在我不认识主之前,因为对痛的惧怕,我是从他的苦难面前逃跑的人。我是那个说我不认识他的人。而今天,我想和主耶稣一起,体验那让人惧怕、让人退缩逃避的疼痛。虽然我这一点点痛,远远不能和主所受的相比。

在几个痛楚难眠的夜晚,我对主说:我不要你拿掉或减轻我的痛,我要你背着我,一直飞跃到超越疼痛的地方。

有时候,我们爱主的方式可以很简单,就是安静等候在他为我们摆放的环境中——身心软弱中、服侍无力中、灵里枯干中、身体病痛中……

而神的应许永远都是真实的:我的刚强要在你们的软弱上得到完全。

而且,你会惊喜地发现,在软弱中,有一条秘密通道,直接通到离主最近的地方。

有声第38期 | 触不到的爱【婚恋家庭】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15/02/12

有天夜里,入睡前,先生嘟嘟囔囔地说,“你知道吗,我这辈子最大的麻烦就是没法切实感受到上帝的爱,我理智上知道祂爱我,可是我总是要通过肢体的接触才能感受到爱。祂不能拍拍我的头、握握我的手……”

听完我在他肩膀上抚摸了几下,安慰他说,“瞧,这就是上帝爱你的方式,祂把我送给你,通过我的触摸,还有我对你的爱,让你感知到祂的爱…..” 他睡意朦胧地哼哼了两声以示赞同。

突然,不知道哪里来的主意,我在他肩膀上啪一下重击,他猛然惊醒,睁大双眼说,”啊?怎么了?“

我说,”我现在代表上帝在揍你。你还憧憬着上帝直接的爱抚吗?如果祂能够用触碰到你的方式爱你,祂也会用这种方式教育你!想想你这辈子犯了多少有心无心的错吧!“

他不可抑制地大笑起来,”好吧,亲爱的,你太逗了。不过,我想你是对的,你治好了我的矫情,下次我不抱怨了。”

我真的常听人说,感觉不到上帝的爱,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可是我在万事万物中都感觉到上帝的爱,无穷无尽的自然美景、美味营养的蔬菜水果、孩子天真无邪的笑容、情侣间的嬉笑打闹、喜悦又或悲伤的旋律、散发着墨香的书本……

当我的心被那些美好的事物所温暖,当我按捺住那股悸动,愿意停下来在静谧中闭起眼睛专心体会的时刻,我相信我是在享受和感恩中回应造物主博大奇妙的爱。我很满足于这样的爱,因为我知道,我是一个时常犯错的孩子,上帝若能轻抚我头表示赞扬,我惹祂生气时,祂一巴掌我就不知飞到哪里去了。

也有人指责,上帝为什么不用祂的威武全能歼灭地球上一切罪恶? 可是,我们又想过没有,当祂来时,我们自己又将往哪里躲藏?我们以为杀人抢劫的是罪大恶极,而我们自己都是良人,都循规蹈矩、无可指摘。可是,在上帝的眼中,一个小小的谎言、一次失控的怒气、一个仇恨的意念都是罪恶,我们是不是应该感谢上帝还没有来这世界铲除一切恶人恶事呢,是不是应该庆幸我们还有时间改变呢?

无论如何,我满足并感谢这触不到却又明明将我紧紧包围的爱。

这无限慈爱,让我每一天都有机会检视自己、修正自己,朝最好的自己迈进;并且带着一颗充满爱的心,去触碰我遇见的所有人。

有声第37期 | 从最后的晚餐说起【生活随感】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15/04/03

人人都知道《最后的晚餐》这一幅世界名画,它是在1494-1498年间,由著名的伟大的艺术家达芬奇,在米兰的多明我会院食堂墙壁上绘制而成。这幅旷世奇作高4.6米,宽8.8米,在1980年被列入宝贵的世界遗产。

由于当时达芬奇自己发明了一种油彩与蛋彩的混合颜料,与当时流行的壁画颜料不一样,它混合了有机物,据说是鸡蛋和牛奶,而且达芬奇又涂得很薄,这就导致这珍贵的《最后的晚餐》在五十年后就因湿气而开始眼中剥落。1982年意大利成立修复小組,开始用科学仪器辅助清洗并修补《最后的晚餐》,艰巨的工程一直延续到1999年3月,修复完成之后才重新公开展示此画。

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不仅标志着达·芬奇艺术成就的最高峰,也标志着文艺复兴艺术创造的成熟与伟大。一副如此珍贵的世界名画,它到底画的是什么呢?原来它是取材于圣经中描述耶稣被捕之前与他的门徒们一起用餐的一个小片段。那时,耶稣为他的门徒们洗脚,叮嘱他们要谦卑,要跟随他的榜样尽力去服侍别人,就算地位高的也要将自己放低去服务别人,而不是用自己的权柄尽为自己谋利。之后,他预言门徒中将要有一位要出卖他,就是那个为了三十两银子卖主的臭名昭著的犹大。他话音刚落,门徒们都显得震惊、困惑、又哀伤,晚餐间起了不小的骚动。不知情的人在猜测到底谁是叛徒,而叛徒犹大心知肚明,贪婪、诡诈、阴险都显现在他的脸上,还有一丝的惊恐,他也许在揣测:这耶稣难道真是神的儿子吗,他怎么会知道有人要背叛他呢……达芬奇就在《最后的晚餐》中惟妙惟肖地呈现了这样一幕情景。

很多朋友都以为这只是画家的想象力虚构的情节,或者他所借鉴的圣经也只是记载了一些传统故事或传说。从前在大学的时候我们辅修英美文学史,我买过一本薄薄的英文圣经故事,纯粹当作神话来读。中国的西游记里说孙悟空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这书里讲的耶稣竟然是童女怀孕所生,他的妈妈还是处女的时候就怀上了他!然后他三十多岁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被钉十字架,可第三天又从死里复活了,复活后他向几百人显现,接着就升天,去了上帝那里……这一切都像是天方夜谭,还记得那本书长什么样子,但是却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多少年后,我才明白,原来那些不是故事,是史实,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因着耶稣诞生,人类的纪元被划分,他来这个世界之后,我们称为公元后,就是Anno Domini(拉丁文),英文简写AD, 中文意思是“主的出生之年”;他来之前呢,是公元前,Before Christ,

英文简写BC。他的出生就是为着预定的死亡和复活,在西方,当然也包括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两千多年来都用圣诞节、受难节、复活节来纪念他的生,他的死,以及庆祝他的复活。

想起我的先生述说他的童年往事,说他三四岁就识字读书,七八岁将圣经已经从头到尾读了两遍,可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聪明反被聪明误就在他身上应验了。年幼的他读完圣经后对父母传给他的信仰产生了疑惑,对主日学老师的授课也有诸多的不满,于是他就瞒着父母悄悄的变成了不信者。一直到他上了普林斯顿大学,主修哲学、拉丁和希腊文学,图书馆里面大量的历史书籍把他给震到了,太多的历史书里笔墨或多或少地描述了耶稣的出现,他十字架上的死,以及他的复活,升天,还有在他被逮捕后作鸟兽散的懦弱无比的门徒突然在某一个时间点统统变成刚强无比的铁血战士,并相继为耶稣殉道……这些与宗教无关的历史书籍里对耶稣的记载与圣经的叙述完全一致,让他再也没有办法拒绝。他说如果要说普林斯顿大学对他最大的帮助,就是图书馆里的那些书敲醒了他骄傲的自我,让他知道圣经上说的所有关于耶稣的事情都是千真万确的。既然如此,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他就必须相信。耶稣说,“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也必复活;

凡活着信我的人必永远不死。你信这话吗?”他也必须相信。耶稣说自己是上帝的儿子,他也只能相信,没有选择。要不然,耶稣就是世界上最狂妄自大的疯子,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同意的……从那时候起,他就变成了一个为上帝而活的人,立志从此一生效法基督。依我看,他生活上无论大事小事都以上帝的要求为标准,他真的说到做到了。

就在昨天晚上,先生说,“那一年的今天,耶稣与门徒吃最后的晚餐了,他给门徒们一个个洗脚了,我,作为一家之主,今天也要给你们洗脚。我希望你们也要学到耶稣的谦卑,他是君王,他是主,他却能为他的门徒们做奴仆才做的事。你们以后谁有了权柄,无论大小,那都是上帝要你们用来服侍别人,帮助别人,不是用权利地位叫别人都围着你转,为你服务的。”

我准备好脚盆和毛巾,把老人小孩都召集在一起,从我的父母开始,他单膝跪着,一双双脚仔细地洗,认真地擦,孩子们则因为怕痒痒不停地大笑。我忙着给他拍照,因为我觉得他跪在那里的背影太帅了。那一刻的帅,应该单单只因为他心中盛满爱。用我母亲的话说,他真的很像耶稣啊!

再回过头想想耶稣,他为门徒洗脚的时候,已经知道谁要背叛他,他也还是同样俯身帮他洗脚,那时候,犹大心里一定五味杂陈吧。难怪他最后叨念着“我沾了无辜之人的血了”吊在树上自杀了。耶稣后来被捕的时候,他的一个门徒火爆烈性,一下子砍掉一个士兵的耳朵,可是耶稣叫门徒收刀入鞘,他转身就给士兵把耳朵复原。乃至到最后上了十字架,他第一句话就是说,“父啊,请你饶恕他们,因为他们做的他们不知道。”

耶稣给我们展现的何等伟大的饶恕和恩典。

其实,只要耶稣不再说他是神的儿子,他就可以活,可以不上十字架。可是,他说他就是,为此,他被杀。可是,神的儿子怎么可以如此软弱地被人杀呢?因为,被无知的人类戏弄、侮辱、鞭打、乃至残忍钉死,这是他降世为人的全部目的。他甘愿为了我们的罪被钉死,为我们与上帝之间铺了一条和好的路。他再复活,就是要告诉我们从此我们不必再害怕死亡,因为他从死里复活了,他已经战胜死亡的毒钩,我们经由他成为上帝的儿女,我们也出死入生了!

就在今天,2015年4月3日,美国的很多州都休假,庆祝一个节日:Good Friday,翻译成中文是好星期五。但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Good Friday翻译成中文是“耶稣受难日”–上帝的独生子耶稣在两千多年前的今天的下午,被百般折磨,最后被钉十字架,以最屈辱、惨烈、软弱的方式迎接了他预知的死亡。是不是很奇怪?一个犹太木匠死了,且是最悲惨的死法,为什么变成了美国还有其它很多国家地区的好星期五呢?应该叫Worst Friday,史上最糟糕星期五,对吗?但是,如果你理解了前面我所说的,你现在已经知道为什么了。因着耶稣的死,当他自己断气前说“成了”的时候,上帝的大计划已经成功,从他一个人的死,所有认识他、接受他、跟随他的人就有了永生,而且今生可以不再恐惧死亡,可以拥有丰富、喜乐、平安的生命,这对全人类来说确实是大好的消息!

这个好消息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告诉我们耶稣这个人,以及他的一生是上帝送给人类的礼物。礼物虽然好,但是上帝不强求人们去接受。只是,亲爱的朋友,我多么希望你听到这个好消息之后,能够花一点点时间去拆开礼物看一看,从各个角度去欣赏一下,或者去问问你身边已经接受这天下最好的礼物的朋友,是不是这个礼物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命,是不是他们拥有你无法理解的喜乐平安?

答案如果是,我盼望你也能因为这个Good News而拥有一个崭新的Good Life!

有声第36期 | 病人和医生【生活随感】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有一个姐妹因着朋友的热心介绍走进了教会,投身到充满爱的大家庭。

起初她很开心,很享受,觉得找到了人生中重要的信仰也很欣慰。然而没过多久,有件事情让她大失所望。

原来,介绍她去教会的朋友常常与她争奇斗艳变着花样换行头。偶然间,她听说,那个朋友的华丽衣裳竟然都是买来一两个星期,穿上一两次就利用美国便利的退货政策退回到店里去的。

这使她对那个朋友的人品、以及对她的信仰产生了怀疑。痛苦之下,她决定退出教会,至今音讯全无……

在聚会中听到这样的故事,大家都唏嘘不已。虚荣二字就这样绊倒了诚心追求信仰的人,实在太让人痛心。

讨论间,一位姐妹突然说,“哎,退出教会的那个人也应该懂得一个道理啊,我们去医院看病都是去看医生嘛,不是去看病人嘛。不能因为其他病人的毛病就决定自己离开医院,不看医生啦!”

我觉得这个点评实在是很妙!我也接触过一些朋友看到某些基督徒的言行不太高尚,甚至有时候还不如没有信仰的人,于是,他们就对耶稣和基督信仰有关的信息全无兴趣了,不再想去了解,从而错失了认识真理的机会。

教会中也有些弟兄姐妹,因为看到牧师有这样那样的缺点而离开教会,甚至更严重的,放弃了自己的信仰。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犯同一个错误:没有定睛在大医生耶稣基督的身上,而是将信心错误地放在耶稣的跟随者身上。

圣经告诉我们,世上没有一个完全人,一个都没有。世上所有的基督徒,或者自称是基督徒的人,所有的牧师,所有的神学家,都是人,都是有限的人。他们不是神,所以,总有犯错甚至犯罪的时候,他们也必须经常来到耶稣的脚前,请求饶恕。

记得刚信主的时候,我很喜欢听说某个有名的明星或者企业家也是基督徒,觉得很引以为荣。可是,后来渐渐发现,越是有名望的基督徒越容易被撒旦引诱攻击。他们一旦被爆出什么丑闻,会使得一大批弟兄姐妹伤,也会使更多人对基督信仰产生误解,望而却步。

如今我看到哪个明星公开自己的信仰,我都要祈求上帝保守他的信心和行为,愿TA真的能够在万事上都荣耀上帝的名。

我们跟随主耶稣,不只是为了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形成一个团体,好像是千万个俱乐部中的一个。我们最终的,也是最重要的目标是:认识荣耀的上帝,寻求生命的真道,使自己的言行得上帝的喜悦,成为圣洁、恩慈、信实、良善的人。

我们要学会不让别人的错误或缺点使我们软弱。让我们诚心为他们代祷,同时也将自己的问题交在上帝的手中,请求祂的引领。

耶稣说:“康健的人用不着医生,有病的人才用得着。”(马太福音9:12)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病症或者顽疾,不仅是身体的,还有心灵的, 所以我们必须祈求耶稣这位大医生的医治,只有祂才能帮助所有的病人!

有声第35期 | 有声|疯子?骗子?魔鬼?【网络佳作】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作者 | C.S.Lewis

播音 | Kenny&舒舒

C.S.路易斯经典名句(中英文)

1963年11月22日C. S. Lewis逝世。

美国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在这一天被暗杀身亡。

2014年11月22日,我请我的先生友情出场,与我一起朗读了一些路易斯的经典名句,所以你们可以在享受中文的同时也学习到英文 :-)

If you look for truth, you may find comfort in the end; if you look for comfort you will not get either comfort or truth only soft soap and wishful thinking to begin, and in the end, despair.

寻找真理,你最终或可以找到安慰;寻找安慰,你既得不到安慰,也得不到真理,只会在开始阶段得到一些泡沫和不实际的思想,和最终彻底的失望。

If the whole universe has no meaning, we should never have found out that it has no meaning: just as, if there were no light in the universe and therefore no creatures with eyes, we should never know it was dark. Dark would be without meaning.

如果整个宇宙没有意义,我们就从来不会发现它没有意义。正如,如果这宇宙没有光,那生物也不会有眼睛,我们也察觉不出黑暗,而黑暗本身根本也没有任何意义。

If we find ourselves with a desire that nothing in this world can satisfy, the most probable explanation is that we were made for another world.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内心有一个渴望,不是这世间所能满足的,最可能的解释是,我们的存在是为了另一世界。

I didn’t go to religion to make me happy. I always knew a bottle of Port would do that. If you want a religion to make you feel really comfortable, I certainly don’t recommend Christianity.

我寻找宗教,并不是因为它能让我快乐。我向来知道,一瓶酒已经能够让我开心。如果你想寻找一个令自己感觉舒服的宗教,那么我肯定不会推荐基督教。

Man is not the center. God does not exist for the sake of man. Man does not exist for his own sake.

人不是宇宙的中心。上帝不是为了人而存在,人也不是为了自己而存在。

I am trying here to prevent anyone saying the really foolish thing that people often say about Him: I’m ready to accept Jesus as a great moral teacher, but I don’t accept his claim to be God. That is the one thing we must not say. 

A man who was merely a man and said the sort of things Jesus said would not be a great moral teacher. He would either be a lunatic — on the level with the man who says he is a poached egg — or else he would be the Devil of Hell. 

You must make your choice. Either this man was, and is, the Son of God, or else a madman or something worse. You can shut him up for a fool, you can spit at him and kill him as a demon or you can fall at his feet and call him Lord and God, but let us not come with any patronizing nonsense about his being a great human teacher. He has not left that open to us. He did not intend to.

我在这里试图让人避免说一些对耶稣的认识缺乏智慧的话,尽管别人经常这样说:”我愿意承认耶稣是一位伟大的道德教师,但我不能接受他自以为是上帝的宣称。”这样的话不应该出自我们的口。

一个人,若他只是凡人,却说出像耶稣说的那些话,决不可能是一个伟大的道德教师。要么,他是个疯子,就像说自己是个卤蛋的人那样;要不然,他就是来自地狱的魔鬼。

你得自己作决定,要么,相信这耶稣在当时和现在都是上帝的儿子;要不然,就得相信这人是个疯子,或是比疯子更坏的东西。你可以当他是个笨蛋,叫他闭嘴;你也可以吐唾沫在他身上,把他当妖魔宰了;你也可以俯伏在他的脚前,称他为主、为上帝。但千万别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地把他当作一位伟大的教师。他没有给我们这样说他的可能性,他根本不容许我们这么做。

I believe in Christianity as I believe that the sun has risen: not only because I see it, but because by it I see everything else.

我相信基督教,正如我相信太阳已经升上来了一样:这并不只是因为我看见了它,而是因为通过它,我看见了一切事物。

A cold, self-righteous prig who goes regularly to church may be far nearer to Hell than a prostitute.

一个冷漠、自义的道学先生,尽管经常上教堂,他可能比一个妓女更接近地狱。

The Christian does not think God will love us because we are good, but that God will make us good because He loves us.

基督徒不认为,因为我们是良善的,所以上帝爱我们;

而是因为祂爱我们,他使我们成为良善的。

Those that hate goodness are sometimes nearer than those that know nothing at all about it and think they have it.

那些恨恶良善的人,有时倒比那些对良善一无所知却又自命良善的人,更接近良善。

The world does not consist of 100 percent Christians and 100 percent non-Christians. There are people (a great many of them) who are slowly ceasing to be Christians but who still call themselves by that name: some of them are clergymen. There are other people who are slowly becoming Christians though they do not yet call themselves so.

这世界并不是由百分百的基督徒和百分百的非基督徒所组成。这当中有人,许许多多称呼自己是基督徒的人,包括一些神职人员,但却缓慢地不再是基督徒;这当中也有不自认为基督徒的人,却是逐渐地成为基督徒。

To be a Christian means to forgive the inexcusable because God has forgiven the inexcusable in you.

成为一个基督徒,就是宽恕那不可宽恕的,因为上帝已经宽恕了你生命里不可宽恕的一切。

Education without values, as useful as it is, seems rather to make man a more clever devil.

教育若失去了价值观的层次,不管它多么有用,都只能塑造一个更聪明的妖魔。

Imagine yourself as a living house. God comes in to rebuild that house. At first, perhaps, you can understand what He is doing. He is getting the drains right and stopping the leaks in the roof and so on; you knew that those jobs needed doing and so you are not surprised. But presently He starts knocking the house about in a way that hurts abominably and does not seem to make any sense. What on earth is He up to? The explanation is that He is building quite a different house from the one you thought of – throwing out a new wing here, putting on an extra floor there, running up towers, making courtyards. You thought you were being made into a decent little cottage: but He is building a palace. He intends to come and live in it Himself. 

就幻想你自己是一幢住家房屋吧,上帝来要重建这屋。起初你或许能明白祂在做什么,祂修整沟渠,将屋顶的漏补好,这些你都知道是应该做的,因此不觉得有什么希奇。但祂随即对整幢房子敲敲打打,每一动作都令你极度痛苦,看不出当中有什么意义。祂到底在干什么呀?答案是,祂要建造一幢和你所想的完全不同的房屋,在这边建一座新翼,在那里加多一层,筑高塔,建庭苑。你以为祂要造一间小庄园,但原来祂要建造王宫,因为祂打算自己来住在其中。 

To love at all is to be vulnerable. Love anything, and your heart will certainly be wrung and possibly be broken. If you want to make sure of keeping it intact, you must give your heart to no one, not even to an animal. Wrap it carefully round with hobbies and little luxuries; avoid all entanglements; lock it up safe in the casket or coffin of your selfishness. But in that casket-safe, dark, motionless, airless — it will change. It will not be broken; it will become unbreakable, impenetrable, irredeemable.

去爱,就会受到伤害。爱任何事物,你的心就会有苦恼、会伤痛。如果你想保护你的心不受任何伤害,你必须什么都不爱,甚至连动物也不行,你要用很多的嗜好及享受,把它小心翼翼地包裹起来,避免任何情感上的牵挂;把你的心完全封锁在自我中心的棺木里。然而在那里,安全、黑暗、稳定、真空,心却变了质。它不会收到伤害,但却会变得坚硬不破、麻木不仁、不可救药。

God whispers to us in our pleasures, speaks to us in our conscience, but shouts in our pains: It is His megaphone to rouse a deaf world.

上帝在我们的欢愉中对我们低语,通过我们的良心向我们说话,但却在我们的痛苦中大声疾呼:痛苦原来是上帝的扬声器,为要唤醒充耳不闻的众生。

If God is Love, He is, by definition something more than mere kindness. And it appears, from all the records, that though He has often rebuked us and condemned us, He has never regarded us with contempt. He has paid us the intolerable compliment of loving us, in the deepest, most tragic, most inexorable sense.

如果上帝是爱,那么就定义上说,祂远远不只是仁慈的。从所有的记载都可以看到,尽管祂经常训斥我们、谴责我们,但祂从不轻视我们。祂爱人,给予人不可承受的尊重,是最为深沉、最具悲情,同时是无可抗拒的爱。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MJAxnPqLtG4tibP6oaVzia6fwMsCbAAicc5nD8ibQZwL4HJic7GBHcrn8VFkCbARJQo2r4L5B39e28x1iaSogUIRPRzA/640?wx_fmt=jpeg

正直是做对的事,哪怕没有人看到。”—路易斯

有声第34期 | 别让主角缺席【生活随感】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写于2013年圣诞节前

去年的圣诞礼物是在节前一天购买完毕,紧张得我好像回到大学备考那种马不停蹄的状态,只是因为准备时间太少,马蹄踢得狂乱而暴累。今年决定要提早准备,早早的,一点一点的,把礼物备齐,不要再手忙脚乱。 

上个星期从俄克拉荷马回德州的途中,先生开累了让我换着开一会儿。那是下午时分,我其实也有些困倦,于是就一边开车一边跟小朋友们讲话,“嘿,今年圣诞你们想要什么礼物,给出三个选择,我会挑一个满足你们的愿望!”几个大孩子兴高采烈说着或这或那,轮着凯凯,他突然说,“其实,只是耶稣的生日而已,为什么我要得到礼物呢, 我不要。” 

就那样一击而中,我的心温温软软的。赶忙从后视镜看看这个小人,一脸严肃,不是开玩笑。哦,耶稣啊耶稣,有多少人知道或者还记得圣诞节只是为了庆祝你的诞生?现在,此刻,这个小人,真心的,想到了你。“哇,你真棒!那妈妈给你的二十块钱礼物预算,那天就捐给教会算做给耶稣的生日礼物,好不好?”提到了明确的数字,小人说,“呃……”明显有丝挣扎。几秒过后,爽快地说”好吧!“ 

主耶稣啊,我真是满怀感激,这个小人看你比礼物更宝贵!他的犹豫显现出他孩童的纯真,他一定是想到了二十元可以买一个机器人或者是一部他喜欢的电影……但是当你出现在他脑海中时,他对你的爱明显压倒了那些玩具的诱惑! 

我也是认识主耶稣以后才知道圣诞节的含义,从那以后看到商家若只是利用圣诞的名义制造购物狂欢,我就会有些小悲伤。因为看见礼物堆砌出来的欢笑背后,有些人有些事被遗忘。有时想到这样一个场景:你过生日的时候收到邀请,到一个富丽堂皇的酒店去参加家人朋友为你举办的庆生会。你满心欢喜,欣然前往。到了那里,却没有人迎接你。你熟识的朋友看到你却当你不存在。 他们彼此热切寒暄,赠送礼物,可是没有一件礼物送到你的手上。他们大声给对方祝福,”嘿,某某人的生日快乐!“ 可是你,某某人,这场盛宴的主角,只是静静坐在角落里,默然无语……你,那个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今年我家的圣诞树下,会有一个小人慎重摆上一个小小信封,里面有少少的二十元,那个一定会是主耶稣最心爱的礼物! 

亲爱的朋友,今年的圣诞,你准备怎样度过呢?无论如何,别让主角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