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admin

关于admin

就做一束光,带着爱飞翔。 用文字温暖,用声音治愈。

有声第23期 | 爱城故事【见证如云】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天才or魔鬼 ——杀人者:卢刚

作者 | 华欣

播音 | 舒舒

编者按:本文为《生命与信仰》第一期的首篇文章,发表于2001年。作者为华欣牧师,现“海外校园”机构的总干事。重新阅读这篇见证,再次被神的大能震撼,也再次为华欣牧师及师母的生命与事奉感恩!


“你是来旅游吧?”

“不,我是留学生。”

八七年八月,从旧金山飞往锡德腊皮兹(Cedar Rapids, Iowa)的早班飞机上,乘客不多,个个睡眼朦胧。只有我脸贴舷窗不住向外张望。这时空姐走过来搭话。

“去哪里呢?”

“爱荷华城(Iowa City)。到爱荷华大学去(University of Iowa)。”

“为什么选中那里?大学有很多嘛。”空姐刨根问底。

“我的妻子在那里呀。”我不假思索。

“完美的答案!”

我俩都笑了起来。爱人一年前赴美求学,正在那所大学读数学博士。久别后重逢的喜悦激动着我,心早就到了那梦魂牵绕的小城。

和我的故乡北京比,爱荷华城可真是太小了。五万多人的大学城,连一座高楼都没有,简直不像美国。可我却喜欢这地方。爱城,多好听的名字。湛蓝的天空下,绿草如茵。爱荷华河从南边奔流而来,到这里轻轻带住脚步,把起伏的山丘分为东西两岸。两岸山坡绿树丛中各色小屋隐约可见。宁静安详,远离都市的喧嚣。女作家聂华苓是这里的教授。她主持的国际写作计划,把许多作家带到这小城。贾平凹,韩少功,北岛……都曾在这世外桃源谈书论文,怡然自得。

田园风情,人心淳朴,小城是读书的好地方。学生的生活紧张忙碌。我读计算机,妻子读数学,儿子上幼儿园。三个人每天在课堂、实验室、DayCare(日托所)、图书馆和住所之间走马灯似地转。小城有一间华人教会。每到星期日,当街支起一个大牌子:“爱城华人教会——陈仰善牧师”。我对那里边的世界并无兴趣。功课、实验、奖学金和学位已经够我忙的了。读书之余,除了带着儿子到山坡下校美术馆Hancher前的空地上骑车,便是在停车场鼓捣旧车。修自家的老爷车,也搭手帮助修朋友的。和几个乐于此道的同学结成好友。因为常常把手弄得满是油污,便谑称自己是“黑手党”。

这无忧无虑的时光没持续两年,故乡突如其来的那场暴风雨浇灭了我心中的赤子之火。对过去曾相信过的理念彻底绝望,对未来一片茫然。我试图振作起来,好好念书,先拿下学位再说。而妻子则开始带着孩子出入教会的门了。奇怪,那次在商场,当两个香港同学拿着新约圣经要送给我时,不是她拉着我就走,还嗔怪说“怎么被这种人缠住了”吗?如今却自己要去。不过也好,只要她心里快乐平和。住我们楼上,我素来敬重的蓝大哥也是基督徒呢。儿子若能在教会中学些道理,也强似在家闲玩。至于我自己就免了。哪里有神?奋斗到今天还不全靠自己。每到星期日,我把妻子和儿子送到那块大牌子前,然后一头扎进实验室。

不知不觉间,妻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素来急躁、好忧愁的她,变得沉静而温和了许多。对公众的事也更热心了。这年还做了学生会主席,我却成了不是主席的“主席先生”。鞍前马后地跟著忙。

一天,她小声却又兴奋地告诉我:

“我信主啦!”

你——信——主——了?这里面的含义,我一时不能完全体会。于是跟着她去听牧师讲道。这牧师讲的逻辑不通嘛!回家的路上,我把一连串的问题撒向妻子,她也答不上来。算了,还是去我的实验室吧。我更加努力读书,跨越一个个考试,似乎离人生目标越来越近了。

那是九一年的秋天。万圣节刚过,天灰蒙蒙的。星期五早晨,我紧跑几步赶上校车,见到住在三楼的山林华坐在靠门的长条座位上。“嗨,还好吗?”我在他身边坐下。“挺好的。我的岳父来了。我们刚从伊州香槟大学回来。下午系里有Seminar(研讨会)。”小山答道。小山是学校里的知名人物。博士资格考试时成绩之好,让遥遥落后的美国同学汗颜。体育也棒,足球场上的骁将。平时又乐于助人,还是前一届的学生会主席。最近好事盈门。论文获奖,又在本校物理系找到工作。一下子跳出学生之列,成了研究员(Research Investigator)。小山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我为他高兴,也在心里为自己鼓劲。

下午,我在校行政大楼外等车。凉风一阵紧似一阵,空中开始飘起了初冬的雪。突然,两辆警车飞驰而来,嘎然停在楼前。警察跃出车门,曲臂举枪在脸颊。一边一个,直扑楼门。先侧身窥探,猛地拉开门冲进去。这场景与世外桃源般的小城构成极大的反差。我心里疑惑,这是拍电影吗?

刚到家电话就响了,好朋友祖峰打来的。

“物理系有人打抢!”

“什么!是谁?”

“不清楚。有人死了!”

“啊!……”

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电话铃不停地响。我家成了学生会的信息中心和会议室。一连串的坏消息构织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三点三十分,物理系凡艾伦大楼309教室。山林华和导师克利斯多弗·高尔兹(Christoph Goertz)教授,另一位教授罗伯特·施密斯(Robert Smith)及新生小李等许多人在开研讨会。突然,山林华的师兄,中国留学生卢刚站起身,从风衣口袋里掏出枪来,向高尔兹、山林华和施密斯射击。一时间血溅课堂。接着他去二楼射杀了系主任,又回三楼补枪。旋即奔向校行政大楼。在那里他把子弹射向副校长安妮和她的助手茜尔森,最后饮弹自戕。

我们惊呆了。妻子握着听筒的手在颤抖,泪水无声地从脸颊流下。小山,那年轻充满活力的小山,已经离我而去了吗?黑暗中,死神的面孔狰狞恐怖。

谁是卢刚?为什么杀人?翻开我新近编录的学生会名册,找不到这个名字。别人告诉我,他是北大来的,学习特好。但两年前与系里的中国学生闹翻了,离群索居,独往独来,再后就没什么人知道他了。听说他与导师颇有嫌隙,与山林华面和心不和,找工作不顺利,为了优秀论文评奖的事与校方和系里多有争执。是报仇,是泄愤?是伸张正义,是滥杀无辜?众口纷纭,莫衷一是。

枪击血案震惊全国。小城的中国学生被惊恐、哀伤、慌乱的气氛笼罩。血案折射出的首先是仇恨。物理界精英,全国有名的实验室,几分钟内形消魂散,撇下一群孤儿寡母。人家能不恨中国人吗?留学生还待得下去吗?中国学生怕上街,不敢独自去超市。有的人甚至把值钱一点的东西都放在车后箱里,准备一旦有排华暴动,就驾车远逃。

一夜难眠。该怎么办?大家聚在我家,商量来商量去,决定由物理系小雪、小季、小安和金根面对媒体,开记者招待会。实况转播的记者招待会上,他们追思老师和朋友。讲着,回忆着,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看的、听的,心里都被触动了。一位老美清洁工打电话给校留学生办公室主任说,“我本来挺恨这些中国人!凭什么拿了我们的奖学金,有书读,还杀我们的教授!看了招待会转播,我心里变了。他们是和我们一样的人。请告诉我,我能帮他们做点什么?”

从危机中透出一线转机。学生会又召开中国学生学者大会。教育系的同学不约而同地谈起了副校长安妮。安妮是教育学院的教授,也是许多中国学生的导师。她是传教士的女儿,生在中国。无儿无女的安妮,待中国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学业上谆谆教导,生活上体贴照顾。感恩节、圣诞节请同学们到家里作客,美食招待,还精心准备礼物……千不该,万不该呀!不该把枪口对向她!同学们为安妮心痛流泪。

安妮在医院里急救,她的三个兄弟弗兰克、麦克和保罗,火速从各地赶来,守护在病床前。人们还存着一丝希望。两天后,噩耗传来。我面对着安妮生前的密友玛格瑞特教授,说不出话来。她脸色严峻,强压心中的哀痛,手里递过来一封信,同时告诉我,安妮的脑已经死亡,无法抢救。三兄弟忍痛同意撤掉一切维生设备。看着自己的亲人呼吸一点点弱下去,心跳渐渐停止而无法相救,这是多么残酷的折磨!在宣布安妮死亡后,三兄弟围拥在一起祷告,并写下了这封信。这是一封写给卢刚父母亲友的信。信里的字句跳到我的眼里:

“我们刚刚经历了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悲痛……在我们伤痛缅怀安妮的时刻,我们的思绪和祈祷一起飞向你们—卢刚的家人,因为你们也在经历同样的震惊与哀哭……安妮信仰爱与宽恕,我们想要对你们说,在这艰难的时刻,我们的祷告和爱与你们同在……”

字在晃动,我读不下去了。这是一封被害人家属写给凶手家人的信吗?这是天使般的话语,没有一丝一毫的仇恨。我向玛格瑞特教授讲述我心里的震撼。接着问她怎么可以是这样?难道不该恨凶手吗?公平在哪里?道义在哪里?他们三兄弟此刻最有理由说咒诅的言语呀。教授伸出手来止住我,“这是因为我们的信仰。这信仰中爱是高于一切的。宽恕远胜过复仇!”

她接着告诉我,安妮的三兄弟希望这封信被译成中文,附在卢刚的骨灰盒上。他们担心因为卢刚是凶手而使家人受歧视,也担心卢刚的父母在接过儿子的骨灰时会过度悲伤。唯愿这信能安慰他们的心,愿爱抚平他们心中的伤痛。

我哑然无语。心中的震撼超过了起初。刹那间,三十多年建立起来的价值观、人生观,似乎从根本上被摇动了。

难道不应“对敌人严冬般冷酷无情”吗?难道不是“人与人的关系是阶级关系”吗?难道“站稳立场,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勇于斗争”不应是我们行事为人的原则吗?我所面对的这种“无缘无故的爱”,是这样的鲜明真实,我却无法解释。我依稀看到一扇微开的门,门那边另有一番天地,门缝中射出一束明光……

“我们的信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信仰啊,竟让冤仇成恩友!

还来不及多想玛格瑞特的信仰,卢刚给他家人的最后一封信也传到了我手上。一颗被地狱之火煎熬着的心写出的信,充满了咒诅和仇恨。信中写到他“无论如何也咽不下这口气”、“死也找到几个贴(垫)背的”,读起来脊背上感到一阵阵凉意,驱之不去。可惜啊,如此聪明有才华的人,如此思考缜密的科学家头脑,竟在仇恨中选择了毁灭自己和毁灭别人!这两封信是如此的爱恨对立,泾渭分明。我还不知道爱究竟有多大的力量,毕竟左轮枪和十几发仇恨射出的子弹是血肉之躯无法抵挡的啊!

转天是安妮的追思礼拜和葬礼。一种负疚感让多数中国学生学者都来参加。大家相对无语,神色黯然。没想到我平生第一次参加葬礼,竟是美国人的,还在教堂里。更想不到的是,葬礼上没有黑幔,没有白纱。十字架庄重地悬在高处。讲台前鲜花似锦,簇拥着安妮的遗像。管风琴托起的歌声在空中悠悠回荡: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奇异恩典,何等甘甜)……人们向我伸手祝福:“愿上帝的平安与你同在。”牧师说:“如果我们让仇恨笼罩这个会场,安妮的在天之灵是不会原谅我们的。”安妮的邻居、同事和亲友们一个个走上台来,讲述安妮爱神爱人的往事。无尽的思念却又伴着无尽的欣慰与盼望:说安妮息了地上的劳苦,安稳在天父的怀抱,我们为她感恩为她高兴!

礼拜后的招待会上,三兄弟穿梭在中国学生中间。他们明白中国人心中的重担,便努力与每个中国学生握手交谈。如沐春风的笑容,流露出心中真诚的爱。许多女生哭了。我的“黑手党”朋友,高大的男子汉也在流泪。爱的涓流从手上到心里,泪水的脸上绽出微笑。哦,这样的生,这样的死,这样的喜乐,这样的盼望,怎不让我心里向往!大哥弗兰克握着我的手说,“你知道吗?我出生在上海,中国是我的故乡。”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心里却异常温暖。突然发现脊背上的凉意没有了。心里的重负放下了。一种光明美好的感觉进入了我的心。

感谢上帝!祂在那一刻改变了我,我以往那与神隔绝的灵在爱中苏醒。我渴望像安妮和她的三兄弟一样,在爱中、在光明中走过自己的一生,在面对死亡时仍存盼望和喜悦。

笼罩爱城的阴云散去,善后工作在宽容详和的气氛中进行。不仅小山的家人得到妥善安置,卢刚的殡仪亦安排周详。安妮三兄弟把她的遗产捐赠给学校,设立了一个国际学生心理学研究奖学金。案发四天后才从总领馆姗姗而来的李领事感慨道:“我本是准备来与校方谈判的。没想到已经全都处理好了!”冥冥中一双奇妙的手,将爱城从仇恨的路上拉回。

爱荷华河奔流如旧,我却不是昨日的我了。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隧道的尽头是什么?我徘徊思索。信仰之路的障碍还在那里,无神论、进化论、科学与宗教冲突论,还在困扰着我。但奇妙的是,我开始喜欢读圣经,牧师的讲道也不再枯燥无味了。黑暗中摸索的人处处碰壁,一旦明光照耀,障碍便不再是障碍了,因为道路已经显明。我当时论文的研究方向是计算机定理证明。证明便是一切,未经证明的东西便不能认为是真理。谁能把神证明给我看?我以往的研究多注重在推理和证明上,此时才重新思考系统中的公理(Axiom)。公理便是公理,不可证明,只能接受。证明并不是一切,它只能证明在一组公理和推导规则之下产生的定理(Theorem)。重读一下伟大德国数学家哥德尔的哥德尔不完全定理吧。这定理说的是,在一个无矛盾的推理系统中,永远存在不可证明的定理。也就是说,所有的“好”的推理系统都必定是“不完全”的。上帝的存在原本不需要、也无法用“不完全”的科学方法来证明;但科学研究的成果却处处见证造物主的伟大与奇妙。许多过去读过、考试过、研究过的知识突然都有了新的含义,许多根深蒂固的误区,一下子云开雾散。

圣经告诉我们:“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20)更“有许许多多的见证人如云彩般围绕我们”,使我们“放下各样的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希伯来书12:1)。原来安妮和她的三兄弟便是这许多见证人中的一群。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记载:耶稣被人鞭打,戴着刺入肌肤的荆棘冠冕,被钉在十字架上流血的时候,对着残害祂的人,向天父祈祷说:“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我在这里看见了安妮一家人身上所流出的“无缘无辜的爱”的源头──“爱是从神来”,“神就是爱”。“神差祂的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祂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约翰一书4:7-8)

神的爱引领我来到祂的面前,在神的爱中重新认识自己。过去一向自我感觉良好,在真理的光照中才看到心灵中的黑暗之处。仇恨、贪婪、嫉妒、骄傲、邪情私欲,这诸般的罪和罪念哪一样自己没有呢?不要批评卢刚的狭隘、偏激和冷酷吧,只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感谢耶稣,祂死在十字架上,赎我们的罪,又复活,把永生的盼望带给一切信靠祂的人。跪在神的面前悔改,祈祷,祂就把我从那沉沦的路上挽回,让我在充满爱和恩典的路上与祂同行。牧师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为我施洗。从浸池中起来,旧事已过,万物成新。生活还是有高有低,也曾陷在失业之中,也曾面临各样的打击。但我和我一家都跟随祂,事奉祂。耶稣牵着我们的手,我们就满了喜乐,满了盼望。

离开爱城多年了,常常思念她,像是思念故乡。在爱城,我的灵魂苏醒、重生,一家人蒙恩得救。她是我灵里的故乡,与耶稣基督初次相遇的地方。爱城后来有了一条以安妮命名的小径。因她设立的奖学金名牌上,已经刻上了许多中国人的名字。友人捎来一张爱城日报,是枪击事件十周年那天的。标题写着“纪念十年前的逝者”。安妮、山林华的照片都在上面。急急找来安妮三兄弟写给卢刚家人的信的复印件,放在一起,慢慢品读。十年来的风风雨雨在眼前飘然而过,十年来在光明中行走、在爱中生活的甘甜溢满心头。照片里安妮静静地微笑,似乎说,这信其实也是写给你的。

是的,我收到了。这源远流长的爱的故事,会接着传下去。

作者来自北京,爱荷华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后读神学,全时间事奉神,现为海外校园机构总干事。

有声第22期 | 爱,直到成伤—觅非播舍的故事【直面苦难】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作者 | 新玮

播音 | 舒舒

2014/12/16

最初听说新玮,是通过安安。大概今年三四月份,安安在美国治疗告一段落回中国的时候,因为同样患癌症的关系,认识了新玮和她的觅非播舍,我还记得她激动地说,亲爱的,我在这里认识了一对比你和你家kenny还要伟大的夫妻,收养了一堆孩子,而且还有智障的、残疾的,你们一定要互相认识一下!

后来好像我有一篇文章在新商道发表,通过那篇文章新玮知道我老公也有收养孩子,就加我好友,于是我们未见就如故,在微信中聊了很多。于是,知道她与老公在山东建了觅非播舍这个小村子养育众多的孩子,物质条件非常艰苦,但是村里的大人小孩都很和睦,喜乐,真是尘世中的伊甸园。

觅非播舍,是“米非波设”的谐音,来源于圣经旧约撒母耳记中大卫恩待米非波设的故事。这是一个充满了爱和饶恕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阅一下圣经。觅非播舍创办的目的,就是要寻找这世界认为没有价值的生命,为他们播种一个家。

聊天中也知道了她这两年患了癌症,但是却有惊人的毅力用葛森疗法给自己治病,那可是一天要榨十三杯纯果汁的节奏!然而她还有精力给孩子homeschool,就是孩子都在家上学,他们自己教。。。我的天,亲爱的安安,我和kenny离伟大二字还有千万里路,而你说的新玮和Steve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已经是伟大所不够形容的了!

昨天看到微信平台有很多人在分享觅非播舍的故事,看到了新玮自己写的关于那些孩子的故事,非常非常感动,征得作者新玮的同意,拿来与大家分享!——舒舒


    爱,直到成伤 by新玮

蒙召是十年前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上被遗弃在镇上的大路上的。一位在当地做牧者的弟兄把他带回家。几年后,我们搬到大店,蒙召就搬来觅非播舍村庄和我们一起生活。

有人猜测蒙召今年应该已经有30多岁了,他的身体很健壮,但看他单纯的眼神和傻傻的笑就知道,他的心智可能相当于一个三岁的孩子。我们一家刚搬到大店山上的时候,蒙召一直叫我“叔叔”。可能是因为在他的眼里,光头,而且似乎还有些权柄的人就应该叫“叔叔”。禁不住每次他这样叫我,旁边的人都会毫不客气地纠正他,他最后终于改口了:直接叫我“新玮”。老公的名字对他来说也太绕口,他就叫Steve“大蒂夫”。这样,蒙召成为在我们觅非播舍村庄里为数不多的对我们夫妻直呼其名的“孩子”(其他孩子都叫老公“Daddy,叫我“新玮妈妈”)。

蒙召高兴的时候手舞足蹈,伤心的时候哇哇大哭,生气的时候大喊大叫。就像一个三岁的孩子一样,他所有的情感都毫无掩饰地写在脸上。而他似乎也很坦然地接受别人对他的态度:忽视与敷衍,很少的尊重。

蒙召经常会惹祸:欺负小孩子,发脾气摔东西,打折鸭子的腿……他经常受到的管教是打屁股,而且按照我们“村里”的规矩,只有Steve可以打他的屁股。

有一次,Steve帮蒙召洗澡,之后他告诉我说,蒙召身上有很多的伤疤,看得出,他从小到大受过很多的伤害……说这话的时候,老公流泪了。

一天,蒙召又惹祸了,他咬了一个孩子的耳朵。Steve把他带回我们家,蒙召怯怯地坐在那里等候处罚。Steve坐在他的对面,说:“我看过你身上的伤痕,我知道你受过很多的伤害,我希望这些伤痕是在我的身上……我要你记住:我们在学习怎样爱你,像主一样爱你。我今天对你的管教,正是因为我爱你。”

那天晚上,我哭了很久。我想到特蕾莎修女的那句话:“爱,直到成伤。”一直以来都以为是自己在爱。这种带着施舍的爱让我可以容忍自己不去触摸那些最让我受伤的人,最让我受伤的地方。我可以轻忽地走过那些一直喊我“新玮妈妈”的孩子们而不愿太多地停下来,看着他们的眼睛说:“我爱你!”因为,我一直把这些当成是我的责任,而不是我的生命……

这一天,当我想到蒙召身上的伤痕,和他毫无怨恨的眼神时,我知道:爱我们的主,就隐藏在这样一个卑微的生命中,满身伤痕,用祂特殊的方式爱着每一个愿意靠近祂的人。这爱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里面的金银宝石,和草木禾秸……

有声第21期 | 墙上的咖啡【网络佳作】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作者 | 佚名

播音 | 舒舒

一日,我和朋友在一家咖啡厅闲坐,品着咖啡,这时进来一个人,在我们旁边那张桌子上坐下。他叫来服务生说:“两杯咖啡,一杯贴墙上。”他点咖啡的方式令人感到新奇,我们注意到只有一杯咖啡被端了上来,但他却付了两杯的钱。他刚走,服务生就把一张纸贴在墙上,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这时,又进来两个人,点了三杯咖啡,两杯放在桌子上,一杯贴墙上。他们喝了两杯咖啡,付了三杯的钱然后离开了。服务生又像刚才那样在墙上贴了张纸,上面写着“一杯咖啡”。

似乎这种方式是这里的常规,却令我们感到新奇和不解。

几天后,我们又有机会去这家咖啡店,当我们正在享受咖啡时,进来一个人。来者的衣着与这家咖啡店的档次和气氛都极不协调。一看就是个穷人,他坐下来,看看墙上,然后说:“墙上的一杯咖啡。”服务生以惯有的姿态恭敬地给他端上一杯咖啡。

那人喝完咖啡没结账就走了。我们惊奇地看到这一切,只见服务生从墙上摘下一张纸,扔进了纸篓。此时,真相大白,当地居民对穷人的尊重让我们感动。

咖啡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需要指出的是,当我们享受任何美好的东西时,也许我们都应该想到别人,有些人也喜欢这样的东西,却无力支付。

再说说那位服务生,他在为那个穷人服务时一直都面带笑容。而那个穷人,他进来时无需不顾尊严讨要一杯咖啡,他只需看看墙上。

我记住了那面墙,记住了小镇居民的慷慨和对别人的关爱。

—————————————————————————-

舒舒寄语:

也许有些朋友听完之后会担心,在中国,是不是这些事情不可行?如果我们都这样去做,那么是不是会便宜了一些好吃懒,到处想方设法占小便宜的人。我觉得呢,这种人固然存在,可是比例应该不是很大,况且,这样的小付出对我们来说也不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上帝会纪念我们的爱心,至于是真正没有劳动力的穷人怀着感恩的心去享用这杯咖啡,还是游手好闲的懒汉沾沾自喜觉得又成功占了小便宜,那就是他们和上帝的之间事情了,对吗?

记得前阵子微信上也流传一篇文章叫“亲爱的,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其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温馨画面,比如说洗衣房里,有人留下一些硬币和便条,方便那些出门忘记带钱的神经大条们,比如说下雨后取自行车的时候,发现有人帮忙给车座上套了一个塑料袋……这些小小的善举会让我们顿时觉得这个世界好可爱。

你可能说,我挺富有的,我一辈子都不需要去喝墙上的咖啡,但是,我们不是一座孤岛,漫长的人生,我们总会有某一刻会需要其它方式的关怀和帮助。圣经马太福音7章12节说到:所 以 , 无 论 何 事 , 你 们 愿 意 人 怎 样 待 你 们 , 你 们 也 要 怎 样 待 人。所以,我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尽己所能温柔对待这个世界,也祈愿这个世界能对我们温柔以待。

有声第20期 | 红发为你留【生活随感】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作者 | 舒舒

演播 | 舒舒

2014/08/15

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

因着爱尔兰的血统,

继承了特有的红色头发。

她特别注意保养维护她一头亮丽的秀发,

从来也不使用任何化学物品。

爱美的女孩比比皆是,

有着那样特殊的天赐秀发,

加倍爱护也不足为奇,对不对?

然而,你知道吗,

她在头发上花的所有时间和心思,

为的只是每当发长及腰的时候,

她就可以将其咔嚓剪断,

送给因为化疗而掉了头发的小朋友做假发。

她从九岁开始如此行,

周而复始,

已经捐出好几次美丽的红发,

让好几个小朋友分享了

她从上帝那里所得的美与善,信与爱。

这样纯洁的、神圣的、动人的爱

从众光之父那里来,

白白地给我们,

也要我们白白地给出去。

圣经上说,

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

要依靠神,

又要在善事上甘心乐意地供给别人,

就为自己存那美好的根基,

预备将来。

让我们都来学习这样的爱,

这样的给与,

不是给一次,

而是要给一生。

有声第19期 | 有限里活出无限【生活随感】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13/05/20

 Ju常对我说,“其实,生命的长度真的没那么重要,一切都在上帝的安排中。但是,这有限的长度里,我们能做什么事,能对周围的人有怎样的影响,能对别人的生命有怎样的帮助,这些生命的宽度都是我们可以拓展的……”

这话常在我耳边萦绕,让我想起很多很多人……

我想到Ju对所有人的付出,人人提到她都说她是天使,语气里满是尊重和敬佩。而她自己,永远是那么朴素和低调,没有华丽的衣服,没有鲜艳的装饰。她所拥有的是上帝赞赏的“温柔安静”, 和一颗时时涌动着爱的心。

说实话,我觉得有一条上帝的诫命她没有遵守好,那就是”爱人如己”。她爱别人远远超过爱她自己。她总说人的时间有限,每个人都有自己分配的方法,有那么多等待她帮助的人,她就不舍得花多一点点时间在自己身上了。

我想起Nick Vujicic(力克.胡哲),这个“没手没脚没烦恼”的年轻人。

他生来残障,四肢全无,有的是一只你不知道称为手还是脚的“小鸡腿”。他的母亲是护士,怀孕期间非常小心,遵循了一切注意事项。医学根本没有办法解释他的残障,自然也没有办法医治他。他的父母是虔诚的基督徒,就连牧师也弄不懂为什么上帝要这样对待爱祂的儿女。

然而这样一个世人眼中接近“废物”的小矮人成了众人心中的巨人。因为他获得了两个大学学位,他成了企业总监,他骑马、打鼓、游泳、冲浪,享受的人生乐趣比四肢健全的我还多……更重要的是,他踏遍世界各地,以自己的经历激励了百万人的灵魂,使他们在逆境中看到希望,从颓废中振作起来,相信上帝,相信爱,相信积极、乐观、勇气、努力这一切正面的力量。

上帝没有医治他的身体,却使他的软弱变刚强,通过他医治了千万人的灵魂。其实,由于他身体的特殊构造,没有一个人知道他的人生路可以走多长。然而就这短短的三十年中,他的路已经被他拓展得何其之宽!相信将来他面对上帝,可以自豪地说,“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过了;该跑的路程,我已经跑尽了;当守的信仰,我已经持守了。”(提摩太后书4:7)

我也想起成贵,这个曾经英俊潇洒、事业有成的明星。他一度被称为继李小龙和成龙之后的第三条龙。婚后第七天,他被诊断出患有鼻咽癌,最终医治无效去世了。

由于癌生在头部,随着病情的恶化,他眼睛瞎了,整个面孔全部肿起来,并且扭曲变形,五官完全移位。原先的英俊不见踪影了,一般人都会躲藏在阴暗的角落,不愿再见任何人,何况是一个昔日那么阳光那么俊朗的明星?!

他的选择完全不一样:在知道自己来日无多的时候,他忍着疼痛,顶着肿胀的癌瘤,四处对人做见证,告诉他们上帝帮助他克服恐惧、带给他永生盼望。他贤惠的妻子院雅更是以超常的耐心、忠贞的爱心服侍着丈夫。在丈夫被折磨得没有人形并且散发着腐血的恶臭时,她却看他为无比的美丽和圣洁–因她深知他承受的痛苦,却从不见他散发恐惧和苦毒的气息。他反过来安慰每一个为他流泪的人,对他们笑,逗他们开心。他完全的敞开自己,平安喜乐从心底真诚流露,这从天而来的馨香之气引得他的全家和许多朋友回到上帝的怀抱。我在香港的时候曾经和母亲一起看他的录影带,两人从头到尾泣不成声……

前天给母亲电话,正碰上她为了家中琐事不开心。于是将这些感想与她分享,与她探讨生命的长度与宽度。“你如果将注意力一直集中在自己身上,你的生命无论有多长,只能走出一条直线。若你往左右走开去,多关注一些别人的需要,造就别人的生命,是不是你的生命就有长有宽有面积了?生命就由此变得丰富了?“ 她连连说对,感谢上帝让她的女儿也成为她属灵的姐妹,这样一想,她的不愉快一扫而空了 :-)

突然,心底有个声音,”嘿,你还忘了高度哪!你的生命有长度有宽度也有高度呢!“

对啊,还要举头仰望!

我们多么渴望认识那位创造天地的主宰,探索祂摆设的宇宙万物,明白祂对我们的心意,渴求祂与我们亲近……这些都是向上的高度啊!圣经说我们要尽心尽意尽力爱主—我们的神,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尽一生的努力与祂无限接近。

可见,上帝给予人类的生命长度虽然有限,我们却可以从有限里面活出一个立体的、鲜活的、精彩的无限!

有声第18期 | 我愿成为一贴药【生活随感】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The Big 6 Heart Medications – Cleveland Clinic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14/09/08

从医院看完西玉,再去诗班练唱,驱车回家时已是晚上十点。

向来恐惧在黑夜里开车。投身于茫茫黑夜的时候,与我独自漂浮在水中、手脚全无着落的感觉差不多。尽管车灯照出一片光亮,可惜小小的区域实在不够赶跑浑身的紧张。

不过,那个晚上,我似乎忘记注意那些紧张细胞了,脑海里一直是西玉好高兴好可爱的样子:

五谷杂粮粥她呼啦呼啦吃了两大碗!我知道有其他朋友给送过饭,怕他们吃不完,没敢把熬好的全带给她,低估她的食量了!她说,舒舒你知道吗,这西餐实在太难吃了,前天刘如姐给我送炒面来,我吃着吃着就哭了,咱中国的饭菜真是太好吃了呀!

最简单的、满有乡土气息的小葱清炒萝卜干竟也让她赞口不绝,连声问我怎么做的,怎么会这么好吃?怎么做怎么做?我说,呃,啊,这个啊,就是,葱炒萝卜干,葱,和买来的萝卜干,一起,炒一炒……

我们一直聊啊聊啊,她充满活力,一直在笑,不像个病人。她说虽然信主时间不长,但是已经将上帝的爱传给好几个同事朋友;她说如果上帝给她更长的生命,她要更努力地告诉别人,不要等到生病了或者遇到其它难处了才信靠上帝;她还要告诉他们圣经实在是个宝贝,是百科全书,是人生指南。

她说生病这两年实在是体会到了老公欣锋对她的疼爱,身上常常这里那里痛,全靠他按摩来缓解痛苦,每次一按就是一两个小时……欣锋说,从前那么多年都是两地分居,为了生活聚少离多,现在才知道,最宝贵的就是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其它,什么都可以放下……

真愿天下所有忙得没有时间与家人聊天、吃饭、去公园散步的人,都能听见。

聊得正欢时,护士进来问西玉的疼痛指数,从1到10,现在是什么级别?

西玉一愣,她说聊着天,她竟把痛给忘了,伸手随便比划了一下,就2吧。这个数字,受到了护士小姐连声表扬。

到了应该要打止痛针的时候,西玉乖乖躺下去。我看看时间,八点十五了,我的练唱时间就快到了,于是起身准备出发,西玉却还在不停地说,别走别走,再坐会儿,打完针我再跟你聊!

哦,西玉,她真是太可爱了。后来欣锋称我们的唠嗑为“话疗”,他还说整个晚上西玉的情绪都非常好。呵呵,有点道理啊,这“话疗”的效力不一定比“化疗”差呢!

那夜回到家,身累心欢,只因我有幸成为一帖药。 

亲爱的朋友,在你的身边,有没有正在承受着伤痛的灵魂呢?你也愿意成为他们的一帖药吗?

有声第17期 | 你的孩子长大后会对你说什么?【关于孩子】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Talking to kids about the opioid crisis | BabyCenter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15/05/19

昨天大学同寝室的好友在微信上说她儿子最近做的手工就是:将一个绿色的气球里面填进沙子,称它为“出气筒”。

然后呢,儿子就将这个出气筒拿给妈妈,说:“妈妈你觉得生气的时候,就捏一捏这个小东西,然后数到四,你的气就会烟消云散!”

朋友说她真是需要这个出气筒,因为她经常对孩子河东狮吼,吼完以后就特别懊恼怎么没有控制住。

其实我很惊讶,因为虽然多年未见,但是四年的同窗又是同寝室的大学时光,朋友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那么一个美丽又温柔的大家闺秀,说话从来都是温温和和,她怎么会河东狮吼呢,看来她家那两个小子真是磨人。

我很快对她说,你快给我邮寄一个,超大号的吧……她说你怎么会需要呢?哎,看来,她也觉得我是不会河东狮吼的人,我自己曾经也是这么想,可是自从有了孩子……难道妈妈们就这样被孩子们给改造了???

 

不知道是儿子改变了我,还是我本来就隐藏着魔鬼般的无法控制的怒气,只是被他勾出来罢了。所以,儿子听到我的广播节目,总会说,”妈妈,你跟我说话的声音就跟这个不一样。”

每次听得我都很惭愧。虽然我还反驳说那是因为他总不听话,才惹得我不温柔,不过,这反驳不是很理直气壮,因为也不知道借着圣经的话提醒自己多少遍了,我知道妈妈发怒是不对的。

《传道书》7:9—你不要心里急躁恼怒,因为恼怒存在愚昧人的怀中。

《箴言》19:11—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

《箴言》16:32—不轻易发怒的,胜过勇士。治服己心的,强如取城。

昨天晚上儿子对大哥哥说话粗鲁无礼,我又生气了,但是我出门狂走了一圈,没有河东狮吼,今天早晨送儿子上学的时候又平静地跟他沟通了一下,自我感觉还是有进步的。

看来,我要继续为自己,也要为天下所有经常被孩子的种种言行给激怒的妈妈们或者爸爸们祷告,求上帝不断给我们及时的提醒,帮助我们成为战胜怒气的勇士!

因为如果我们不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我们就没有办法给孩子上好情绪管理这一课,求上帝给我们胜过怒气的智慧和力量。

 

最后我要与大家分享一篇短文,或者说是一首诗歌吧,它的作者是林侨逢,是在美国的一位资深编辑。或许以后我们在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也经常可以想起这首诗。

     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会说什么?

    林侨逢

    他们长大后会不会对你说——

    “你从不曾心平气和地与我交谈。”

    “当我需要你时,你总是不在。”

    “你不遵守你的承诺。”

    “你没耐性听我讲话。”

    “你老是对我大吼大叫。”

  “你不了解我所经历的困扰忧闷。”

    “只有在我使你光彩、有面子时,你才爱我。”

    “你永不满意。”

     “你老在看电视。”

    “在我朋友面前,你使我尴尬窘迫。”

    “你从不触摸或拥抱我。”

    “你和妈(爸)老是争吵不休。”

    “你不信任我。”

  “你不让我做任何决定。”

    “你永远忙不停。”

    “你从不花时间陪我玩。”

    “我永远不会忘记你说的那些伤人的话。”

    “你犯了许多错,但你从不承认。”

   “你老是说我一事无成。”

  “你利用我。”

    “你使我活得悲惨痛苦。”

    “你从未真正原谅我离家出走之事。”

    “你冥顽不灵、跋扈无理。”

    “你从未帮助我建立自信自尊。”

    “你要我去做你自己都不愿做的事。”

    “你生气时就打我。”

    “当我正需要你时你却离我而去。”

    或者,他们会说—

    “当我需要你时,你总在我身旁。”

    “我一直知道你爱我。”

    “我们在一起时总是很有趣。”

    “我还记得我们谈过的一些事。”

    “因你是我的好爸爸妈妈,我感谢上帝。”

 “我知道我随时都可与你倾谈。”

     “你使我觉得自己不平凡。”

“你信任我。”

  “你做错事时,就会坦白承认。”

    “我很感激你没有对我放任自流。”

    “你让我有自由发展的空间。”

    “你使我能自爱、自重。”

    “我还记得你讲过的故事。”

    “我很难相信你对我竟那么有耐性。”

    “我知道我可以信任你。”

    “我知道你希望我得到最好的。”

    “你教我怎样关怀别人。”

    “我以你为荣。”

    “你对我的爱是无条件的。”

    “你教我如何自己做决定。”

    “你让我从自己的错误汲取教训。”

    “我知道你总是尽力遵守承诺。”

    “你使我能爱自然、爱人类、爱上帝。”

有声第16期 | 他小学真的毕业了【关于孩子】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elementary graduation decorations Off 56% - canerofset.com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那一天,凯凯小学毕业,参加完学校的毕业典礼,手拿着很多奖状,他要妈妈带他去happy一下。妈妈我觉得奖状不算啥,美国人善于表扬鼓励孩子,林林总总的奖状不计其数。不过,因为这孩子从小跟着我东奔西走,从中国到美国,走马灯似的,小学五年就在四个不同的学校渡过,确实挺不容易的。不停适应新环境,对大人也挺挑战,甭说一个小小的他。

于是我决定带他去看电影,最简单的庆祝方式。

一场电影看下来,只是朝着颜值高的帅哥美女去的,注定要后悔。

一边往外走,我一边提议:“要不索性疯狂一下,再看一场,今天咱好好庆祝!”

凯凯即刻欢呼。再看时刻表,另外一个儿童电影还有五分钟就要开场。

我试探他:“再去买票,再入场,会不会太赶了?要不,咱就这么进去吧,反正从来也没有人查票的。” 说实话,这在我们小时候可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谁也不当回事儿。小孩子逃票嘛,正常。要是能鬼鬼祟祟混进去了,甚至还能炫耀一下小聪明。

我话还没有说完,小家伙义正言辞连声说不。

然后扔给我一句:“妈妈,你这样是不对的。上帝看着呢!”

哈,乖儿子!我赶紧表明自己的清白,说妈妈是开玩笑的,然后迅速用手机软件买了票,飞速赶往下一场。

又记起他刚去新学校上五年级的时候,回来汇报周围讲脏话的小朋友非常多,而且老师也不管。我心里好生难过,原以为打分为8分的学校和10分的不会相差太多。他马上安慰我说,“妈妈,没事,别担心,上帝跟我在一起呢,我不会学他们的。”

真好,一句“别担心,上帝跟我在一起”让我这当妈的心得到了终极安慰。到他羽翅渐丰,我如天下所有母亲一样含泪与儿挥别的时候,盼望他还能郎朗扔给我同样的一句话。

我知道,孩子成长之路曲曲折折,现在不能代表将来,至少,他有了一个好的开始。这个世代,是非黑白曲直各样标准都掌握在大多数人手里,它们不停地随着人自己的意愿而变化。我只能祈祷眼前的这个小小少年能秉持他所信的、所在乎的、所坚持的,不为周围的环境所改变,到老也不偏离。

总之,那一天,仅为“诚实”二字,我觉得我的儿子小学真的毕业了。

有声第15期 | 空蛋壳的故事【生活随感】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Hollow Chocolate Easter Egg Recipe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12/5/31

前言:亲爱的弟兄姐妹,家人,朋友们,复活节快乐!前两天的节目里我们分享过复活节的含义,简单说就是两千多年前的今天,耶稣,他从死里复活了,他让为他悲伤了几天的人们突然间无比激动、心花怒放!今天呢,在美国,每一个教会都有庆祝复活节的敬拜仪式,很多人相遇的时候会说一句“哈利路亚,Christ has risen!”意思是“赞美上帝,基督复活啦!”,另外一个人呢会回答“Jesus has risen indeed,哈利路亚”,这是说“耶稣真的复活了,感谢上帝!” 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多教会或者家庭都会给小孩子准备捡彩蛋的游戏,因为复活节是在每一年的春天,彩蛋象征着新生命,人们在蛋壳上画出各种各样的花纹和图案,营造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让小孩去草地里,大树下,或者家里各个角落去寻找彩蛋的传统游戏,也就是增加一点节日的喜庆、娱乐气氛吧。今天呢我就要与大家分享一个发生在我家的寻蛋游戏中发生的故事”,我想以后我一定是要把这个故事讲给我的孙子听 :-)


“快回来吧!彩蛋全部藏好啦!”正带着孩子们在湖边漫步,享受微风抚面的惬意,先生兴奋地打来电话。

二话不说,我们一路小跑打道回府!又是一个复活节,又有一种浑身上下每个细胞都鲜活起来的激动,它们似复苏的万物一般雀跃欢腾!

疯狂的翻箱倒柜过后,胜负分明:瑶瑶姐姐眼疾手快找到最多,凯凯第二,我垫底……五颜六色的彩蛋里面都是先生自己塞进去的糖果,虽然最后这些大多是分给其他小朋友的,但紧张的寻蛋比赛始终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

凯输得蔫蔫的,一边抱怨姐姐手脚太利索,一边撅着嘴巴打开他的彩蛋。没想到,令他更加沮丧的事情发生了——居然有两个蛋里面竟然空空如也!小家伙大叫不公平的时候,我赶紧打开我唯一的宝贝——哇,竟然也是空的!!

连我都快要说不公平的时候,先生走过来,手中抓着几个整袋的糖果,笑笑地问凯凯,“请问,你空空的蛋的外壳是什么颜色啊?蓝色的呢,就可以得到满满一袋蓝色的糖果,紫色的呢你就可以拿去一整袋紫色的糖果……”

哈,原来如此。拿到空蛋壳的人反而中的是大奖!亏他想得出来!

凯凯到底是个孩子,立即嘻嘻笑起来。先生俯身继续跟他说,“嘿,你知道吗?有时候你最想要的,却不一定是上帝眼中最好的。在你今后的生活里,总有拿到空蛋壳的时候,那就是当你不满意你所得到的东西时,想一想今天的故事吧。你要感谢上帝给你的空蛋壳,怀着信心,相信上帝要透过它来给你更大的祝福!上帝预备给你的,将超过你所求所想!”

我实在不知道年幼的孩子们能理解多少。只是,我感谢先生这样的用心。毕竟,我,悄悄地,被上了一课。我想,经过这样强烈的心情起伏,戏剧性的一幕肯定会深深地刻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有一天,当他们面朝自己的困境,也许突然会微笑起来,因为又看到儿时的空蛋壳,和接踵而来的满袋的糖果。

当然,因为本身就是复活节,一旁的我瞬间也想到了空坟墓,当门徒们看到耶稣的坟墓空了,捶胸顿足、嚎啕大哭、万分沮丧,他们做梦也想不到上帝通过那个空空的坟墓赐给他们的是一个真的复活了的耶稣!与耶稣一起生活工作,也约有三年了,他们压根就不相信耶稣说他自己要死里复活的事儿呢。你看,从古到今,我们所有的人都得要培养信心,还有耐心 :-)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手中正拿着一个或者几个属于你的“空蛋壳”?你失落,你生气,你心生埋怨,你恨不得摔碎它,踩扁它,然后扬长而去……No! 抓紧它吧,因为,你只是不知道,上帝将要通过它给你多么美好的祝福!因为上帝为你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愿上帝祝福正在倾听的你!愿你在今后面对失落的时候,能想起这个故事,怀着信心,继续努力,祝福就在不远的前方等着你!期待在下一期节目,下一个感动里与你再次相见~~~~

有声第14期 | 有一个男孩他叫Isaiah【关于孩子】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Boy Sun Sea - Free photo on Pixabay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13/10/04    

Isaiah是我很喜欢的一个亚裔男孩。目前大二的他是我心目中阳光男孩的典范—成绩不是数一数二的那种,但是唱歌很棒,吹长笛很棒,运动也很棒,皮肤晒得黑黝黝,牙齿雪雪白,逗趣搞笑又浪漫。他曾经在学校的一个舞台上,拨通电话给一个女孩,现场唱一首参赛歌曲送给那女孩,再问她愿不愿意跟他去一个party,那边说Yes的时候,全场掌声雷动。那天的比赛我去了,其它都忘记了,只记得这一幕。

这些还不是最重要,最棒的是,他孝敬父母,对所有人都态度谦恭,彬彬有礼,勤俭节约,爱上帝,爱邻舍,乐于助人……哎,有时不免想,若是我家凯凯今后能成长为这样一个小小男子汉,我就心满意足了……不过,打住,我们不要比较,不要羡慕,只要他健康、快乐、荣神益人,就好!

今年夏天看到Isaiah在facebook上一个帖子,讲他暑假和哥哥从休斯顿到加州往返自驾游的经历,很是感动。征得他本人同意,我全文转帖并将大意翻译出来。从这个将要升大二的孩子的暑假行记录,从一个内心对上帝和父母充满感恩的孩子那里,我们也许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什么,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驱车56小时,驶过3856英里,我完成了生命里最有意义的公路旅行。我和哥哥(医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第一个礼拜在HueCo Tanks和Joshua Tree爬山、徒步旅行。在去California(加里福利亚州)的途中(加州是他们从小生长的地方),在高速公路旁边的休息站睡了好几个晚上。没有冲凉的地方,我就在喷泉边或者加油站的水池边洗洗,招来不少怪异的目光,哈哈。这让我学会为父母家中的热水和舒服床被而感恩。我感恩我得以站在山顶俯瞰美景,那是在休斯顿没法看到的景色。我甚至学会感激德州的汽油费,因为德州是3.29美金/加仑,加州是4.22美金/加仑。

然而,这次旅行中最棒的部分是:那些和我的童年记忆有关的家庭、朋友、叔叔阿姨们、老师们看到我们出现时的反应!他们一个个都说起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帮助他们彻底翻转了他们的生活,而我的爸爸妈妈又是多么的谦卑。例如我的爸妈曾帮助几个快要离婚的夫妻,一路爱他们帮他们,将耶稣基督带进他们的生命……这些都是悄悄的,不为人知的……我和哥哥泪流满面。(嘿,你有多少机会看到二十岁左右的男孩子泪流满面?当然这些夫妻如今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他还说其中一对夫妻拿了一些特产给他们弟兄俩带回来,在弟兄俩都不肯接受的时候,那对夫妻说“倾我们所有的,也不够偿还你爸妈对我们的恩情啊!”这没有记录在facebook里)

我感谢上帝给了我全世界最棒的父母!天哪,这次旅行的故事太多太多,关于自己,关于哥哥,关于我的父母,关于这个世界,关于上帝,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感激,我将终身留恋的回忆!( 编者按:他的妈妈就是我常提到的天使般的刘如姐 :-)

他们夫妻没有给孩子很多钱财,孩子上大学都靠自己勤工俭学和借学生贷款,他们一家都过着极其简朴的生活。然而他们对家庭的爱、对上帝的爱、对他们生命里遇到的每一个人的爱和付出就是给他们的孩子最大的礼物。

    原文:“After 3,856 miles and 56 hours of driving, I have completed the

    most amazing and fulfilling road trip in my life. My brother and I

    got to spend our first week climbing and backpacking in Hueco Tanks

    and Joshua Tree. On our way to California, we tented up several

    times next to the highway at designated “Rest Areas”. There were no

    accessible showers so I took mine at water fountains and the

    sinks

    at gas stations. Got some weird looks haha. I learned to appreciate

    the hot running water and comfortable bed of my parent’s cozy

    house. I got to see beautiful sights from the highest peak of

    mountains that I never would have seen before. I even learned to

    appreciate Texas gas prices. (Texas: $3.29 California: $4.22) Yeah,

    no. The best part of this adventure was seeing the reactions of

    family, friends, aunties, uncles, and teachers that were a part of

    my childhood story. They would tell stories of how my mom and dad

    changed their lives forever and how humble they were about it. My

    parents helped out the couples that wanted to divorce, loved on the

    families no one knew about, and brought Jesus Christ into their

    lives…all behind the scenes. Josh and I teared up :’) I thank God

    for giving me the greatest parents in the world!Man, there’s so

    many stories and I’ve learned so much about myself, my brother, my

    parents, the world, and my God. Thanks for the experience of a

    lifeti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