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admin

关于admin

就做一束光,带着爱飞翔。 用文字温暖,用声音治愈。

有声第73期 | 美国第一位华裔女性劳工部部长赵小兰【见证如云】

What are you most grateful for in your life? - YP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今天与大家分享一篇赵小兰女士的见证。

赵小兰在美国是一位很有名的华裔,有着很多醒目璀璨的成绩:1961年她移民美国, 1979年以全A成绩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管理硕士学位,1983年至1984年当选为“白宫学者”,担任白宫高级官员的助手,1986年出任联邦航运署副署长,不久又转任美国银行高级副总裁,1988年被里根总统任命为联邦海运委员会主席,1989年又被布什总统任命为交通部副部长。1992年至1996年担任美国最大慈善事业——美国联合慈善基金会主席,1996年出任美国智囊组织传统基金会研究员。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进入内阁的华裔妇女,2001年至2009年,赵小兰出任美国第24任劳工部部长。她的父亲是美国福茂集团董事长赵锡成博士。她的丈夫是美国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她和五个妹妹全部毕业于哈佛、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被称为“赵氏6朵金花”。

赵氏家族除了自身才华横溢,成就非凡,还非常乐施好善,尤其注重教育。2006年11月,他们设立“上海木兰教育基金会”,为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兴建了数座 楼堂馆所,并配套设立奖学金。2008年,再次捐赠500万美元支持上海交通大学“木兰船建大楼”建设,又设立“赵朱木兰博士研究生奖学金”。他们还捐款百万建立了多个“木兰幼儿园”……2008年8月,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手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八个大字,赠送给赵锡成博士。2012年4月12日,哈佛大学375年校庆时,赵家捐赠4000万美元给哈佛大学商学院。。。

在这一连串数不尽的属世光环的笼罩下,很多媒体报导都将赵小兰的成绩全部归功于她自己的才华和实力,以及勤奋工作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但是前几天我却偶然在美国休斯顿号角月报发现了赵小兰女士分享的她和父母的信仰之旅,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对这个华人家庭有更多的认识,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心存感恩就是福 ●撰文:赵小兰 翻译:李汪洵

我的父母──赵锡成博士和赵朱木兰女士,教导的人生最重要一课,就是对上帝所赐的一切福分都心怀感恩。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们一家都是到美国来的移民,父亲是第一位抵达美国的,他也是他所处的年代和亚洲区最年轻的一位船长,当时只有29岁。为了追求更高远的目标,他参加了全中国的考试,破了所有考试的纪录赢得第一名,也因此殊荣有机会到美国,但限于当时的规定,他不能携家带眷──妻子和两个女儿,前往新大陆。当时我的母亲正怀着第三胎,胎儿已经七个月大,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和先生再见,却凭着坚强勇敢的意志和为家庭争取更大福祉的心愿,一心支持父亲前往美国留学。

父亲也辛苦奋斗了三年的时间,才能够将全家接到美国来。在这三年的预备期,他同时兼任许多工作,以储蓄更多的钱给家庭使用。他孤身一人,没有亲戚或朋友协助,所以是一段非常孤单艰苦的历程。

曾有几位宣教士教导我的母亲,并将耶稣基督的福音传给了她,正如《号角》月报也将福音传扬出去一样。这些宣教士带领母亲接受耶稣,然后母亲再带领父亲信了耶稣,他们俩人对神坚定的信靠,给了他们力量走过这段不得已而分隔的三年。这样的信心又支撑着他们走过人生的艰难,并以此信心为基础,建立了我们的家庭。

父亲总算能够将妻子和三个女儿接到美国来,这第三个女儿是他不在的时候诞生的。当时我的母亲、两个姊妹和我是乘坐一艘货轮,在海上航行了37天,远渡重洋才从亚洲抵达纽约。父亲是第一次见到他的三女儿,当时她已经三岁了。

毋庸置疑,我们初来乍到美国的前几年,是非常艰辛的,所有的事情都是新奇的,包括语言、食物、人和文化。然而,我的父母从来没有忘记要在每一个新的一天,向上帝献上感谢,因为他们认识神,心中满有盼望,也很乐观知道未来是美好的。他们有信心,知道上帝必然祝福和保守我们这个幼小的家庭。

我们刚来美国的前几年,最重要的事情是我们参加了皇后区的华人教会。这家教会成了我们新生活的中心点,在这裡父亲和母亲找到了一群主内的弟兄姊妹,他们像家人一样帮助我们逐渐适应新世界的生活,也引导我们每一天与主同行、信心增长。教会是我们的避难所和我们敬拜上帝的圣殿。我的父亲和母亲先是很热心地在教会服事,后来成为教会的领袖之一,然后父亲被按立为教会的长老,而母亲则是姊妹团队的柱石。每一个星期日我们一家都将时间和精力奉献给上帝,敬拜祂,享受与祂的团契相交。

因着上帝的恩典,让我们遇见很善良的人。我们刚来美国的时候,一个人都不认识,但非常感谢神的是,有人愿意花时间来注意我们、关怀我们、帮助扶持我们适应这个新的国家。父亲和母亲经常教导我们要记得谁曾经帮助了我们,并在接下来的日子裡与他们保持联络,将上帝的恩典也传递出去。结果,我们一家都很喜欢帮助别人,也透过帮助人将上帝所给我们的恩典表达出来,荣耀祂的圣名。

最重要的是父母亲对我们的教导,要对上帝所赐的福气心存感恩,和祂保持密切的关系,这样我们就能享受一个更加喜乐和满足的人生;要对上帝所赐给我们的一切表示感谢,千万不要期待别人要符合我们的期望、赐给我们任何的恩惠。

母亲在2007年8月2日回了天家,永远与主同在了。《圣经》教导我们,在天堂裡神会擦去我们的每一滴眼泪,而我们这些信靠祂的人,将要永远相聚在一起,不再分离。

当我想到上帝赐给我这麽好的父母、一生一世地扶持帮助我的时候,我的心充满了对上帝的感恩。上帝亲自照顾了我,看顾着我的每一个脚印,帮助了我走到今天,愿一切的荣耀颂讚都归给祂的圣名!

注:本文作者是美国历史上,蒙总统提名的第一位华裔内阁官员,为第24届美国劳工部部长(2001-2009),她目前也是赵朱木兰基金会的主席。

有声第72期 | 马利亚,你可曾知道?【音乐故事】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A picture containing person, indoor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作者&播音 | 舒舒

亲爱的朋友,又是一年一度的圣诞节啦,如果你知道圣诞节的含义,那么祝贺你,也希望你珍惜、感恩你的“知道”,并且能因为这份“知道”而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但如果你不知道什么是圣诞,却也在参加一些商家或一群不知道圣诞节含义的朋友们所制造的狂欢派对,我要对你说,先停止party,了解一下为什么要庆祝圣诞节。

简单说,圣诞,就是圣子诞生的日子,为的是纪念两千多年前诞生的一个小婴儿,他的名字叫耶稣,虽然他在世间只存活了三十三年,短暂的一生奔波劳碌,治病,救人,传讲生命的真理,最后却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这两千年多年来,他从来不曾停止在这世间继续治病救人,改变人心,改变这个世界。所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要纪念他的诞生。

今天,我想推荐一首我们全家都很喜欢的与圣诞有关的,也就是说与耶稣诞生有关的好听的歌,叫做“Mary,Did you know?”《马利亚,你可曾知道?》马利亚是耶稣的母亲。歌词大意是这样的:

马利亚,你可曾知道,你怀中的这个小婴儿有一天会在水面上行走?

马利亚,你可曾知道,这个小婴儿将要拯救我们的子子孙孙?你可知道,他将使你成为新造的人,这个从你腹中所出的婴儿将很快使你被释放得拯救?

马利亚,你可曾知道,你怀中的这个小婴儿将会使瞎眼的重见光明?

马利亚,你可曾知道,这个小婴儿将用他的手止息风暴?

马利亚,你可知道,他曾经走过天使踏过的路?你可知道,当你亲吻你的这个小宝贝,你正在亲吻上帝的脸颊?

马利亚,你可曾知道,瞎眼的将会看见,耳聋的将要听见,死人将会要复活,瘸子也将再次雀跃,哑巴,都要开口颂赞神的羔羊?

马利亚,你可曾知道,你怀中的这个小婴儿就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 你可曾知道,这个小婴儿有一天要统管天下万国?

马利亚,你可知道,这个小婴儿是天国的完美圣洁的羔羊?你怀中这个睡得香甜的婴儿,他就是那伟大的“我是”(上帝曾经对摩西宣告他的名字就是“我是”)。


这个对母亲马利亚的发问,将我们的目光和思想集中在一个画面:充满慈爱的母亲,怀抱着一个小小的正在甜美梦中的小婴孩。她也许还在轻轻摇晃她的臂膀,她也许还在轻轻哼唱一首动听的摇篮曲,也许,就和我们所有的母亲一样,时不时的,她就忍不住去亲吻一下她的小宝贝肉嘟嘟的脸蛋。是啊,她的小宝贝,她的小耶稣。

耶稣的诞生是一个谁都搞不懂的神迹,因为他是童贞女所生的孩子。

马利亚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还没有结婚的时候就被天使告知她将要怀孕生子,做一个未婚妈妈,这在当时是天大的羞辱,她的未婚夫约瑟不明所以,想要暗暗休了她。但,天使告知马利亚,神的儿子将在她腹中生长,以后他要做王,他的国没有穷尽,要给这孩子取名叫耶稣。天使也安慰她的未婚夫约瑟,告诉他马利亚没有做对不起他的事,是从圣灵怀的孕,这个孩子以后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

从人的角度去猜想,他们当时肯定是似懂非懂,因为现在科学这么发达也不能解释童女为何能怀孕,他们只是靠着信心相信了天使的话,并照着去做。夫妻两人一同期待圣子的诞生。

马利亚虽凭信心相信她的孩子是从神而来,并且将要做王,但她一定也不曾预料这个孩子将要行什么样的让人嗔目结舌的神迹,比如在水上行走,比如喝退风浪,比如让水变成美酒,再比如五个大饼二条鱼就喂饱五千多人,更别提让瞎子看见聋子听见,让死人复活……而这个王,又将怎样沉默无声地,心甘情愿地走上十字架,然后又以什么样的大能复活,从坟墓中走出,改变人类的命运……这一切都是人永远无法理解,无法测透的,可又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事件。

所以,我们学习马利亚,凭着信心跨出去,相信这个小婴孩长大以后对全人类所说的话: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

我就是生命的粮,到我这里来的,必定不饿,信我的人永远不渴。

我对你们说的话,就是生命。

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

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我来了,是要叫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

好,我们来好好欣赏这首歌吧,我在听的时候,或者是在学着唱的时候,常常会止不住地流泪,盼望你们在聆听的时候也能思想一下那幅温馨的母子图背后的故事。这首歌有很多不同风格的演绎版本,我找了两个,希望你们喜欢,圣诞快乐,愿你们平安!

Mary, did you know

that your Baby Boy would one day walk on water?

Mary, did you know

that your Baby Boy would save our sons and daughters?

Did you know

that your Baby Boy has come to make you new?

This Child that you delivered will soon deliver you.

Mary, did you know

that your Baby Boy will give sight to a blind man?

Mary, did you know

that your Baby Boy will calm the storm with His hand?

Did you know

that your Baby Boy has walked where angels trod?

When you kiss your little Baby you kissed the face of God?

Mary did you know.. Ooo Ooo Ooo

The blind will see.

The deaf will hear.

The dead will live again.

The lame will leap.

The dumb will speak

The praises of The Lamb.

Mary, did you know

that your Baby Boy is Lord of all creation?

Mary, did you know

that your Baby Boy would one day rule the nations?

Did you know

that your Baby Boy is heaven’s perfect Lamb?

The sleeping Child you’re holding is the Great, I Am.

有声第71期 | 烛照世心【网络佳作】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58+ Candle Light

作者 | 若愚

播音 | 舒舒

2015/12/23

连续不断的ISIS滥杀人质的暴行、法国巴黎的恐怖袭击和12月3日美国发生的又一起造成14人死亡的大规模枪击事件,给全世界向往和平、向往真善美的所有人带来了无比的震惊、悲愤、失望、不安与不解,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又能做些什么来对抗如此的恶行呢?不禁想起两个月前,有一位听友与我分享的文章,他叫若愚,那时,他因车祸伤及腰椎躺卧病床,听了爱的不朽传说,发来一些感想,文章很长,我节选了一些分享给大家,因为那些关于光明与黑暗的思考,在眼下很是应景:


记得儿时,不知是不是小城市的供电储备不够的缘故,经常停电。每当停电的时刻,整个人僵在那里不敢动弹,正在做的事也不得不停下来。因为没有光,人在黑暗中就失去了方向和位分的知觉。

每逢这样的时刻,父亲或母亲就会划一根火柴,点一支蜡烛,顿时整个屋子就亮了,我们因黑暗定格的动作就又恢复了生机。烛光给了小屋满满的生机和温馨。

烛光,只不过是人造的一束微光,却也照亮一家人。上帝又是何等爱世人,造了太阳和月亮并天上的众星为人类效劳。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的时候,上帝并没有把人安置其间,因为他要让他所创造的杰作——人,也就是我们,与他共享美丽光亮的世界。

没有光的世界是可怕的。如果一个星期阴雨连绵就会让我们心里好像都有了发霉的感觉,你能想象一个星期整个世界没有一点光亮,完全是伸手不见五指吗?

古希腊有一位哲学家叫第欧根尼,他经常在白天的时候,提着灯笼,眯着眼睛在雅典的街道上行走,口中喃喃自语:“这世界太黑暗了,我看不见光。”有人讥笑他为疯子,但其实,仔细想想,这话用在罪恶满盈的世界,是不是一点都不为过呢?

换句话说,在日光之下生活着的我们,仅有自然之光的照射是不够的。我们完全可以在夏威夷的沙滩上享受着炙热的日光浴,可是同时内心荒芜一片,阴森黑暗。所以,我们的心灵和身体一样,也需要光的照耀。

二千多年前,有一位自然之光的创造者来到人间,他的名字叫耶稣。他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8:12)他所说的不是自然之光。跟从他的,与其他人一样,还是会经历白天和黑夜,但是,心里,有了生命的光,就不再黑暗。

他说,“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

这些话在说谁呢?不是伟人,不是英雄,不是达官显贵,不是慈善家、明星,而是在说你与我,在说所有选择脱离黑暗世界,跟从光的人。

他又说:“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平凡的我们,能否做那放在灯台上的点着的明灯,或者,作一支小小的蜡烛,在需要的地方,用我们微小的、实际的、带着满满的爱的善言善行,照耀人心,让人看到上帝的真善美呢?


若愚的这些文字让我想到:日光之下生活着的我们,就算常被蓝天白云阳光所环绕,心里是不是却时时被这世上各样的冷酷、残暴、丧心病狂的罪恶所带来的黑暗所笼罩呢?更不用提现在中国的雾霾,这两天北京因为雾霾的关系都让孩子停课了,这雾霾是显而易见的人性贪婪、只顾发展、疏于管理的 罪的后果。他人的犯罪会给我们的生活留下巨大的破碎、创伤,也会在我们心间留下恐怖的阴影。而我们自己呢,时不时由于人性的软弱,对家人乱发脾气,对朋友任性伤害,情急之下说出掩饰的谎言,对成功人士所谓各种羡慕忌妒恨,同样也在我们的心上留下痕迹,不一定是黑色,但肯定不是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光明。圣经说“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诚实。” 光的反面就是黑暗。没有了光,就有了黑暗。没有了温度,就有了寒冷。没有了爱,就有了罪恶。驱赶走上帝,人,就成为魔鬼的俘虏。

通常在一些惨痛的事情发生之后,无数的评论或建议就会如潮水从四面八方涌起,比如讨论美国的枪支管制问题,欧美各国是否应该打开国门接受难民、该通过怎样的筛选程序来接受难民问题……我想,对于这些法案条例规定,若是需要我们投票表决的时候,我们可以投出自己庄严的一票,可,当我们鞭长莫及、无法参与的时候,最起码,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在每一天,对身边的每一个人,坚守自己的善,停止恶的恶性循环,这就是对恶最好的反击。 而且,我总觉得吧,那些制度从来都是有利有弊的,好像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不了根本。枪支管制了,菜刀一样可以杀人;害怕恐怖分子而不接受难民,土生土长的国人一样可以滥杀无辜。最终,还是要归结到解决每一个人的内心问题,需要每一个人驱走心魔、弃恶从善、接受真光。

所以,就像人们经常说的,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亮蜡烛。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点亮自己的蜡烛,不用担心亮光微弱,至少它可以驱走一小片黑暗。不用担心自己无力改变世界,至少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这样我们也已经改变了这世界的一部分了,这就够了。时下不是流行众筹的概念嘛,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的确是个众筹大项目,它需要的是人人奉献一束光,而不是一发子弹。

亲爱的朋友,在这乱世之中,祝你找到真平安。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使我作 你和平之子,
在憎恨之处播下 你的爱,
在伤痕之处播下 你宽恕,
在怀疑之处播下信心。

使我作 你和平之子,
在绝望之处播下 你盼望,
在幽暗之处播下 你光明,
在忧愁之处播下欢愉。

使我作 你和平之子,
在赦免时我们便蒙赦免,
在舍去时我们便有所得,
迎接死亡时我们便进入永生。

哦,主啊!
使我少为自己求,
少求受安慰,但求安慰人;
少求被了解,但求了解人;
少求爱,但求全心付出爱。

主啊,恳求你使我明白:

因为给予他人,我就会得到;

因为原谅他人,我就会被原谅;

因为甘愿舍己,我才能进入永生。阿们。

有声第70期 | 五十七分钱的力量【网络佳作】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Image 1 - Dear Lord Girl Praying Bed Religious Wall Picture Art Print

作者|佚名

播音|舒舒

故事发生在1803年,那时候的美国刚刚摆脱殖民统治赢得独立,人民生活苦不堪言。一位体弱多病的母亲牵着女儿的手来到了费城,靠四处乞讨来打发困苦的日子。一个礼拜天,这位名叫海蒂的小女孩被拦在了一座小教堂的外面,伤心的哭泣着。因为这个教堂的神职人员对她说里面“太小太挤”,容不下那么多小朋友。正巧被教会牧师遇见,牧师过来询问,她便流泪告诉牧师,不能上主日学让她很难过。

牧师看看她衣衫褴褛、仪容也不甚整洁,便大概了解她的生活情况。便亲自领她进入主日学的课室,为她找了一个座位。

这小女孩回家后,在床上回想自己能上主日学课经历,心中充满感恩。同时,她也想到许多和自己相近的小孩,因为教会不大,便没有机会认识和敬拜主耶稣。

大概两年后,这小女孩在她所居住的贫民区寓所内逝世。她的家人便邀请了那位慈心的牧者来为她处理身后之事;因为这位牧师巳成为她生前的挚友。

当他们正要把小女孩的身躯搬出去的时侯,一个看起来是从垃圾堆拾回来小钱包跌了下来。钱包是又旧又破的,里面有一张字条,明显是小孩子的笔迹。字条内容也表露着一个孩童单纯的希望:“这是献给神,要把我们小小的教会建得大一点,让更多的小孩子能上主日学!”,钱包内还有57分钱。原来在过去两年里,这小女孩正为神和祂的教会积蓄金钱。

这位牧师读了那小女孩的字条,眼泪是不能抑止地掉了下来。当主日崇拜时,牧师把小女孩的字条和那又残又旧的红色小钱包放在讲坛上。然后,便把小女孩对神,对教会和对别人无私的爱宣读了出来。牧师鼓励教会的执事和会众,要同心努力,完成这小女孩的遗愿。

不久,这小女孩的故事被一份报章知道了,并且把它刊登出来。接着,一位地产商在报上阅读了这小女孩的意愿,深被感动,便把一块价值不菲的地段卖给那小小的教会,售价呢——是57分钱(57cents)!

五年内,那教会的肢体同心捐献,并且因那小女孩感人的事迹,各地也有献金寄来,络绎不绝。这小女孩的57分钱,也很快地就累积达25万元,这是当时一笔非常庞大的款项。

今天,你若到了美国的费城,望一望那所偌大的浸信圣殿教会〈Temple Baptist church〉,它的礼堂能容纳3300人;还有那所圣殿大学〈Temple University〉,及那间好撒玛利亚人医院〈Good Samaritan Hospital〉和一幢主日学大楼;你就晓得那小女孩的心愿已经成真:再没有小孩子会因为教会狭小而失去上主日学和敬拜主耶稣的机会了。

在这主日学大楼内,你也可以看见一幅画照,正呈示着那小女孩欢悦的笑容。她的57分钱和那纯真的奉献,已写下一段传奇的历史。与这小女孩的画照并列的,还有那位慈爱牧者的画像。他们都在那里见证神对爱慕祂的人,所赐下的满满祝福。

“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

(提摩太前书4∶12)

有声第69期 | 一千次感谢【好书共读】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One Thousand Gifts: A Dare to Live Fully Right Where You Are - Ann Voskamp

作者 | 雅蓓      

播音 | 舒舒     

她是一位非常平凡的家庭主妇—嫁给了农夫,住在农场,养育着六个子女。

她每天穿梭于厨房,洗衣间。家里总是堆满肮脏的牛仔裤和鞋子,地上常常散落着乐高玩具;洗衣盆里经常放着洗到一半沾满泥沙的衣服;洗碗槽里堆满了碗盘……

她,看上去有着和你我一样平凡而忙碌的生活。

但她的人生经历却是非常的不平凡:

四岁那年,她亲眼目睹前一刻还在农场里蹒跚而行、好奇地追着一只猫的妹妹,突然间被货车巨大的轮子辗过,躺在血泊中过世。

随着妹妹墓碑的竖立,墓穴封闭了,她们家人的人生也封闭了。恩典一词从此与她们绝缘。
虽然她的名字叫安,意思是「充满恩典」,但她总是觉得自己活得名不符实。
她常常无声地质问:

  • 上帝真的慈爱吗?
  • 真的有一位赐福给我们的上帝吗?
  • 慈爱的上帝怎么允许孩童夭折、婚姻破裂、梦想如风中之尘般消逝无踪?
  • 当我们孤独地被各种病痛折磨,身体毫无理由地突然衰竭、败坏时,恩典在哪里?
  • 上帝所赐的喜乐、充满了整个世界的美好事物在哪里?
  • 当生命充满痛苦时,我如何活出丰盛的生命?当习惯了失去,习惯了梦想幻灭,习惯了彷佛掏空灵魂般的挫败时,我怎么活得出充满喜乐与恩典的美好人生?
  • 那些撕裂我们的心,遮蔽我们灵魂视野的事件,到最后真的能柳暗花明,让我们看见苦难背后的祝福,看见我们不断呼求的上帝吗?

安,在十六岁时受洗,希望从此把自我憎恨与焦虑的情绪释放出来。
但到了十七岁,她把一只空果酱瓶用力砸在车库的水泥地上,拿起最尖的那片玻璃在手臂上划出长长的伤痕。
她看着血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彷佛红色的眼泪。其实,她并不想自杀,只是想挥别过去。
二十岁那年,她在电梯里因为恐惧而喘不过气,心脏疯狂跳动,原来她患有恐旷症,那是处于难以逃脱的环境或状态下时会感到异常焦虑的一种心理疾病。
其实,她难以逃离的是「过去」。安觉得在生命旅程中,她每往前踏一步就会失去某些东西,于是就活在恐惧之中。
她不明白,在这个注定会失去什么的世界里,什么才是恩典?她觉得更可笑的是,她的名字偏偏叫做“充满恩典”。


在一个十一月的早晨,安接受了好友琳达的挑战:数算生命中的一千个恩典。
结果,这个举动成为她灵魂的甘霖,她的人生从此改变。
当时安不知道这么做将让她重生,让她的灵魂起飞,也不知道这么做能治愈她深藏的创伤。
她开始动笔,写下神的恩典,想到马丁路德曾说:如果你想改变这个世界,就拿起你的笔。
还有约翰派博牧师也说:动笔写字可以打开我们灵魂的眼睛,虽然他不知道这双眼睛如何采光和聚焦,但他知道「笔上确实有某种眼睛」。
这与安的发现不谋而合。以前她像瞎子般对神的恩典视而不见,但现在她看见了,并透过恩典清单对上帝献上感恩。
上帝用这个挑战赐给她许多美好的事物,感恩也让安与上帝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

她拿出一张废纸,上面还有孩子们的涂鸦。抱着新奇与挑战的想法写下一行字:恩典清单,然后开始列出所有她拥有的恩典,而不是她想要的恩典。
1. 晨光洒落的老旧地板
2. 吐司上涂了厚厚一层果酱
3. 高大杉树上呜鸣的松鸦

安发现,笔上的眼睛或许就是解开感恩奥秘的关键。
她看着手中不断舞动的笔,正努力朝一千个恩典的目标迈进。
这只笔正不断用「感恩」的新习惯取代她「不满」的旧习惯。它就像黎明的曙光,像逐渐开启的天国之门,让她重见光明;也解开了她多年来想化解却始终不能够化解的心结。
安还发现,不满,只有放在感恩的模具中不断搥打,才能变成感恩。于是她继续搥打。

54. 原野上的月光
55. 家人的祷告
56. 黑暗中的亲吻

她专心地数算上帝的恩典,每天无法抑制地寻找新的恩典,并记录在清单上,让自己的人生充满感恩。这些祝福不只是过去的足迹,也是解开喜乐奥秘的钥匙。因为喜乐就藏在感恩里。

终于到了第一千个感恩,安小心地把它记录下来:

1000. 新年来临时重新绽放的孤挺花

是婆婆去年送给他们的幼苗,等了一年,癌症虽夺走了婆婆的生命,但她的花却盛开着,彷佛在高喊:丰盛的人生!丰盛地活着!

写下一千个恩典之后,安却没有停止。一本笔记本放在床边,一本放在水槽旁的橱柜里,还有部分存在电脑里。写下一千个感恩的挑战,变成庆祝无穷无尽恩典的挑战!原来数算一千个恩典只是初级训练,是上帝改变她,重塑她,赐给她新生命的工具。现在她怎能不活出自己名字(安)的意义—充满恩典呢?

有声第68期 | 看不见的才是永久的【生活随感】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Jeri Smith-Ready Quote: “For what is seen is temporary, but what is unseen  is eternal.”

作者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15/04/23

恋爱的时候,先生曾给我发来这样一首情歌。歌名我翻成“刻在我的心版上”。

歌词大概是这样的:   

我不善言辞

所以你听不到我的爱被谱写成诗

我不会作画

所以你看不到我的爱在画框里被高高挂起

但是我向你保证   

只要我还有呼吸

我就一直将它深藏在我的内心

也许它没有被雕入石头中

也许它没有被写在星星上

可是我将它刻在我的心版上

你看不到它

你听不见它

你摸不着它

可是它充满四周

这是多么朴实的言语,却又是多么真实的道理呀。

多少人以为我们眼见的东西才是真实,眼不见的全是虚幻。岂不知,人生的价值都在乎眼所不能见的。我们的亲情,爱情,心中的感动,幸福的感觉,统统都是眼睛看不见的。记得好早看过一个访谈,说是多少成功的企业家,富豪,在年迈的时候被采访,问起此生最遗憾的事情,没有人说后悔没有多买一幢别墅,多并购几家公司,多吸入哪支股票,都是后悔没有给家人留出更多陪伴的时间,没有多付出一点爱,也没有能够多体会到一点爱……那种爱,那种体会,岂是眼睛所能看见吗?

在圣经里头有一个多疑的多马,在耶稣死而复活之后,第一次向门徒显现,多马未能在现场见证。此后,任别人如何推心置腹与他分享看见了耶稣的喜悦和激动,他总是多疑,不能相信,他还说,除非我能够亲眼看见他手上的钉痕,用我的手指头探入那钉痕,再用手伸入他被刺的肋旁,不然我就是不会相信!

这个多疑的多马,其实也是一个诚实的人,他岂不是和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差不多吗?我们也总是要说“眼见为实”呀。多马知道耶稣是怎样死的。他如果不亲眼看到、摸到那个明明被打得半死又被钉上十字架,还被士兵刺了一刀证实了已经死去、而且又被安葬到石墓里面的一个人,怎么可能相信这么荒谬的死而复活呢?知识和理性还有医学常识都告诉他,三个字,不可能!

多马只相信他自己的眼睛,不相信门徒的见证,当然再也不信耶稣曾经亲口说过祂要复活这回事。我们现在的人也是这样啊,不是我的双眼能看见的,就是不可能的。

耶稣复活的第八天晚上总算让多马见到他。耶稣一看见多马立即就说:“伸过你的指头来,摸我的手。伸出你的手来,探入我的肋旁。不要疑惑,总要信。”圣经并没有记载那个多马是否真的去摸了钉痕,只是记下了他的回应“我的主,我的神”。我猜,如果是我,肯定没有胆量再去摸一摸那钉痕了。只能赶紧俯伏在地了。

耶稣最后对多马讲的那一句话语重心长,仿佛是对我们所有人说的: “你因看见了我才信,那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据圣经记载,耶稣复活在世上共有四十天,向许许多多的人显现。他原先懦弱的门徒,口口声声死都不会背叛他的门徒,看他被抓后都作鸟兽散。可是在死而复活的神迹之后,他们的生命景况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他们都变成了刚强英勇的壮士,除了约翰被流放到一个小岛上,其他门徒都为耶稣殉道。其中一个彼得,据说在罗马的基督徒受逼迫时,为主殉道,而且,按照他自己的要求,还是倒挂在十字架上而死,因为他认为自己不配像耶稣一样钉十字架。

他们都是因为眼睛看见了,就信了,而且信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我有时觉得他们好有福啊,因为相信自己眼睛所看见的,那么,坚持信仰似乎就是一件容易的事啊。而我们,绝对没有办法穿越时空,用我们的双眼去看见当时的一切,我们,真是难呀。可是听听耶稣讲的后半句吧“没有看见就信的,有福了” 他在对所有再也看不见他的人说话,你,我,是其中之一。我们真是有福的。

真愿我们不要每天都被看得见的所捆绑,愿我们能找出一些时间,安静地,越过眼睛所见的,回味那些历史长河中发生过的悲伤又喜庆、神奇却真实的片段,然后,再用信心望向永恒。深深深深地记住:看得见的都是暂时的,看不见的才是永久的。

Written in my heart   

by Lydia Salnikova

     I only know So many words

So you won’t hear my love  Put into verse

    I do not draw

    I cannot paint

So you won’t see my love  

Up in a frame

But I promise you this    

For as long as I breathe

    I’ll carry it inside of me

    It may not be

    written in stone

    It may not be written in the stars

But it’s written in my heart

    It cannot be seen

    It doesn’t make a sound

    You cannot touch my love

    Yet it’s all around

有声第67期 | 爱情比死更坚强(下集)【网络佳作】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Image

作者|陈卫珍 

播音|舒舒 

五。


又经过了三个月的祷告、斟酌和日夜的相思,刘伟终於向她表白了。

她一阵惊喜、慌乱,然後是一汪的泪。

那个傍晚,她交给他一封信。整个晚上,刘伟都在读这封信。他感觉自己是在用一生的时间读这封信——

二十年前,这里的一对夫妇,因为生活极度贫困,把自己刚出生的女儿,送给了一个到这里传福音的老姊妹收养。

五年过去了,这家依然一贫如洗,夫妻俩就跟村里人一起,开始了卖血生涯。

当他们终於积攒了一点钱,想把女儿领回来抚养时,却发现灾难降临∶全村卖血的人都感染了爱滋病。他们的小女儿也从他们那里感染了爱滋病。

这对夫妇想到自己反正已经判了死刑,就把几年卖血得来的钱,留了一部分给小女儿看病,剩下的就寄给那个老姊妹作为大女儿的抚养费,也算是尽一点父母的责任,然後夫妻双双自杀了。

他们的大女儿长大後,从护校毕了业,在县城的一家医院工作。在老姊妹归天之际,她得知了自己的身世。此後她就开始密切关注这个爱滋病区。

当她得知这里的病人急需人服事时,经过祷告和痛苦的深思,她毅然回应了神的呼召,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来到这个地区,服事苦难的乡亲。

一年前,在服事中,她也感染了爱滋病。

在信的末尾,她还强调,以前在这里服事的弟兄姐妹,有的已经因为感染爱滋病而去世了。

对於他的爱情,她没有表态,也许是不知如何表态。

读著信,刘伟的泪水打湿了信纸。上面的字迹,完全模糊了。

她的样子,再次在他眼前出现。她浑身放射著强光,彷佛把他爱慕的眼睛灼伤了。

他无法注目她,因为他心里的某种阴影和胆怯,在扩大,不断扩大……

首先,继续爱她,意味著他可能提前接触死亡。他承认自己是一个胆怯的人,他感到一种虚弱。他禁不住想逃避,他知道这是一种懦弱,但他无法抗拒。

其次,继续爱她,怎麽跟父母交代?他深知多年来父母对他的期盼,香火有续,是老人们活著的盼望。他的父母甚至把健康作为择媳的首要标准。现在,他的爱情,正好残酷地掐住了他们的希望。如果要继续他的爱情,那他与父母的关系会面临致命的危机。

然而在这一番挣扎中,他自问,假如现在放弃了这份爱情,这一辈子还能够获得由衷的幸福和满足吗?

这一夜间,他彷佛已将人类所有山盟海誓、海枯石烂的爱情,一眼就洞穿了。

原来人类的美好爱情背後,都有一个预设,死亡将冲击这个预设极限。

如果他现在的爱情没能经受得住死亡的挑战,那麽今後任何没有经历死亡考验的爱情,纵然美好甜蜜,都无法驱除他心灵深处的不信任、遗憾和虚无感。

他终於明白,圣经上的那句话是有著怎样的分量∶爱情比死更坚强!

重复著这句话,他的心底便升腾起一个闪著光辉的十字架。那光辉渐渐地壮丽、浩瀚,冲破了死亡那一层苍白的纸。

他看到了永生,顿时,那些依附在今生上的胆怯和痛苦,一下全都脱落了。

他的心,刹那中无限甜蜜起来。一阵暖流滑过,眼睛里恍惚又有什麽鱼磷片掉落。

这回他的目光穿过人类千年传宗接代所砌成的阶梯,发现那最终通向的却是一扇无限幽暗的门。而她却在通往这门的道上,跟许多弟兄姐妹一起,把一个个灵魂抢接去天堂。

她也许不能够生一个正常的孩子,但她却在播种生命。她其实是最健康的!

一股强大而温和的爱情力量,激荡在他心胸间。她不再像刚才一样耀眼得无法注目,因为他心里的光也在渐渐明亮。

他的心湖荡漾著,他站起来走到窗前。东面的天空一片绮丽的彩霞,隐约中他听到了美妙的赞美诗,看到了荣耀的天堂。

忽然,他想起了家里窗台的那一盆玫瑰,一盆“比死还坚强”的玫瑰──这是父母的话。好像一开始就有了某种预兆,上帝要给他一份惊心动魄的爱情!

一瞬间他如此确信,神掌握著他和她的生命。

那个上午他去找天惠,却发现她悄然消失了。她想默默的离开他。

几番周折,他终於找到了她。看著她,他的心里有千言万语,却一句都说不出来。

终於他说,请不要再躲避我,我已经想得很清楚了。

我们结婚吧。

她哭了。


六。

伟向父母公布了自己准备结婚的消息,父母听後简直如五雷轰顶!

要说这个女孩不漂亮,学历又不高,倒也罢了,还竟然是一个爱滋病感染者!

他们怎麽都无法想通了。用尽了各种阻拦方法都无效後,他们使出最後的杀手锏,宣布跟儿子断绝关系。

刘伟含著泪水,对父母鞠了三个躬,留了一封信在桌上,便携著天惠离开了家,去了附近的一个小城。

刘伟的父母坐在空荡荡的家里,心如刀绞。

悲痛之馀,他们强烈地震撼了。是什麽力量,驱使儿子竟然连死都不怕?是什麽力量,让一直言听计从的儿子,竟甘愿离开家?

经过半年多的苦思冥想,一个中午他们终於拆开了儿子留给他们的信。

上帝触摸了他们的心。他们的心灵被打开,看到了神的荣耀,十字架的大能。

一个计划,便悄悄在老两口心中形成了。

第二年的一天,刘伟和天惠在教堂里举行婚礼。

那天教堂里人山人海,不管是不是信上帝的,人们都想一睹这比死还坚强的爱情的风采。

婚礼进入高潮,掌声潮动,礼花飞散。

接下来牧师开始证婚,教堂里一片寂静。

忽然,门口飘进来一阵嘹亮的乐声,人们不约而同地回过头来。

又一对“新人”款步而入──刘伟和天惠做梦都没有想到,刘伟的爸爸和妈妈,在儿子的婚礼上举行珍珠婚庆典!

在他们前面引路的花童,手里捧著那一盆从以色列带过来的沙仑玫瑰。

庆典中,牧师给两个老人做了施洗。

那天上午,教堂里赞美飘扬,如天使漫舞。

而那一盆玫瑰,尤其开得娇艳,在花海般的百合丛中,彷佛一团跳动的火焰,因为那是在永恒里,不死的爱情。

因著这超越死亡的爱,上帝擦去了人心中悲哀的眼泪。从此,他与她的人生,也和他们的爱情一样,多云却无雨。

有声第66期 | 爱情比死更坚强(上集)【网络佳作】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Image

作者|陈卫珍 

播音|舒舒 

一。
刘伟卧室的窗台上有一盆沙仑玫瑰,是他的朋友从以色列带来送给他的,原生长於那边的旷野中。

中国的北方天气乾燥多风,一次刘伟全家外出旅游,有二十多天没有给它浇水,他们都担心这花该枯死了。回家却发现,那花却依然开得娇艳,尽管它根部的泥土已经乾燥得开了裂。

刘伟的父母赞叹道,一盆比死还坚强的玫瑰!

刘伟听後心头一惊,这话经典。父母总会忽然说出些非常经典的话,但在信仰方面,却怎麽都不开窍。

然而,他们很想在明年珍珠婚(结婚30年)时,在教堂再举行一次婚礼作为庆祝。在他们心目中,教堂是圣洁和坚贞的象徵。面对夫妻俩风风雨雨走过的爱情,那里是举行珍珠婚庆典最理想的地方。

刘伟拍手叫好,但想了想说,爸爸、妈妈,教堂之所以显出神圣,是因为那是上帝的居所。如果你们根本就不相信上帝的存在,那教堂在你们心中的美好光环其实也是虚的,因此到教堂庆祝,也没有多少意义了。你们说呢?

这几句带著点唐突的话,父母却是悟出了个中滋味,於是严肃地表示,那就等到他们真正相信上帝时,再去教堂举行庆典吧。

在讨论该怎麽过自己的珍珠婚时,刘伟的父母心里却很为刘伟著急。

刘伟身为独生子,年近30了还孓然一身,婚姻好像还看不到一点影子,尽管对他情有独锺的女孩早排成了长队。

二。
教会里组织去河南爱滋病村服事,身为医生的刘伟便报名参加了。

去服事的人共分成五个小组,每组四个人。刘伟带的这个组,後来又加入当地教会介绍来的一个叫天惠的姊妹,一共五个人。

刚开始服事的那几天,生活特别苦,心理上的刺激也很大。病人有的皮包骨头,有的全身溃烂,有的奄奄一息。天天面对他们,最坚强的人也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苍凉。

他们一边给病人看病,一边抓住机会给他们传福音,让这些患了绝症的人,心里有个盼望。

一天,刘伟一行人一大早就出发了。今天他们去的村子比较偏僻,下车後还要步行十几里地才能到达。天气预报说那天多云无雨,但夏天的脾气总是给人措手不及。

他们刚刚走了一半路程,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小路被雨一淋,泥泞成一片。幸亏那个村子派了一个叫李华的小夥子来接头,才不至於迷了路。

刘伟看大家走得很辛苦,这一行人中也只有他是虎背熊腰的,因此就把大家的行李都扛到自己的肩头。

但过一条摇摇晃晃的木桥时,他不小心滑了一脚,人倒是安然无恙,背上的大包却掉到下面的洪流里去了,里面装有各种药物和医疗用品。

看来必须有一个人返回拿东西,否则到了村里也无法开展工作。

可雨实在太大了,得先找一个地方避避雨。

来接头的李华,那个孱弱得能被风吹倒的小夥子,引他们到了不远处的一座古庙。

三。
破败的古庙,寂寂的荒原,更添了几分苍凉的滋味,但那残垣断壁,总比手中的伞更能挡一挡雨,於是他们便进去了。

又出现了一次不大不小的“事故”──李华在上台阶时,不小心也滑了一脚,结结实实地栽了个跟斗。

几个人把李华搀扶到古庙里一处乾燥的廊道坐下。

好不容易舒了一口气,还未等缓过劲来,一个弟兄指著地上说,看,这是什麽?血?殷红的血,在地上渗透。

原来李华摔倒时,手臂被石头的一块利角削去了一块肉。

李华忙提醒大家不要去碰他的血,因为他是一个已病发的爱滋病人,且有并发症。

村里怎麽派了一个重号病人来接头,难道没有其他人了吗?李华解释说,是他自己主动要来的,觉得反正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为大夥多做点事情,也算不白活了一遭。

他的话,让几个人的眼睛顿时潮红了。李华手臂上的血,还在像小溪一样,汩汩地往外流,好像要与这绵绵大雨相呼应似的。

刘伟捏著口袋里的一包纱布,很想去替他包扎一下。但就在一瞬间,却犹豫了。这样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去接触重危病人,是要冒生命危险的。

来之前的培训中,就反复强调,一定要对病人的血液有隔离措施┅┅但,就任凭李华的血这样流下去吗?他的脸色是这样的蜡黄!刘伟的内心激烈地冲突著。

这时外面的雨下得更大了,雨幕沉沉,彷佛要把天都拽下来。

庙前的那株巨大的古树,曾被雷电劈过,成了两半,枯朽的枝桠高悬在庙檐上,像一只张开翅膀的唳鹰,阴沉著暗青色的怪脸,简直要当头扑下┅┅刘伟一阵毛骨悚然,平生第一次感到一种死亡的意象和胁迫,心空荡荡的,彷佛向无限的浩渺中飘去了。

忽然,见一只小鸟穿过雨幕,停在头顶的廊檐上啾啾地欢叫。

小鸟顿时带给刘伟一阵奇妙的慰抚,他想起圣经上的一句话,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他想起了天父的大能,想起天父的悲悯竟然惠及小鸟。

一阵对生命的珍惜便在心田涌动,眼前流血的爱滋病人,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有著上帝形象的生命!想到这里,他决定马上去包扎李华的伤口。

然而刚伸出手,他的心头一颤──那个叫天惠的女孩正半跪在李华身边,用不知从哪里找到的纱布给他包扎伤口。

她的嘴角挂著那样的一份疼惜。她的长发有点凌乱,贴著脸颊。廊檐上漏下的雨珠,三三两两地落在她背上,那件淡红的T恤便浮出一朵鲜红的花。

一不小心,病人的血在她手背划了一抹血痕,但她全然没有在意。

在他眼前的这两个人,一个是伤员,一个是抢救的人,构成了一幅奇特的画面,将人类的苦难和坚强表露无遗。

画面的背景是那黑洞洞的阴森──後院那间没有门窗的空屋子,洞张著嘴,很像是地狱之口。然而在这恐怖而苍凉的背景衬托中,女孩浑身奇迹般地放射出天堂的耀眼光芒,散发著天使的美丽。

刘伟目不转睛地盯著天惠替李华包扎伤口,双眼恍惚有一层鱼鳞片落下,顿时明亮无比。一份惊心动魄的,他在现实中多年都没有接触到的,但又彷佛寻找了千百回的女性之美,灿烂在他的灵魂中如玫瑰盛开。

四。
眨眼间,几个月过去了,刘伟感觉时间过得太快。在这段艰苦的服事里,他却享受到了此生从没有过的甜蜜。

天惠的个子不高,但在刘伟眼里,是绝对的娇小玲珑。细细的单眼皮,眼眸是黑汪汪的,彷佛一团深不见底的潭。不时地,总泛起那麽几朵忧郁的浪花。

刘伟的心便情不自禁变成了一艘探险的船,划到了潭中央。那浪花虽然带著点淡淡的忧伤,但总是温婉而坚毅的,是一种对生命之爱的执著,和对苦难的温柔接纳。

每次,与她眼神相遇的刹那,刘伟的心总有一种甜蜜的颤栗!是长这麽大都没有感受过的!

在刘伟眼里,她浑身上下都散发著一种美,一种神圣的美!

每次在病床前,那美总是喷射出耀眼的光芒。她那20岁女孩的青春脸庞,总是洋溢出母性的怜悯和温存。

她的一双手,不是古代闺秀的纤纤玉手,也不是现代摩登女郎那闪著指甲油光泽的妖魅之手,而是一双温厚的手,细致地摸过病床的每一个角落,包括其他弟兄姐妹忌讳或犹豫接触的地方。

这一双温厚的手,经常捧著圣经靠近病人,给他们讲解福音,还时常用指头当粉笔,以地面为黑板,教病人习字。

许多次,刘伟看著她不停忙碌的手,感觉很美很美,可就是找不到词语来形容。

还有许多次,刘伟看到她一个人站在窗口,望著外面辽阔的原野,或是长久地注视著蓝天,一动不动,无限渴望和怀念,思绪彷佛已穿越时空,到了那一个永恒的地方。

总之一句话,刘伟强烈地爱上了这个女孩。

但每次他的眼睛向她喷射出点爱意时,她的脸上竟然出现了几分恐慌。

於是刘伟也恐慌了,她是否不爱他?转而又酸酸地想,她那麽优秀,为什麽要爱上他?

第一次,从来没有自卑过的刘伟,产生了深深的不自信。不过,他也因此明白,自己是真的爱上她了。

在许多次的祷告中,他甚至确认,她就是上帝为他预备的伴侣!

三个月的服事期满了,教会里其他弟兄姐妹回去了,刘伟却留了下来,在这边继续服事。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还没有对她表白爱情。既然她还要在这里服事下去,那他当然也要呆下去。

。。。。。。。(未完待续)

有声第65期 | 黄月亮【网络佳作】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Photographer Shares the Story Behind His Viral Moon Photo

作者 | 潇元

播音 | 舒舒

文章来自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8c8c301000ata.html

                            

(一)

连续几个傍晚,在浅浅的灰蓝色的天幕上,挂着一轮黄色的月亮,那黄色一点也不张扬,是淡淡的一种鹅黄。天幕与黄色的月亮衬在一起,优雅而精致,既不像油画那样浓重,也不像中国画那样随意。可隔着楼丛看,感觉缺少了一点诗意,于是我找到几棵树,换了一个视角再看,那灰蓝色的天幕和淡黄色的月亮,掩映在光秃秃的白杨的枝杈间,真是美丽,再换一个视角让月亮挂在垂柳的枝头,又是一幅别致的图画,我的心被打动了:造化真是神奇,大概怜惜长夜中人们的落寞,才呈现这么美妙的画面给人间,只是有的人根本没有抬头,或者没有人想到还要站到树的一端,其实只要一棵树,一棵随意是什么名字的树,那就有了美妙的情调。忽然又想到看月亮也像看人生,有时候我们需要调换视角…

(二)

在去婆母家的路上,透过车窗,我望着月亮,痴痴地望着。其实婆母已经逝去七、八年了,可我习惯说婆婆家。如今那个五六十平米的小屋,只有八十多岁的公爹。婆婆刚去世那年,公爹身子软了一阵,但很快,就又硬朗起来,八十多岁的老人,不肯给我们添一点麻烦,央求他与我们合住,他说:身体不好了自然过去。也从不用接送,连出租车都不舍得打,有什么事情,蹬上车子就走。一个人住着小屋,鸡鸭鱼肉炖得热热闹闹,天天乐乐呵呵。生活中,一想到公爹,我们就格外带劲儿。

回家的路上,天幕早已黯淡下去,月亮也像褪尽了黄晕的鸡雏,明亮起来。夫君说:今天是十五。

     

(三)

从小就喜欢月亮,那时的月亮,又圆又亮,高高地挂在原野的天空,一览无余。我小小的心儿装着心事,多少次在夜晚望着月亮,独自一人一步步穿行在原野,有时默念,有时双手合十,企盼月亮更正命运,带我离开小小的村庄。         

 

(四)

也是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和夫君有了第一次约会,这次约会月亮验证了夫君的人品。在明晃晃的月亮下,他痴痴地不错眼珠地看着我,有那么一刹那我感觉他要拥我入怀……可是,什么也没有发生,他连手都没有碰我一下。他转移目光,望着月亮,给我讲起了故事。他的故事可真多,当我们经历千辛万苦走到一起,多少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伴着他的故事入眠。有月亮的见证是不会错的,夫君果然是个靠得住的男人,一个不肯轻易动恋人的人,也不会轻易动别的女人。昨天又有朋友请他吃饭、唱歌、洗澡,结果刚刚八点,他找个借口就跑回了家。

我说:快去,我可不愿担把丈夫拴在裤腰带上的恶名。

他说:我在外面又是洗澡又是唱歌,那些地方又不干净,大长的夜晚,妻子、孩子在家里是什么感觉。

我说:你,我还不放心?

他说:不能让妻子、孩子有一点担心。

我听得眼泪差点掉下来,虽然两分钟后,我们就因为壁纸颜色的问题彼此斜了几眼,但这又有什么关系。

(五)

今年的某个夏日,和06本的学生约好晚上给他们面批作文,天气很热,脊背微微浸着汗水,已经有好长时间没有下雨了,来到美术教学楼前,月光下,一眼望见,楼前的梨树已经蔫蔫地卷起了叶脉,摸摸树叶干得哗哗作响,仔细看看,那上面还结满了鹌鹑蛋大小的梨子,小梨树要死啦!我三步两步冲上楼去,给排在后面的同学发放任务:快去,给小树浇水。

月亮在窗外朗朗地照着,我翻着作文本的扉页和学生交谈,自从“花样”事件发生以后,我知道一个老师不能仅用一个红色的分数和几句简单的套话挂在学生的心门,还应该敲击、触摸每一个学生的内心。十几年啊,因为疏忽、随意、甚至偏见,有多少天才的灵性之门关闭着,从而在漫漫人海一生昏睡,直至泯灭。还有十几年,所欠的必须加倍偿还。

后面的七八个男女同学,拿着水桶、盆子、水杯、矿泉水瓶子……欢声笑语地去给小树浇水,跑上跑下的他们是那样快乐。又叮嘱他们明日一早就去告诉管园子的黄老师,别忘记给小树们浇水。其实我就有黄老师电话,可我知道让他们告诉与我自己告诉大不一样。

第二天来上课,我看到一排小梨树神气十足,昨天憔悴的样子已没有一点痕迹,那天傍晚下起了一场大雨,我乐呵呵的想:我的学生们一定在庆幸,小梨树闯过了一关。            

(六)

写着这样的文字,我又不由向窗外看看,月亮静静地注视着我,我也静静地注视着月亮。它早已脱离楼丛,高高移到中天,此时欣赏月亮已经不用调换视角,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朗朗的、明亮的。她也许正遥遥地和一个或几个举杯邀明月的人对谈,或者倾听着城里或乡间的哪个孩子仰望着明月祈祷。

 一年三百五十六个夜晚,无助的日子有这暖暖的月亮陪伴,大概老了也不寂寞。

有声第64期 | 超过所求所想的五年【婚恋家庭】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A call to faithfulness in marriage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今天是2015年9月19日,与先生结婚5周年纪念日。

翻出来5年前写的文章,回味一下上帝的奇妙,在这个初秋,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上帝所赐的经常超过所求所想,这不仅仅是指祂所赐的爱和祝福,也包括各样的困难和挑战。

也许夫妻二人一起委身学习爱的功课,这就是婚姻的意义吧。


2010年9月19日晚6时,牧师温和而慈祥地宣告:我奉上帝的名宣布你们成为夫妇。

这意味着我整整五年的单亲妈妈生涯就此结束,我和凯凯的人生自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神赐给我了一位良人。傻傻的他,神奇地出现,神速地带着我登上了幸福的航班。单身了五年的我,习惯了一个人面对一切,以至于牧师宣告之后,我总也不能相信这个事实。

先生时不时就摇摇我的肩,捏捏我的脸,眼睛定定看住我,用他开心的、上扬的、坚定的声音一次次再宣告:“嘿,我们结婚了!你结婚了!你不再是单亲妈妈了,你不再孤单一个人了!”这样大概持续了一个多星期,我才真的适应了这新的状态。

真是感谢上帝,若不是因着祂的爱和祂的支撑,一路坎坷的我怎么会依然有勇气再次披上婚纱,再次踏入婚姻的殿堂。若不是因为这次双方在上帝的面前郑重许下婚约,我依然会逃不脱已经根深蒂固的对人口中誓言的彻底不信任,我的脚步绝对无法轻盈地踏上红地毯,走向那端温柔爱着我、等着我的傻瓜先生——更别说是当我登着两寸高的公主鞋的时候了!

哦,关于傻瓜——从初相识,先生就坦承自己虽然IQ很高,可却非常健忘。工作中全是依赖电脑和手机告诉他每天的任务。生活中大事小事来不及件件登记,所以经常丢三落四。他曾经将电脑遗忘家中,回家的时候却忘记了为何而回,拿了其他东西,快开到公司才又想起该拿的没拿。我们第一次通电话时,他正在折回朋友家的路上,吃饭后又忘记带上电脑了! 所以,他从开始就戏称自己是doofus(傻瓜),而且是big big doofus,大大的傻瓜!

上帝做事真是奇妙。那时他当做缺点首先来警告我的,却让我松了口气。因为我自己也常忘东忘西,当然不至于那么严重。如此一来,以后我们就少了互相埋怨,多了互相理解,之后再互相帮助,彼此鼓励,一起寻求解决之道,多好啊!生活中少埋怨、多快乐是多么的重要啊!

我曾说过,所有的错误都犯过了,所有的弯路都走过了,所有的眼泪都流过了,我如今就凭着信心,清心守候了。上帝若赐给我一位良人,那我感激,我珍惜;若祂觉得我和孩子就这样相依为命就好,那我同样也会喜乐满足。所以,我并没有很拼命地祷告。

痛苦、失望、伤心、泪水之后,我也曾质问上帝为何如此苦待我。答案是,其实只因我求那不该求的,走那不该走的路。好比父母说得很明白,孩子你别去河边玩耍,可因着好奇,孩子还是去,偷偷去。于是,寒冷的冬天里,弄得一身衣裳湿透,受了风寒,生了病。这还是小事,弄得不好,性命就丢了。这能怪父母么?慢慢地,我真是越来越少去跟上帝为自己求什么,觉得祂所安排的一切甚好。一辈子,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这样平静喜乐着下去,挺好。

于是我真的安静了。只不过,我安静了,可父母、儿子、朋友、弟兄姊妹还是切切期盼有人来给我们母子作伴,相爱相帮,扶持着走下面的人生路。于是,我这样告诉上帝:若你还许可我进入婚姻,请你要赐给我一个好弟兄,爱你第一,爱我爱凯爱家人也爱其他人。就这样,已经可以让我非常感恩和知足了……不过,我也继续坦言“过分”的期望,若那个好弟兄能弹点乐器能唱唱歌,以后我们能一起赞美,那就更好了。再若,那个好弟兄喜欢运动,能帮我弥补凯凯这个男孩子生命的头几年中父亲的缺失,帮助他勇敢,克服胆怯,那就更好了。再若(此处是弱弱的口气),那个好弟兄也懂得温柔、知道浪漫,也有敞开的心愿意学习男女不同的爱的语言,学习各种各样的新事物…… 那,那就太完美了!

我知道小女孩梦想中的白马王子离现实总是那么遥远,我也没有真的渴求上帝满足我一切小女人的愿望。你说我小信也好,怯懦也罢,我就是这么跟祂谈谈心。哦,我们的凯凯,还希望上帝给他一个新爸爸能陪他看世博会,那个爸爸还最好要会五种乐器呢!你看,有点过分了吧!

然而,从傻瓜先生自称“傻瓜”开始,我发现我的祷告、我们的期待、甚至我觉得过分的小女人的愿望一一呈现在现实里。我观赏祂大手一挥所成就的如梦如幻的一切,惊讶地合不拢嘴。

得知傻瓜先生收养了哈萨克斯坦的几个孤儿,知道他自己宁愿开旧车却想着省下的钱可以多支助几个孩子上学,我知道了他确实爱上帝,也爱别人超过爱自己。

我告诉他我们周日学的新赞美诗,他便在电话里唱他们的赞美诗给我听,他的歌声传来,我一边感谢上帝,一边脸红不已,因为我竟然曾将自己录的歌曲传给他这样有专业水平的人!

我开玩笑说凯凯希望新爸爸会五种乐器,他马上报上了四种,还说,如果看球赛时吹的Kazoo(卡祖笛)也算上,就有五种了,我只记得当时心里连说起码五次不可能。

还有,一次傻瓜先生告诉我隔天要去女儿的足球队做教练,我心里又“哇塞”了一下。因为之前我已经知道他在高中是篮球高手。神啊,两项运动又算超标准了!

再到温柔浪漫,傻瓜先生虽然经常说自己这方面欠佳,然而在母亲节的时候,他记得从网上给我们母女俩都送了花。结果惹得母亲发话了:“花怎么了呢,人跑到我面前来给我看看,那才算他是当真的。”

于是,傻瓜先生说爱我,也爱我的家人,理解他们的感受。于是急匆匆请假、定机票,在我觉得绝无可能的状况下,旋风般出现在老人家面前,三天之后又急匆匆飞回去上班。这,也许可以叫做实际的浪漫?

再说敞开学习的心,我们来回很多邮件,讨论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的问题,爱的不同表达方式的问题,以及我们各自又是喜好怎样的表达……为了日后能更好和我的家人沟通,傻瓜先生也开始刻苦学习中文。下决心学任何一门语言都不是容易的,何况艰涩的方块字,他的实际行动又感动了我。

凯凯要和新爸爸一起看世博会,每次说起来我都笑他要求太无理,对上帝的要求太高。其实还是我低估上帝了。真是完全有机会和先生一起看,不过放大假的时候我们不想去参加肉搏战,所以还是免了那一游。

一切的一切,回想起来,还是觉得不可思议……奇妙的事情还有一大箩筐。从相识,到决定结婚,从弟兄姊妹的鼎力相助筹办婚礼,再到婚礼如期顺利举行,惊讶过后的我,在婚礼上所能感觉到的,就只有来自于上帝那深深的、浓浓的、不可思议却又万般真实的爱了。

傻瓜先生用苦练出来的中文,手按圣经,说出了誓约:我Kenny奉上帝的圣名,娶你为妻,从今以后,无论安乐困苦,富贵贫穷,康健病患,我必敬爱你,爱护你,终生不渝。这是我的誓约。

那一刻,我只有笑,没有泪。

众人惊呼之下,傻瓜先生继续抛出惊喜,又用中文和我合唱了一首“爱”。我借用这歌词做文章的结尾,愿我们的一生归依在神的爱里,互敬互爱,直到永远。

    男:(Male)

    看着你美丽的容颜 温柔的眼神

    感谢神奇妙的恩典 把你赐给我

    能与你分享这世界的所有

    让我用神的爱来爱你

    女:(Female)

    听着你轻言细语 幻想着未来

    我看见天使欢唱 祝福我的爱情

    上帝把你赐给了我 喔我的良人

    我要顺服你在基督里

    合:(Together)

    愿与你天长地久 飞翔于彩色天空

    神的爱拥抱我们 如花开在春风里

    我们要来感谢祂 用诗歌来称颂祂

    祂的爱是我们一生的归依

 舒舒201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