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第213期 | 空心病的良药-读《从未名湖到生命泉》【好书共读】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作者:舒舒 2021/11/29

2018年曾有一篇文章吸引了许多眼球,不是什么哗众取宠的明星轶事,而是北京大学的徐凯文教授(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总督导)用一组数据把大家(至少是我)吓了一跳:
北大一年级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认为学习无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意义。
这些国人眼中的天之骄子们,在千军万马勇闯独木桥的行动中以极其漂亮的成绩赢得了胜利,在“十年寒窗苦读日,终于换得今朝金榜题名”时——忽地就失去了活着的动力,而且,据说他们对生物治疗不敏感,甚至无效……徐教授称之为“空心病”。


转眼两年过去了,不知道那些得了“空心病”的孩子们现在怎么样了?重新拾回学习的热情了吗?寻觅到人生的意义了吗?物质、知识、成功的感觉都解决不了的内心的空洞被填补上了吗?……


我没有渠道了解“空心”孩子们的现状,心里为他们祈祷,愿他们不仅安好,且叩问人生的疑惑多多少少也有了一些答案。


我想,他们并不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在他们里面鲜活的灵魂得不到必须的营养,正在毫不掩饰地发出饥渴的讯号。



不久前读到一本书:《从未名湖到生命泉》—百名北大学子的信仰之旅。这本书让我再次想到那些灵魂发出呐喊的少年。想到他们是因为这本书与他们有两个相通之处(有一个不同之处稍后指出):
1)这本书的作者全部都是北大毕业生,曾就读物理系、化学系、历史系、地球物理系、中文系、哲学系、社会学系……文理科兼而有之。
2)
这些作者们全部都经过或长或短的“迷茫混乱期”、“寻寻觅觅期”、甚至”精神呕吐期”。
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北大生”这个头顶光环的名词背后的甜酸苦辣。


从北大毕业之后, 许多作者继续到国外读硕士、博士、工作、安家……他们的叙述行文涵盖了在校就读和北大毕业之后的生活细节。那些文字似乎在给“空心病人”望闻问切,抽丝剥茧,追溯到每个灵魂的最深幽之处。


最让我感动的是,所有的作者都非常诚恳,愿意分享自己过往生命中的种种不堪和失魂落魄。你大概很少会从身边的北大毕业生口里听到这些,很难看到他们“走下神坛”后的凡人生活。


然而对他们来说,若不是为着一个更加崇高的目的,又有谁愿意掀开自己华美的生命之袍,让人看到里面四处乱爬的虱子呢?


有人曾经走到哪里都要别上北大的校徽,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厉害,尽显虚荣骄傲;


有人毕业后在异国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曾在一天内就花光多年来所有的积蓄,一个青萝卜花了8磅(折合人民币大概72元左右吧)!悲惨到明天根本不知该如何度过的地步;


有人刚进北大时,觉得人人头顶光环,走路带风,但一段时间后,就不得不熄灭自己头顶的光圈。他发现无限景仰的北大校园内,在这群精英中间,也时不时发生各种不光彩、甚至有违道德伦理和法律的事情……就是这位作者形容自己经历了一次“精神呕吐”,实在是形象生动。虽然北大梦圆,但理想破灭,在北大这块镀金之地,他竟成为浪子……


有人坦言北大生们可能在学习上有一定的执着,学习能力上也有些优势,但在性格与为人处世方面并没有比同龄人更卓越,甚至有些不合常理与偏执。他和一些女性谈到她们的北大丈夫或前夫时,从她们那里看到太多无奈和无语,甚至好几位已经选择了离婚…… 


你瞧,这些老北大生们也经历了耀眼光环无法填补的内心空虚。当他们在号称亚洲第一的北大图书馆也找不到经得起考验的真理和盼望;当他们的骄傲自豪在落魄困窘的生活里被无情碾压;当他们经历癌症、抑郁症这些身体或心理的患难;当他们发现人类不能克服人性中的罪,北大清华这样的优质教育也不能解决…他们又是如何面对难题、如何寻索求问、如何遇见光明、如何改变生命的呢?



说到这里,我觉得完全可以把《从未名湖到生命泉》送给那些得“空心病”的孩子们,让他们读一读学哥学姐们掏心掏肺分享的人生故事。


他们曾经得过同样的病,不同的是,这些学哥学姐们在人生各种境遇里认识了一位大医生——耶稣基督,从祂那里找到了良药,得到了完全的医治,知晓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如书中所言(第85页,《告别了,曾经的“猪栏的理想”》):

曹雪芹虽然不认识上帝,但是他真可谓洞穿人生真相:“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正如圣经《传道书》作者反复重申的,世上一切都是虚空,都是捕风。
当你没有神的时候,生命的亮光不过是来自于一些大大小小、忽明忽暗、不久就会熄灭的蜡烛;当你得着主的时候,你就会像林语堂先生那样不得不说:“太阳升起来了,把所有的蜡烛都吹灭吧”!

无论你是一位自己执着于名牌大学梦想的少年,或是想让孩子完成你未曾实现的梦想的“鸡娃党”(你还在用“都是为孩子好”的口号来说服自己),又或是正在憧憬着找一位名牌大学毕业生做你终生伴侣的人……如果有机会,我希望你能用一颗敞开的心来阅读本书,听一听这些“北大过来人”的分享。清华北大可以是人生的攀登目标之一,但绝不应该成为最终的目标,它无法给你真正的终极的喜乐、平安和盼望。

正如冯秉诚博士在这本书的序言中所讲:

“空心病”的原因不是别的,正是这些年轻人在呼求上帝,他们需要的是福音真理!

“耶稣基督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并且来传和平的福音给你们在远处的人,也给那近处的人。(以弗所书2:16-17)因为上帝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得后书》3:9)

在这本见证中,北大人用深邃的思辨、三观的颠覆、生命的蜕变,述说着上帝奇异的恩典,见证主耶稣赐给他们的活水,已在他们生命中“成为泉源,直涌到永生”。他们期待自己的师长、校友、亲人、同胞能抬头仰望——因我们上帝怜悯的心肠,叫清晨的日光从高天临到我们,要照亮坐在黑暗中死荫里的人,把我们的脚引到平安的路上。【路加福音1:78-79】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