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归档:admin

关于admin

就做一束光,带着爱飞翔。 用文字温暖,用声音治愈。

有声第193期 | 摘一朵花惊一颗星【网络佳作】

作者 | 刘树鹏

播音 | 舒舒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弗兰西斯.汤普森写过这样的诗句:

        远和近

        一切隐然相联

        你采摘一朵花

        就会惊扰一颗星星

在辽阔宇宙,每一种事物都不是孑然孤立。

在澳大利亚,人们把蝴蝶视为拯救国家的英雄,特意为蝴蝶建造纪念碑。

1860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从美洲大陆引进两种仙人掌,作为牧场四周的篱笆。没想到,这种生命力极强的仙人掌快速繁殖蔓延,20年的时间吞噬了3000多万公顷的土地,并以每年50万公顷的速度继续扩张。

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却没有什么效果。后来,一位昆虫学家在阿根廷发现了一种在夜间活动的蝴蝶,专吃仙人掌,就把几千枚虫卵带到澳大利亚。夜蝴蝶所到之处,成片的仙人掌被啃食消灭。到了1935年,仙人掌扩张的势头不仅被遏制,3000万公顷的土地又恢复成牧场和良田。

大自然如此,人类社会不也是这样吗?在我们的生活里,有许许多多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东京奇谭集》中,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提到过自己经历的两件怪事。其中一件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在马萨诸塞州一家旧唱片店找到一张名为《10 to 4 at the 5 Spot》的唱片。“10 to 4”是“差十分四点”的意思。当他拿着唱片正要出门时,一个擦肩进来的年轻人向他搭话:“请问现在几点?”村上扫了一眼手表,机械地回答:“差十分四点。”回答完之后,他愣在那里。

1994年,在俄罗斯斯塔罗波一个陈旧仓库里,人们发现了许多圣经。这些圣经是三十年代斯大林把基督徒押往古拉格群岛服苦役时没收的。在清理几百本圣经时,一个大学生偷偷拿了一本带了回来。没有想到,在那本圣经上,他看到了祖母的签名。他听父亲讲过祖母,知道她因为信仰被带走,再也没有回家。

物质主义让人的头脑变得越来越僵化。很多人把这些奇妙的事情归为巧合,不想思考生命背后深层的关联。

多年前,一个叫夏尔的法国中年人读到汤普森的这句诗:“你采摘一朵花,就会惊扰一颗星星”。他放弃了自己的海员生活,带着家人来到乡下,选择做一个农民。

夏尔认为自然万物紧密相连,生态运行环环相扣。在这种观念指导下,他那杜绝化肥农药的农场像一个小小的伊甸园,不仅物产丰富,而且成了飞鸟和小动物的乐园。

我的家乡有一种平凡的野草,到了秋天,每一株都会就开满密密麻麻数不清的小小花。白色的花瓣,黄色的花蕊,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给。乡亲们给这种植物起了一个很美的名字—满天星。

我很喜欢这种野花,单单是名字就有迷人意境—一束野花顶着漫天星光。天地之间虽然辽阔无限,却尽在一种肉眼不可见的神秘力量掌控之中。在上帝的爱里,万物皆有神秘关联。

天地之间不可分割。上帝指着星空,给亚伯拉罕看未来的图景,也藉着天上万象,给使徒约翰神秘启示。

基督徒的盼望在天上,在地上的生活也蒙来自天上的看顾保守。

耶稣说:“你们要小心,不可轻看这小子里的一个。我告诉你们,他们的使者在天上常见我天父的面。”(太18:10)祂又说:“一个罪人悔改,在神的使者面前也是这样为他欢喜。”

采摘地上的花朵,会惊扰天上的星星。一个人悔改离开罪恶的道路,在天上也会引起微笑和轻呼。

有声第192期 | 我们还要多久才能回归正常【生活随感】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20/05/05

2020年,从一月到五月,这个世界病了好几个月,几乎到了停摆的地步。

现在,它开始挣扎着起身,尝试着活动筋骨,像一个大病未愈的人小心翼翼地一寸寸挪动脚步。不知道可以伸展到什么程度,也准备好万一触到痛处随时收回步履,继续躺到病床上喘息片刻。

被禁足在家已久的人们都发出充满渴望的呼喊——我们要回到从前,我们要回归正常!人们想出去一起逛街,一起吃饭,进游乐场,乘飞机,坐火车,周游世界,玩遍天下~~~

说到“回到从前”,事实上,每一天我们都不再是同样的自己,更何况这个千变万化的世界。所以,就算没有疫情,每一天都是新的,充满变数,充满挑战,我们本来就只可以往前走,没有从前可以回。

当然疫情更是冲击了世界的经济政治,也冲击了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层面如此,个人小家庭也无法幸免。有些生命去而不返,有些关系破镜难圆……回到从前,可以说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可是,走向未来,全世界人民共同成长,比从前更加成熟、更加智慧,更加懂得如何与大自然共生、与彼此和睦相处,这是可以憧憬的。

再说“回归正常”,什么叫做“正常”? 每一个人对“正常”的定义不同,标准不同,我的“正常”在你眼中可能就是“不正常”。

在我被孩子们折磨得烦躁至极的时候,曾经对先生发出失去理智的怨言:哎呀,为什么我总是要和不正常的人打交道!!他非常平静地叹口气,回答我说:哎,这世界正常的人没几个呀。

猛地让我想到耶稣,祂对拿着石头的那群人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他就可以先拿起石头打她。

在我说别人有罪的时候,我自己是无罪的吗?

在我说别人不正常的时候,我自己就是正常的吗?

我用的是谁的标准?我拿的是谁的量尺?

所以,仔细想来,真的有一种绝对正常的生活方式吗?有人就是喜欢足不出户宅在家,有人梦里都在仗剑走天涯,他们当中哪个人是过的正常生活?而且,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也是处于变化之中吗?

单单我自己就经历了做学生、单身、结婚、没有孩子、有孩子、全职工作、全职太太、兼职工作等各种生活方式,再加上地理位置的变化,有在中国不同地区的、有在美国糖城的生活方式,统统都是不一样的。可我不能说哪一种是正常的,哪一种是不正常的,面对生命带来的每次转变,全心拥抱它,它就是正常的。

又想起因跳水摔断脖子的琼尼(Joni Eareckson Tada),17岁前她骑马跳舞游泳打球,运动员似的生活是她自己认为正常的。然而那改变命运的一跳,将她从此安放在轮椅里,高位截瘫,无法自理。年少的她认为自己从此不能过正常生活了……从那时到现在五十多年过去了,她成了作家、画家(嘴巴咬着笔画画)、播音主持人、轮椅事工负责人,她的生命帮助了千万个残疾人以及健康人,给他们带去无穷的温暖和希望。也许,是不能称她这样的生活方式为“正常”,因为它太光彩夺目。

同样,对当年那些出埃及的百姓来说,什么才是正常的生活呢?是在埃及被奴役的生活比较正常,还是在旷野里被神亲自带领的时候算正常呢?被奴役的时候,衣食住行都比在旷野方便,但是旷野四十年里吃的是神每天赐下的吗哪,白天有云柱领路,晚上有火柱守护……你更期待哪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你的“正常”呢?

亲爱的弟兄姐妹,自从我们成为上帝的儿女,我们的“正常”就不再被这个世界所定义。我们的“安稳”也不需要以社会秩序的安稳为前提。我们的“平安”是上帝之子留下的平安,祂亲口说祂赐下的平安与这个世界所给的不一样。

今天,无论我们是健康的,还是患病的,是富足的,还是贫穷的,是可以出去和朋友一起吃喝快乐的,还是必须在家宅着云端聚会的,只要是上帝允许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就是正常的。只要我们继续敬畏上帝、跟随祂的带领、过着爱祂也爱人的生活,在上帝来看,就是正常的。所以,我们不需要等待“回归正常”,现在,当下,就是正常。

有声第191期 | 他为饰演人类救主走上苦路【见证如云】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记吉姆.卡维泽:《耶稣受难记》中耶稣的扮演者

基督变成了人,我们变成了凶手。

《耶稣受难记》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雄故事,

也是最伟大的冒险故事,亦是最伟大的爱的故事。

——梅尔·吉布森


今年的受难节,先生召集全家一起读了圣经中耶稣被钉十字架的章节,然后又一起观看了梅尔.吉普森导演的《耶稣受难记》(The Passion of The Christ)。

这部2004年上映的电影,真实地记录了耶稣基督一生中最后的12个小时—那是他在耶路撒冷受难的一天。他默默承受了人类对他施加的最残酷的折磨,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此影片获得多项奥斯卡提名,在美国本土则跻身影史上最卖座电影的前10位。

多年以前我就看过这部电影,片中带铁钉的鞭子、耶稣皮开肉绽的身体、戴在耶稣头上滴着鲜血的荆棘王冠、硕大的十字架和粗粗的穿透血肉的钉子,这些血腥的画面让心痛持续了很久。完全无法想象那是多少种剧痛的叠加……因着特别真实的血淋淋的画面,这部电影被定位R级(限制级,17岁以下的观众要有父母陪伴才能观看)。

这次我是鼓起勇气,做了几个深呼吸之后,才在先生身旁坐下观看。再一次从头到尾流泪不止,只是这一次有人陪我一起哭。

电影结束后,我对饰演耶稣的演员Jim Caviezel(吉姆·卡维泽)产生了兴趣,心想这部电影给观众如此大的触动,那么对于参与其中的演员呢?在拍摄的过程当中他们有没有一些特别的体会呢?特别是饰演耶稣的男演员,他被挂在十字架上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看了许多网页和视频,不仅疑团解开了,还被电影背后的故事深深感动和激励。

 ▼

Jim Caviezel(吉姆·卡维泽)于1968年出生于美国华盛顿,成长于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家庭。他少年时候的梦想是进NBA打篮球,后来脚部受伤的现实早早结束了他的篮球梦,他开始往演艺圈发展。1998年,他在电影《细细的红线》中饰演列兵威特,并因此于1999年获得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奖最有前途演员提名。2001年因在《黑洞频率》中饰演警察John获得最受欢迎新人提名。

就在他前途无量的时候,梅尔.吉普森正在为《耶稣受难记》寻找饰演耶稣的演员,梅尔通过一个朋友找到了他,请他考虑这个角色。然而没过多大一会儿,梅尔就打电话给他,劝他还是不要考虑了。听上去匪夷所思,可让人心痛的事实是:哪怕是在十多年前,在好莱坞拍摄信仰影片的演员就已经很容易被孤立,纯正的基督信仰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抛弃、嘲笑。

梅尔.吉普森自己也坦承,要拍这部电影的念想在心中盘旋十五年,但总是有很多黑暗的、来自魔鬼撒旦的阻挠。有自卑,觉得自己不配、也不能拍好这样一部电影,也有恐惧,怕被人耻笑、怕事业受损……当他找到Jim之后,很快就受到这股黑暗势力的搅扰,所以竟然后悔了,就亲自打电话去让Jim放弃。

Jim在接受CBN采访时,回忆这幕情景还是觉得很搞笑:“我受到邀约后不久,梅尔竞打来电话,说我要弄清楚一点,我的演艺生涯有可能因为这个角色就结束了,好莱坞可能再也没有人找我拍电影了,他不想背负这个责任。我说,梅尔,这是我所信的。我们都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我必须背起我自己的。如果不背起来我们的十字架,我们就要被它压垮。耶稣从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2000多年来从没有改变过。让我们开始拍吧!”在梅尔还在犹豫的时候,他开玩笑说了一句:“嘿,你瞧我的名字缩写也是JC,而且我也正好是33岁呢!” 他的意思是说耶稣基督Jesus Christ的缩写就是JC,耶稣受难的时候也是33岁,这个角色看来非他莫属。梅尔说“你吓到我了”,然后直接撂了电话……

  ▼

从上帝而来的呼召让Jim放下自己的忧虑,冒着演艺生涯会由此中断的风险,开始了这一趟超过他自己预料的“苦路”。

从开始接拍这个“被钉十字架的救主”的角色,再到整个拍摄的过程,他一直处于“一半兴奋一半恐惧”的状态。有时,他会感觉自己根本不配演这个角色,觉得上帝实在应该会有更好的选择。有一个声音对他说“我并不总是选择最有资格的,只是你敢尝试吗?我给你的责任你敢承担起来吗?”Jim说他不想一辈子活得像懦夫一样,不想因为有一些恐惧就转身逃跑。他认为这个角色是上帝给他的责任,他勇敢地担了起来。他也差一点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

拍摄耶稣受难的场景时,单是每天开机前的化妆,就可以从凌晨2点持续到10点,没法坐下,人极不舒服。

十字架的道具也是非常重,有150磅,拍摄过程中他的肩膀脱了臼,所以那时许多痛苦的表情都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因为他正在承受的身体上真实的疼痛。

拍摄耶稣被鞭挞的镜头时,Jim真人上阵,曾经两次被无意抽伤,后背上的伤口长达12英寸。而在拍摄耶稣在山上布道的镜头时,他竟然还遭到了雷击!其他工作人员都看到他的头部左右有火焰,浑身都亮了起来。Jim觉得自己能活下来真是恩典,他也非常感谢世界各地许许多多为剧组祷告的人们。

除此之外,他还患上了肺炎和低温症。“我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风像刀子一样割在我身上。有一天低温症导致我几乎说不出台词,我的嘴唇控制不住地颤抖,我的胳膊和腿都是麻木的。我在十字架上几乎窒息,而同时,我又看到下面的其他工作人员在喝着咖啡开怀大笑,他们根本不关心我正在承受什么样的痛苦。”在采访中,Jim坦言,那时候他觉得自己真的更深地体会到了当年耶稣所经历的(虽然程度可能只有万分之一),他则必须用深心里的祷告帮助他撑过那些痛苦的时刻。

在他那么虚弱地时候,也有工作人员跟导演说“耶稣”可能撑不下去了,这样拍下去他真的要死掉了。梅尔问Jim要不要停,Jim说不要,继续拍。事后他说那一刻他已经准备好为主献上生命,他觉得如果死在拍摄现场,那样一个为主殉道的方式也是不错。有一件事Jim很少对媒体谈及,在教会的一次分享中他说,《耶稣受难记》拍完之后,他的身体受到很大的损伤,减重好几十磅,还做了一次心脏手术。

他真的是将自己的生命义无反顾地献上,给世人呈现了一个完美的耶稣。

 ▼

由于好莱坞一向对有关宗教的电影嗤之以鼻,当初梅尔·吉布森公布自己的计划,表示要拍摄一部耶稣受难的电影时,他立刻遭受到了各种势力的非难与阻扰。1988年大导演马丁·斯科西斯推出了《基督的最后诱惑》,在上映后引起巨大争议,票房进帐仅为840万美元。于是题材相似的《耶稣受难记》在发行的时候,根本没有大公司愿意接下这个烫手的山芋。最后,还是由新市场影业公司纽马克特接手,并争取到了2000多家的电影院线。 

然而,电影公映之后,又受到许多宗教人士非议,背上了“反犹主义”的罪名。许多犹太人,特别是生活在美国的犹太人再次感到“害死耶稣”的重负,反对声一片。梅尔.吉普森面对这些指控回答说:这部电影并没有对任何人指手画脚,没有指责任何人的意思,它是关于信心、希望、爱、和饶恕的。

也有犹太人对Jim说“我可没有杀死耶稣啊”,Jim的回答对每一个人都是扎心的:“耶稣的死不是怪某一个种族,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份,我们所有人,是你的罪和我的罪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理解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梅尔有反犹的意思,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接下这个角色。”

有反对者说电影中的血腥暴力是对受难场面的过度渲染,简直让人恶心,不能直视。对于人们不忍心观看的无情鞭打和十字架的酷刑,Jim的回应也发人深省:“我们所展示的残忍程度根本不及实际上所发生的。我们只是力求真实还原,还不能还原到把观众都吓跑的程度。人们转脸不看,是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罪,因为把耶稣送上十字架,每一个人的罪都有份。人们不想对付自己的罪,也不想观看耶稣为之受鞭打……这个电影迫使你审视自己,不是从你自己看自己的角度,是从上帝的角度看你自己。”

撇去这些曲曲折折的过程,单从2500万美元左右的成本与6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来看,《耶稣受难记》也是创下了北美影市的奇迹。不能不说,一切自有上帝的美意。

 ▼

不过,正如梅尔.杰普森在一开始所担心的,电影的一鸣惊人和傲娇票房并没有让Jim的演艺事业蒸蒸日上,反过来却给他带来负面的影响,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从那时候起就被好莱坞给抛弃了”。

可是,不为大众所知的是,剧组的很多工作人员在拍摄结束后都成了基督徒。特别是一个饰演罗马兵丁的穆斯林信徒,他皈依基督使Jim觉得很是震撼,也很受鼓舞。

在拍电影的时候,Jim经历了许多属灵的突破,有许多事情他都没有办法用语言说明。采访中他提到一点:“我经常感觉到有伟大的存在临到我,我只能不停祷告——我不要让人看到我,我要人们看到耶稣,这样他们的心才会转变。这是最重要的,是我最想要的,我求上帝使用我,我想要观看电影的人们做出发自肺腑的选择,决定是否要跟随耶稣。”

我坚信,除了剧组里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全世界的观众里面也有不计其数的人因为这部电影开始认真思考耶稣与他们的关系。无论电影本身和演员的命运怎样,他们所有的付出在永恒里都是具有极大价值的。

曾经,在奥兰多第一浸信会,Jim用他特有的沉稳平静毫不张扬的语气对会友们说:

演艺生涯被毁也是值得的,耶稣值得我们为他付出这样的代价。为了坚持真理,我们有时候必须放弃自己的名誉、声望、甚至生命。我要对美国和全世界的人们说,你们需要在公开的场合毫无羞愧地、坚定地表达你们的信仰。我就是这么做的,我心中有平安。我不知道事情还会怎样发展下去,不管还接不接得到片子,我总还是个演员,而且我已经完成了我的任务。如果重新来过,我还会这么做。”

Jim不仅在职场勇敢地为耶稣做见证,生活中所行的也是散发着耶稣的馨香。他与妻子Kerry结婚20年,收养了三个来自中国孤儿院的孩子,其中两个都患有脑肿瘤。Jim说有缺陷的孩子更需要一个家,却更不容易找到一个家,他愿意去爱他们,给他们温暖。

愿上帝大大祝福这个勇敢坚定却又温情的帅男和他的家庭!

有声第190期 | 疫情日记0327【生活随感】

2020年3月27日

美国时间3月26日,一日之间狂增1.8万病例,总数已超过8.5万,成为全球最严重疫区。其中美国重灾区纽约州确诊近4万。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系统科学与工程中心(Johns Hopkins CSSE)追踪数据显示,截至香港时间3月27日上午,全球共有529,591宗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3,970人死亡。

今天又是晴朗的一天,看到阳光,就看到希望。室外温度到达31度。总体来说很宜人。伴着微风吹拂,看着家花野花一并盛开,春天的感觉分外明显。当然,休斯顿一般来说只会让人感觉到夏天和(不是很寒冷的)冬天。

虽然政府颁布了“居家令”,但是散步和去超市购物及看医生都还是允许的。只不过走着走着如果你看到对面来了一个人,最好就往另一个方向转弯,按照昨天小区管理处发来的邮件,保持6英尺(大概一米半)的距离是一定的必须的。

他们还建议,如果你走在别人的后面,要发出声音告诉别人——有人正在逼近!这样他们可以加速或者让出足够的空间给你通过。还叮嘱了,如果去公园,烧烤台、桌子、椅子都不要触碰。

在全球超80%的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病毒对健康、经济带来的威胁时,能散步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了,所以照样是可以列入感恩清单的。

儿子因为被Daddy大概在10点钟叫醒,要他下楼来学习,就跟我诉苦。若是平常我会说10点已经够晚了,你确实应该珍惜光阴努力学习。但是现在这些小事在大环境下更显得像芝麻绿豆,心里只觉得好笑,就把教育他的话吞回去了。

邻居家的小孩子们在游泳池里戏耍,齐刷刷的歌声飞过篱笆来到我家后院。Sally表现出一脸的羡慕。我却想:不知道是不是10人以下呢?这些从前听起来让人觉得生活美好的事情,如今总要盘算一下它的风险。病毒的威力真是大。

邮件里还是没有提到戴口罩。前两个月中国防护用品紧缺的现象,现在轮到了这个国家。空旷的地方可以不戴,人群密集处应该戴,这样的话我们还没有听到。从CDC到地方,他们还是在说,病人才需要戴,医护人员才需要戴。然而,口罩生产量赶不上需求,许多医护人员没法戴,或者一个口罩用一星期的情况也有。

昨天福遍教会喜恩区的弟兄姐妹们一直在忙着筹款买N95口罩,一是支援纽约的医护人员,通过熟识的朋友直接送到医生手里,二是支援休斯顿当地的医院。纽约州长在电视新闻里说现在防护用品够了,但是我们无从知道那是谎言呢,还是因为需要层层下放所以到达医生手里的速度赶不上。他亲口说人们需要真相,真相不会带来恐慌,谎言才会。

在这个谣言、阴谋、指责、攻击满天飞的时候,凭个人力量很难梳理出一个头绪,搞清楚谁是骗子谁是君子。还是让我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帮一个是一个。看到有些人把自己家里存着的以个计算的口罩捐给医院,很感动。

人性的光辉与人性的罪恶在一个人身上是并存的,在一个由人组成的国家身上也是一样。人与人互相指责解决了不了问题,国与国互相甩锅也是解决不了问题。此时此刻,应该将全世界的人性光辉全部加起来共同面对病毒。

至于罪恶?比万物都诡诈的人心??只有上帝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今天最感动我的经文依旧是耶稣说的那一句:“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翰福音14:27)

这世界所给的平安是什么?吃饱,穿暖,有屋子住,有爱的人在旁边,身体健健康康,工作有保障,银行存款好多位数,股市一路上涨……但是这些生活所给予的东西,生活都可以拿走,有时还拿得很快。平安就随之不见。

可耶稣说这话的时候,知道自己马上就要被抓、被打、被钉死在十字架,他还有平安,他的平安是即使面对死亡都不会失去的平安,没有人可以夺去。这个平安,是我们要牢牢抓住的。

有声第189期 | 叫我如何不信祂【见证如云】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若我可以免于这痛苦,却与祂错过,我不愿意。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我是一名70后,生在中国,长在中国,除了在大学里学英文的时候读过圣经故事,几乎从来没有听说过上帝。但那时候也只是把圣经故事当做一般的神话来读,完全没有当真。那时怎么也没有想到,当上帝真正进入到我生命中的时候,是我经历人生最大风浪的关口。正所谓,人的尽头,是神的开头。

28岁那年,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我经历了婚姻的破碎,对我来说那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事情来得很突然,我整个人都被打懵了。

从小到大,一切都是一帆风顺的,所以我就以为生活会一直再这样继续下去。就好比我为自己建造一个生命的大厦,我的学业、事业、爱情、婚姻、孩子、包括未来全都塞在里面,自我感觉很好,觉得大厦是很结实的,漂漂亮亮的,没有什么问题。那时我的生命大厦的支柱就是婚姻,所以,当婚姻一下子被抽走,整个大厦就都坍塌了,整个人就垮掉了。

离婚那段时间,我吃不下,睡不着,常常在没有人的时候以泪洗面,瘦了十来斤。我开始怀疑一切,不再相信爱情,不再相信承诺,也怀疑自己的价值,因为我是多么的失败,连自己的婚姻都保留不住,而且还是所谓青梅竹马的十年的感情。我也怀疑人生的意义,当我以为一切都在掌握之中的时候,一瞬间就物是人非,那努力还有什么意义。

那时好像没有任何人能救我脱离痛苦。父母和孩子当然都很爱我,但是救不了我,学校里学的所有知识也帮不了我。我在自暴自弃和自强不息两个选择中上下沉浮,在绝望和希望两条路上迂回徘徊,不知道未来等着我和孩子的是什么。

就在这时,神迹出现了。

有一天我走在小区里,一个邻居看到我的憔悴,实在不忍心,就建议我说:在我们小区里的一户人家,每个星期都有一次聚会,你去听听看,或许会对有帮助。

那时我正巴不得要把所有的时间都占满,用来排解痛苦。于是,接下来的周日我就去了那个聚会。在那个小区住了两三年了,我都不知道有那么一个家庭聚会的场所。刚开始我根本听懂他们说的上帝啊,耶稣啊,十字架啊等等等等。可是,很奇妙的是,当他们齐声唱起赞美诗的时候,刹那之间,我的心就好像被谁打开,泪水的闸门也被打开……

我记得那天唱的是“除你以外”,似乎就是单单唱给我的。

除你以外,

在天上我还能有谁,

除你以外,

在地上我别无眷恋。

除你以外,

有谁能擦干我眼泪,

除你以外,

有谁能带给我安慰。

似乎从天而来的歌声,象一双温暖的大手伸入我心替我抚平伤口,好像有一个人真的能够理解我所有的委屈和痛苦。那时我什么也不懂。我只是感动,却不知为何感动;我好像找到了一个庇护所,却又不知它为何能够护卫我。

那天我止不住的泪水,浪废掉主人家很多的纸巾。我不想在家里哭,不想给父母和孩子看到……于是那个聚会,在接下来的两个月,就成了我眼泪的收容所,成了我真正意义上的避难所。

有一次,那家的女主人对我说:你觉得10年的爱变了就无法接受。人的爱是会变的。20年,30年,40年都也有变的,只有上帝的爱才是永恒不变的。亏缺了上帝之爱,人的爱就是自私的、易变的,这就是事实。

我似乎茅塞顿开,脑袋要炸掉也想不通的问题,一下子也解决了。这个答案比任何人对我的安慰都深入我心。

就这样,顺理成章的,两个月之后,我就在那里信主,受洗,成了基督徒,让耶稣基督作我生命的主,也成为我一生的依靠和安慰。

信主之前和之后的区别,我觉得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因为我的价值观、人生观整个都发生了变化。之前只是注重眼前的人事物,信主之后就知道那样的眼光太短浅了,上帝赐给我们的是远远大过眼睛所能看到、耳朵所能听到、人心所能想到的!是超出今生的永恒。或者再简单点说,基督信仰解决了我的人生三大问题:

第一就是人从哪里来,我们以前被教导人是从猴子变来的,可是信主后知道,原来我是上帝造的,那么我这个人就很有尊严、很有价值。我觉得女性,在被离婚之后受到的一个伤害,就是会自我否定,因为被曾经最亲近的人否定。但信主后,我就不在乎别人对我的否定了,因为我知道我在上帝的国度里永远是有价值的,是尊贵的;不管我的环境发生什么变化。

第二我还知道了人要到哪里去,以前对死亡是很恐惧的,因为我不知道死亡的尽头是什么。可是信主后我知道圣经讲得清清楚楚,上帝差独生子耶稣基督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但三天后他从死里复活,战胜了死亡,这些都是有史可查的,是历史事实。我们其实很都很希望有一个曾经死过的人,能够回来告诉我们死后的境况,让我们能够有一点了解,有了认知就会减少恐惧。耶稣就是这样一个人,而且是最值得信赖的人。他告诉我们他去天父那里为我们预备地方,我们在死亡之后就会去他那里,和耶稣及美善慈爱的上帝永永远远在一起,也会见到亲爱的弟兄姐妹和信主的家人。所以,对死亡就没有那么多恐惧了。

第三再来看中间的,从生到死这个过程当中,我的人生什么到底有什么意义。以前一个婚姻变故就让我觉得这人生有什么意义,我最在乎的东西一夜之间就没有了,那干嘛还要努力要奋斗。现在我会觉得我在这个世上的意义不是由我所拥有的东西来决定的,比如财富、事业、婚姻、孩子这些。就算失去所有,我被上帝所造的意义一直会在那里。所以我每一天都感恩地享受上帝所创造的一切,我也努力用上帝给我的恩赐来创造一点点美好的东西跟我身边的人分享,让他们知道也上帝的爱,也能够有永生。我觉得现在所建造的大厦就是有根基的,是由上帝自己来作根基的,它再也不会随着外界的环境变化而倒塌,可以说是安全感爆棚!

自从耶稣做我生命的主,我就越来越少“自作主张”,所以当我再为婚姻祷告时,我跟主说如果祂愿意再赐给我一个伴侣,那个人不需要多英俊,不需要多有钱,最重要的是他心里深深地爱主,甚至超过爱我,一个爱上帝的人会听上帝的话,会对婚姻忠诚,会在生活的困难中风雨同舟;当然我也祈求那个人要爱孩子,因为不想儿子被错待……

主真是听祷告的,祂赐给我现在的先生超级爱主,也超级爱孩子,甚至爱到一个地步,自己有四个孩子之后还收养了孤儿院的四个孩子。这可不是在我祷告范围之内的。我一下子从一个单亲妈妈变成九个孩子的妈。

但是后来我也渐渐知道,主赐给我良人,也赐下扩充我生命境界的良机,重担或是试炼都是让我成长的机会。在如今的婚姻中,耶稣真的是我最好的朋友,每一天祂都伴随我,帮助我,提醒我,有时候也训斥我,如何用祂的眼光、祂的爱去对待众多的孩子,繁琐的家事,学习更多的宽恕、怜悯、无条件的爱……

可以说,如果没有耶稣日日的叮咛,我就算再爱我的先生,我也忍受不了头几年在一些孩子身上发生一件件一桩桩的事情,因为那些完全都在我想象之外、意料之外,发生的时候都好像超出了我的承受能力。

比如有一次从我和儿子中国过完暑假回来,一个已经成年的收养的孩子偷了家里其他孩子的零花钱,还有我们的照相机,还偷了支票簿伪造签名去银行兑现金。我当时简直是气爆炸了。用我们中国人的话来说这就是养了一头“白眼狼”呀!但很奇妙的是,神在那个暑假里,在回美国之前,让我仔细看了一遍《悲惨世界》,被主教对小偷的恩慈宽恕感动得掉眼泪……

结果当这种事发生在现实世界里的时候,我一边止不住地为这样不感恩的孩子的坏行为生气,一边又知道我也需要从耶稣那里支取怜悯和宽恕的心。耶稣说,你们若不饶恕人,你们在天上的父也不饶恕你们。

那时候银行的人对我们说,伪造支票签名的人是可以把她抓起来的,如果我们要告的话。我们是要坚持对错赏罚原则,还是要给与恩典宽恕,这条界限很难划。后来我也是向主祷告,求祂给我智慧,我就把这个决定权交给了先生。我知道有必要让他承受自然后果,但是不是就在这一次呢?如果这次饶恕了,孩子就此悔过自新呢?真的好难决定啊。那一次先生选择了不让警察抓她,但是要她还清偷的钱还要跟所有人道歉后才能够再来家里做客,算是她要承受的自然后果……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如果不是有耶稣,我也不知道要和先生吵闹到什么程度呢。后来,在她没有还清钱不能来家里的时候,先生还会请她喝咖啡,照样爱她,关心她,也让我看到怎样恨恶罪但是爱罪人的榜样。

这些功课做起来都是不容易的,但是回想起来,我最多的还是感恩,谢谢主耶稣爱我,锤炼我,给我的试炼也没有超过我所能承受的。我只愿在这些操练中,能够真正结出生命的果实,越来越像祂,目前看来还是做得非常不够的,所以每天都还需要朝着标杆努力直跑。

如果现在让我选择,可以免于苦难,但却与耶稣错过,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愿意。就是这样一位耶稣,叫我如何不信祂?!

好了,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亲爱的听众朋友,希望我的故事能够给你一些启发,一些感动,或者一些不一样的盼望。无论你现在正在经历什么,如果这个经历能够将你引到耶稣的面前,相信我,这都将会是你一生中最美的祝福。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从摇篮到坟墓的短暂旅程——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疫情结束后你只是回到从前的生活,那就浪费了这一场苦难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20年2月23日

亲爱的朋友,


不管你身在何处,2020年的这个起头应该都是完全在你的意料之外。你的新年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已经被一个肉眼看不见的病毒击打得七零八落。


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疫情发展迅速到让人觉得不真实,你似乎看尽了世间的美与丑,善与恶,你好像体会了几辈子加起来的悲伤、愤怒、无力、凄凉、孤单,有时也会有感动……

此刻的你正在想些什么呢?在为自己或家人朋友的健康情况担心焦虑吗?为一些消息的真真假假而感到迷茫吗?或者,为熟识的好友甚至自己的亲人染病离世而痛到无法呼吸吗?

是啊,又一次,我们看到人生是这样无常,生命是这样的有限和脆弱。我们总有可能碰到一些事,凭我们所积累的知识、经验、财富、能力都无法应对,生命完全不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如果生命是这样的不堪一击,甚至来不及告别就成为一个数字,那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灾难过去之后,我们的生活要有什么样的调整和安排呢?这些问号是不是都在你的脑海里不停地闪烁呢?


你有可能会想,等你能够再次享受到温暖的阳光、新鲜的空气、自由的行动,你一定要好好珍惜。你可能会制定很多清单,比如必须去旅行的地方,必须和家人一起做的事情……但问题是,你必须等待“一切恢复正常”这个好消息的来到。可谁也不知道它何时可以来到。而在这个等待的过程中,你过山车般的情绪周而复始,又会让你失去内心的平安……


那么,现在,如果我有一个更好的消息要告诉你,你不必等待灾难结束就能享受到它,它会让你在封闭的环境中不焦虑,让你在暴风雨中享受安宁,在绝望时看到盼望,亲爱的朋友,你,愿意静下心来听一听吗?


我将这个好消息也称为福音的故事。



第一部:创造

这个故事是从上帝开始的,而不是从人类开始。虽然我们内心深处会认为人类是很重要的,是与众不同的,人性甚至是伟大的,但同时我们又感觉到冥冥中还是有比我们更高更伟大的存在。

圣经告诉我们那个更高的存在就是上帝,祂创造了宇宙万物,包括我们人类,这并不因为祂自己缺少什么,而是出于祂的爱。祂超出我们的时间和空间,是永恒的存在。


上帝按照祂自己的形象造人,将祂的气息吹进人的鼻孔,让我们成为有灵的活人,也由此赋予我们尊严、价值和意义。我们的尊贵价值,与我们的财富、地位、权力毫不相干,它牢牢地根植在上帝的创造之中。若是没有这个基础,“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就会剥夺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友爱与怜悯,人类会不停地上演彼此踩踏、互相残杀的悲剧……


我们既是被造者,就当按照造物主的旨意度过我们的一生。上帝要我们享受并管理祂所创造的世界,敬拜祂爱祂,并用我们的生命表明祂圣洁、公义、慈爱的特性……总之,我们所有人的生命故事都应该以祂为中心,而不是我们自己。

第二部:堕落

被造世界的起初,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一切是那样的井然有序,和平美好。上帝赐给人类宝贵的自由,在伊甸园里安置了一棵善恶树,吩咐亚当夏娃不要去吃,却没有在他们心中植入“必须听话”的执行程序。于是,亚当夏娃吃了那悦人眼目的果子,犯下背离上帝的罪。从此人类做起了自己的上帝,都随着自己的标准判断善恶对错。这就带来了必然的争斗纷乱。


罪,使得亚当夏娃被赶出了伊甸园,人与上帝的关系被隔绝,整个世界都陷入了黑暗和混乱。虽然人性还有一些美好留存,但上帝起初所创造的和谐完整在那时就被破坏了。这导致亚当夏娃之后的人类世世代代都带着天生的罪性,再加上自己的自由选择,不断继续犯罪。


当然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自己还不是太坏,也不觉得自己是罪人,这个词只适用于监狱里的犯人。但这样的想法只是显出我们对罪的认识还不够。我们认为罪是一种行为。但其实罪是偏离靶心,是一种状态,一种倾向,它偏离上帝,缺乏了上帝所代表的真善美。
罪常常表现在我们的骄傲、自我中心、撒谎、嫉妒、苦毒、恼怒、不爱上帝也不会爱人……有时候罪体现在很明显的行为上,有时候罪发生在内心,外人无法察觉,自己也不以为然。但事实是,世人都犯了罪,都亏缺了上帝的荣耀。亲爱的朋友,你能说自己一生从来没有撒谎或嫉妒吗?


罪将两个严重的后果带进我们的生命——

首先,罪让我们成了奴仆。当我们远离上帝,我们自然就会从别的地方寻找自身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身份的认同、以及各种欢愉和享受。那些事物就成了上帝的替代品,很快地成为我们的主人,不停地要求我们献上时间、金钱、精力等等。罪让我们围着“被造物”疲于奔命,而不是让”造物主“成为我们生命的中心。


其次,罪带来了谴责与惩罚。圣经告诉我们,罪的工价乃是死(罗马书6:23)。与上帝隔绝的时候,我们就与真正的生命隔绝,不可避免地就会经历死亡。若是没有救赎,那将是永远的死亡,在地狱中的沉沦。


亲爱的朋友,你看到了罪的可怕吗?更可怕的是,它的恶果不像病毒带来的恶果那样清晰可见,所以容易被人忽视。人们愿意用尽各种方法预防病毒,是因为看到了它攻击人的五脏六腑、夺走人的性命。但罪是灵魂中的“癌细胞”,是嵌入在人心里的病毒,它会狡诈地麻痹人类,让人不知不觉地在欢愉享乐中一步步走向永恒的灭亡。

第三部:救赎

很多时候,当故事走向糟糕的情节,就会出现一个力挽狂澜的英雄。我们的福音故事里也有一个宇宙英雄,他就是耶稣。


因为人类的堕落,罪带来了必死的后果,整个世界都陷入了混乱。慈爱的上帝不愿看到我们灭亡,但是祂的公义又必须让罪付上代价。这时,需要有一个救赎者将人类从死亡的结局中拯救出来,并将世界恢复到起初的美好。


这个救赎者必须很特殊。他得是我们人类的一份子,而且必须完全敬畏顺服上帝,这样他才能代替人类承受上帝公义的惩罚。但他又不能仅仅是人,因为人无法战胜罪,可我们的救赎者必须是完全无罪的。这就是为什么上帝派祂的独生子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的原因。


耶稣有着完全的神性,同时他又是一个完全的人。他出生在卑微的马槽,在世的日子完全顺服上帝,没有犯过任何罪,不应该受到任何惩罚,但他却在十字架上代替我们承受了罪的代价——死亡。所以,当我们接受他,相信他的时候,我们就能得到他所配得的生命和祝福。


更精彩的是,这位耶稣不仅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他又从死里复活,战胜了罪和死亡,还有地狱!他的复活成为历史上一个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这是有史料可查的历史事实。


著名的经文约翰福音3章16节这样写到: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耶稣不仅拯救所有愿意悔改相信他的人,整个宇宙都将因他而更新,一个新天新地将会呈现,那才是人类最美好的归宿。



第四部:新生命

亲爱的朋友,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么我们怎样在这个宏大的救赎故事里有份呢?我们每个人如何才能经历到上帝的拯救呢?


你可能认为要付上很大的代价,花很多钱,做很多好事,托很多关系才能挤进被救赎的队伍?就好像抵抗病毒时,要花许多心血才能买到一只口罩?这则福音故事另一个奥妙之处便在于:你真的不需付上什么代价,因为耶稣已经付上了一切代价。你只需要相信他。你会说,这么简单?到底什么意思?


打个比方,这个相信,就好像你登上飞机,把自己交在飞行员手里,或者像你躺到手术台上,把自己交在医生手里一样,你全心全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生命交托在耶稣手里。


当你相信耶稣已经为你的罪付出生命的代价,相信他死而复活战胜罪恶死亡,你就将得到上帝的饶恕和完全的接纳,你将拥有上帝给你所预备的今生的丰盛、喜乐和平安,也会享有祂所赐的永生。


当我们相信耶稣,我们就不再是罪的奴仆,也从对死亡的惧怕中被释放。


我们可以不再过一个自我中心的生活,转而以上帝为中心,无论做什么,都为祂的旨意和荣耀而活。


在这个动荡的世界里,我们会因着上帝的应许而享有内心的平安,这份平安谁也夺不走,就连死亡带不走,因为我们知道死亡是通往永生的大门……


当我们的生命经历这样的改变时,我们也在将这个福音故事传讲给更多的人听,这将是他们一生中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好了,亲爱的朋友,关于好消息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我希望你听到它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那份不一样的平安,现在你也愿意敞开心扉对耶稣说:


亲爱的主耶稣,我承认以前没有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罪人,我的心、我的口、我的行为都已经犯了太多的罪,求你饶恕我的过犯。虽然我还不怎么了解你,但我今天愿意跨出信心的一步,相信你,跟随你。我无法掌握我的生命,我将它交在你的手中,请你来做我生命的主宰。愿我的余生能够得蒙你的喜悦。阿们!” 


恭喜你与这美好的福音有份了!不管是现在,还是灾难过去之后,你都不会再回到从前的生活轨道,你将活出一个全新的生命,感受到全新的意义。若是如此,你真的是没有浪费这一次的苦难——因为你与创造天地的主恢复了联结。


我也希望你可以去买一本圣经,或从网上下载,每一天都读一读,上帝会藉着这本书对你说话,亲自带领你今后的每一个脚步。愿上帝祝福你!


有声第187期 | 大龄单身女子的来信【网络佳作】

I have HIV and the stigma is still very much prevalent in 2020 | SBS Voices

作者 | 巧蕴(口述) 美书(成文)

播音 | 舒舒

来自 | 《境界》

我是一个大龄未婚的基督徒女子。其实,我并不喜欢“大龄”这个词,在我的字典里,没有嫁不出去的女子,只有没有准备好出嫁的女子,所以,我并不觉得我大龄,我总觉得每一个时刻的生命都是那个阶段里最好的。

我在教会做过十年的婚恋辅导工作,即使我从未婚嫁,也仅仅谈过那么一次“刻骨铭心”的恋爱。

职场多年的我,有人追求,我有考虑恋慕某一些“精英人士”,但祷告后主自己出来拦阻了。回顾信主十六年的道路,高高低低,起起伏伏,我终于走过了,并继续着。

在十六年后,我甚是感恩自己经历过许多苦难,并得蒙主耶稣的拣选。这一路上,我得到的实在无法用言语形容。缠绕了我近20年的自杀倾向是如何消失的,我都不知道。只是在信主约一年后,我突然有一天感到了生命的活力。

未婚夫恋上好友,伤心欲绝

我从九岁第一次有自杀的倾向,但因为对死亡的惧怕而未曾有过成功的实施。我从小是个钻牛角尖的孩子,常常想用死亡逃避问题。


我的家境其实不错,但我却是极度抑郁和苦毒的。我的改变并不是刻意的,也是后知后觉的。我是在信主后约一年,突然在某一个晴好的天气中,发现自己似乎很久都没有想过用自杀来解决问题了。我是真实被主医治的一位,但主医治我时,我还不太认识他,虽然当时我是信了,但不懂得何谓医治。

在我信主十六年的日子时,我遇到许多极大的难处,有时真的是绝路,但我未再有过任何自杀的念头,非常的奇妙。

我信主的经历很特别,坦白说,并不是某位或某些弟兄姊妹带我归主的。我是在人生最低谷之时,主耶稣籍着考门夫人的《荒漠甘泉》将我带入他的家门。

我很清楚的记得1998年12月4日中午约一点时分,当时我的人生处于一个极其糟糕的状况中。约在当年的9月,我的男朋友与我分手。当时分手的原因,是他认为找到了更好的一位女子。而那位女子则是我与他都视作小妹妹照顾的一个S姓女孩子。

坦白说,在我与他已经开始谈婚论嫁之时,他提出分手对我来说,实在是晴天霹雳。这第三者居然是我的一位好朋友,而她还是我因其父母不便照顾的情况下,当作亲妹妹照顾的一位小姑娘。而且这个女孩子还是我的同事,我们在同一个空间工作着。

记得在分手不久,我曾尝试找两个人谈过,但那个女孩子的回答实在让我痛心——“不被爱的,才是第三者。”

在分手的三个月里,直到我遇到主的那一刻,我一直不确定是否有必要继续活下去。从9岁开始,我常在怀疑做人于世有何意义?我一直很想找个机会自杀。基于父母的关爱,以及我对死后世界的恐惧,我还是活到28岁遇到主的那一年。

在那一天,如果主耶稣不出现,我相信我是不会再有任何犹豫去面对死亡了。在我工作的环境里,我具备了很好的结束生命的条件,何况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我的座位前,就是一扇大窗。推窗而出,我便与这个不可恋的世界永远隔绝了。

当天,大约在下午一点钟,在午饭后,我的心情实在糟透了。于是趁着未上班的空档,踱入了公司所在大厦楼下的一家小书店里,漫无目的地闲逛。大约十五分钟,一无所获,于是决定离开。

在我出门的一刹那,我的眼角扫到门口书架上一本黄颜色的书,不知为何,我回头取下那本书。出于多年阅读的习惯,我对书目和序言匆匆浏览了一番后,便决定买下此书-——《荒漠甘泉》。

信主多年后,我才知道在1998年12月的中国大陆,要购买到一本这样的属灵书籍其实是很难的事。而这本书当年11月在北京第一次出版。

买了书后,我回到公司里,我完全没有心情处理其它事情,只是专注于书中的内容。我一边阅读一边流泪,心大大地被触动了。这个世界上居然有人能将我心中的苦难用如此细腻与和悦的笔触写下来。

苦难在她,是一个祝福,是一顶冠冕,完全没有我的悲戚与苦泪。我似乎感知苦难的另外一重,我尚未知道的意义;我亦仿佛听到这名为考门夫人的女子,正通过她的文章与我对话。

大约在当天下午四时,也是我在阅读《荒漠甘泉》一书约3个小时后,公司人事部突然通知我被解雇,原因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海啸令公司业务受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我所在的部门。作为这个部门工资最高的高级职员,且后辈成长起来后,在没有什么产出时,我就面对了被裁的事实。而我的解雇信则是从那位S姓小姑娘手中接下来的。

在那一刻,我似乎真觉得天要塌陷了。但我的内心又似乎因为那叫考门的女子在书中的言语,有一丝需要坚持下去的期盼。于是我尽量冷静地接下解雇信,并收拾私人物品离开了公司。

数年后,再回首,如果主在最关键的时刻,没用这种方式让我开始感悟生命中的一些不同,今天的我还在吗?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我虽仍在重创的状态中恍惚度日,但我找到了当时家附近的一间教堂,参加了慕道班,并于1999年8月22日受洗归入基督名下。

我一直将别人送入婚姻,而我仍在等候

信主之后的一年,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自己很久没想过用死亡作为逃避现实的手段。从此,死亡对我不再是恐惧的。我不仅靠着神活下来了,并且我的生命在这个信仰中,有了太多的飞越与成长,在懵懂走过了人生的二十九年后,进入而立之年时,我得到了活着的意义与目标。

多年的职场生涯与教会的服侍,使我看见许多社会的问题与世代的危机,我意识到作为一个基督徒当负的责任与使命。然后,我决定在未来的日子里,致力去追求有份于福音的事业,基督身体的建造。

我只是个信主之人,没有聪明睿智,也无宏图大业。但我同意C.S.Lewis的墓志铭:务必尽忠忍耐到底。

去年有机会在华中一个二线城市里与一群姊妹们相遇,因为她们都是未婚,当中有些已经超过四十岁,但都在期盼婚姻蒙神祝福早日降临。所以,她们自己组建了一个“等候团契”,每周定期见面,有阅读分享及祷告,重在扶持彼此的软弱上。

而我去的时候,她们正在阅读一本书《预备成为帮助者》。我读过这本书,就与她们一同分享书作者对于女性在未婚时,在信仰根基,在心志事奉上的预备对进入婚姻及家庭的祝福。我当时很为她们有这种聚会感动。

我陪着许多伤心人走过婚姻的失败,跨越失恋的日子。我经历的其实多为失败的辅导。我亲见太多人性的自我,目睹太多的怨气,更多的,我看到未婚女子对于婚姻不现实的期待。最悲痛的是,我需要目送许多年轻女子,其中还有自己在信仰上带领了好多年的女孩,嫁予不信之人,常常我的劝阻只会让我连婚礼都不被邀请。

不过,数月以前,我与另外一个我在信仰上一直带领的女孩对话,她很快就要结婚了,她曾经有过难以启齿的感情经历和深深的创伤。好些年了,我陪她从苦痛走到了今天的婚姻,我甚是感恩。

但与她的一段对话,却也曾经触动过我痛苦的神经,因为毕竟首先我不是她的团契老师,我是一个女人,有血有肉,我也会痛的。她说:“你等候了十年,却一直在将我们送入婚姻,你若不愿意难过,或者就不要来参加我的婚礼了。”

是的,这些年我带领过近百个年轻人,从他们十八岁或再大几岁开始,至今许多人都进入婚姻,甚至成为父母。而我还在等候!曾经,他们的情感恋慕,我辅导;他们的婚前带领,我来做;她们的婆媳关系,我劝勉;他们的罪过与亏欠,我陪跪。

苦难中,祈求中,仰望里,曾经,我都在,但是进入婚姻殿堂的应许一一成就在他们身上,而我仍是孤独的。

我曾是个职场经理人,我有清楚的头脑和心智,我不可能不问,也不可能不哭的。但感谢主!我失望过,又总能在基督的扶持中重新站立,我至今相信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让他在你的爱情中安息

姊妹们,没有嫁不出去的女人的,只有愿不愿意付上代价的女人。

我一直以来都坚持女人不当着急出嫁,因为没有最好的出嫁年龄。

我曾在一本书上看过宋美龄对她的长孙媳徐乃锦说过:“谁说婚姻只有浪漫甜蜜?幸福的婚姻是女人95%的忍耐、付出与牺牲!”

若没有读懂或清楚婚姻的忍耐与付出,若不明白你与男人在婚姻里的关系,就不是一个好的年龄去担当婚姻。

无需讨好,无需“贱卖”,无需哀求,无需苦毒。在你未婚的这些日子里,先建立与神的关系吧,那是你将来在婚姻的蜕变中可以支取的财富。我见过听过太多未预备好的姊妹进入婚姻后的哀嚎,甚至以离婚收场。

亲爱的姊妹,在基督里,我的亲爱的,你是荣美的,你是尊贵的,你是甜蜜的,你又是可亲的。你将是你弟兄的祝福,你是将他炼就成为更精美之器皿的助燃剂。你是他将整个生命世界读懂读通的一本字典。今日在未见他之前,请预备你能够长久帮助的积聚,请预备你博大广袤的内涵。让他的爱情在遇见你时,便在你的爱情中停歇下来。在你的爱情里,他既可翱翔,又可长久安睡!在你的爱情里,他重读父神在他生命里的托付,他甘愿背负起除你以外的神家担当!

以赛亚书中,耶稣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你们竟自不肯。这句经文在婚姻的等候上尤为重要的。

在基督里,我等候婚姻十年了,2011年6月10日,主第一次藉着经文应许我必快入婚姻:“我必治服你的一切仇敌,并且我耶和华应许你,必为你建立家室。”2012年8月20日,主第二次清楚应许我必快入婚姻:耶利米数第31章21节,以色列民哪(注:“民”原文作“处女”),你当为自己设立指路碑,竖起引路柱。你要留心向大路,就是你所去的原路;你当回转,回转到你这些城邑。第22节,背道的民哪(注:“民”原文作“女子”),你翻来覆去要到几时呢?耶和华在地上造了一件新事,就是女子护卫男子。”2013年4月10日,主第三次清楚应许我必快入婚姻:出埃及记第1章21节,收生婆因为敬畏神,神便叫她们成立家室。至今,等候仍是进行时。 神错了吗?不会。那我错了吗?或许吧。

我自诩有着良好的信仰生活,所以,我不是一个乱翻圣经找应许经文的懵懂女子。应许是在长久的祷告后,灵修中主亲自话语的赐下。是仇敌的作为吗?或许吧,这个我只能从自身是否有破口或过犯中去省察。我是个常常自省的人,若是可以,我不敢将圣灵光照的罪带到次日。但状况就是如此,我还在等。但我已经走过我的苦毒,我的纠结,我的泪水。

很久以前,醒悟了的我活在基督里,每日在基督的饱足与丰盛中工作与生活。正因为明白婚娶后的牺牲,所以我享受未婚之时的自由自在,并在此刻分享予你们。

亲爱的,请在快快乐乐里好好生活!请不要成为邋遢萎靡、蓬头垢面的老女人,仿如粥内藏蝇,即使饥肠辘辘,也无从入口的。嫁与未嫁,都活出自己的最好吧!所以,趁着还有今日,天天彼此相劝,免得我们中间有人被罪迷惑,心里就刚硬了。

记得前年,我为一对年轻人作证婚人时,我引用了亨利.马太的一段话:神没有用男人的头造女人,所以,女人不能站在男人的头上管治他。神也没有用男人的脚造女人,所以,男人不能将女人踩在他的脚下。神用男人的肋骨造了女人,她出于他的心旁,所以,她与他是平等的。她当被他爱,被他保护。让我从一个女性的角度,来继续解读这段话吧——姊妹们,神没有用男人的头造你,所以你不可能全然明白他。神也没有用他的脚造你,所以你不当牵绊他前行。神用他的肋骨造你,所以依偎在他心旁的你,当在包容里解读他。不可太近,否则会压制了他生命能力的奔涌与飞扬,但又不当远离他,不然他会无力且寂寞。再强大的巨人,也需要休养生息,而那港湾就是你的环绕。

有声第186期 | 选择在我【网络佳作】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这次的英文朗读者我特别邀请了我的先生 Kenny和我的婆婆 Sharon, 希望大家会喜欢 :-)

作者 | 陆可驿

翻译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18/12/10

前言:偶然间在网上读到Max Lucado的一篇短文,非常非常喜欢,就想把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一起分享给大家。结果在对比间,发现网上现有的中文翻译缺掉一大块,而且是很关键的部分。这样,要很好地理解这首诗歌就有些困难了。所以我就尝试着将全文翻译出来,给读者们一个整全的概念。匆匆而就,未经字斟句酌,若读者有更好的翻译也请与我分享!

作者:陆可驿(Max Lucado)

翻译:舒舒

清晨,万籁俱静。

天还是黑的,我的咖啡热气腾腾。

整个世界还在沉睡,白昼即将来临。

再过一会儿,新的一天就要到来。

当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

它将沿着轨道呼啸而来。

白昼的喧嚣将驱走黎明的寂静,

急促的步伐将替代独处的宁静。

许多决定等着我去做,

许多任务等着我完成,

顷刻间它们就会入侵我清晨的避难所。

接下来的12小时,我将有很多事情要去处理。

现在,就是现在,我必须做出选择。

因着髑髅地(注释1),我有了选择的自由。

所以,我选择:

我选择爱……

没有任何事情使仇恨理所当然,

没有任何不公可以为苦毒辩解。

我,选择爱,

今天我要爱上帝和一切上帝所爱的。

我选择喜乐……

无论在任何环境下我都要让上帝做主,

我拒绝愤世嫉俗的诱惑,那是懒人的工具。

我拒绝将任何人看得渺小,因他们皆为上帝所造。

我选择将每一个难题都看作更深认识上帝的机会。

我选择和平……

我会活在宽恕中。

我要饶恕,这样我才能活下去。

我选择忍耐……

我将忽视世界给我带来的种种不便。

我不会咒诅抢占我位置的人,

相反,我要邀请他。

我不会抱怨等待的时间太长,

相反,我要感谢上帝,

因为我多了祷告的时间。

我不会对着新的挑战捏紧拳头咬牙切齿,

相反,我要带着欢乐和勇气应对一切困难。

我选择恩慈……

我要对贫穷的人恩慈,因为他们很孤单。

我要对富裕的人恩慈,因为他们有恐惧。

对我不友善的人,我也选择对他们恩慈,

因为我的上帝正是这样给我恩慈。

我选择良善……

我宁可身无分文也不会偷窃盗取。

我宁可被人忽视也不会骄傲自夸。

在控诉别人之前,我会自省忏悔。

我,选择良善。

我选择信实……

今天我将信守我的诺言,

我的债务人不会后悔他们对我的信任,

我的同事们不会怀疑我口中所说的话语,

我的妻子不会质疑我对她的爱,

我的孩子永远不必担心,他们的爸爸不会回家。

我选择温柔……

武力不是最终胜利的武器,

我,选择温柔。

若非为了赞扬,我将不会提高我的声音。

若非为了祷告,我将不会捏紧我的拳头。

我若提出要求,那只会是对自己的要求。

我选择节制……

我是有灵的生命,

在这个躯体死亡之后,

我的灵魂会自由翱翔。

我拒绝让会朽坏的肉体控制永恒的灵魂,

我,选择节制。

只有喜乐才能让我酩酊大醉,

只有信仰才能让我充满激情,

只有上帝才能影响我改变我,

只有耶稣才能做我真正的导师。

我,选择节制。

仁爱,喜乐,和平

忍耐,恩慈,良善

信实,温柔,节制

我要将我的一天献给它们。

若是我成功了,我一定会无比的感恩,

若是我失败了,我将寻求上帝的恩典。

如此,当这一天终于拉上帷幕,

我就会靠着我的枕头,安然睡去。

The Choice–by Max Lucado

IT’S QUIET. It’s early. My coffee is hot. The sky is still  black. The world is still asleep. The day is coming.

In a few moments the day will arrive. It will roar down the  track with the rising of the sun. The stillness of the dawn will be exchanged for the noise of the day. The calm of solitude will be  replaced by the pounding pace of the human race. The refuge of the  early morning will be invaded by decisions to be made and deadlines to be met.  For the next twelve hours I will be exposed to the day’s demands. It is now that I must make a choice. Because of Calvary,  I’m free to choose. And so I choose.

  I choose love . . .

  No occasion justifies hatred; no injustice warrants bitterness.

I choose love. Today I will love God and what God loves.

I choose joy . . .

I will invite my God to be the God of circumstance. I will refuse the temptation to be cynical . . . the tool of the lazy thinker.

I will refuse to see people as anything less than human beings, created by God. I will refuse to see any problem as anything less than an opportunity to see God.

I choose peace . . .

I will live forgiven. I will forgive so that I may live.

I choose patience . . .

I will overlook the inconveniences of the world. Instead of  cursing the one who takes my place, I’ll invite him to do so.

Rather than complain that the wait is too long, I will thank God  for a moment to pray. Instead of clinching my fist at new  assignments, I will face them with joy and courage.

I choose kindness . . .

I will be kind to the poor, for they are alone. Kind to the  rich, for they are afraid. And kind to the unkind, for such is how  God has treated me.

I choose goodness . . .

I will go without a dollar before I take a dishonest one. I will  be overlooked before I will boast. I will confess before I will  accuse. I choose goodness.

I choose faithfulness . . .

Today I will keep my promises. My debtors will not regret their  trust. My associates will not question my word. My wife will not  question my love. And my children will never fear that their father will not come home.

 I choose gentleness . . .

 Nothing is won by force. I choose to be gentle. If I raise my voice may it be only in praise. If I clench my     

 fist, may it be only in prayer. If I make a demand, may it be only of myself.

I choose self-control . . .

I am a spiritual being. After this body is dead, my spirit will  soar. I refuse to let what will rot, rule the eternal. I choose  self-control. I will be drunk only by joy. I will be impassioned  only by my faith. I will be influenced only by God. I will be  taught only by Christ. I choose self-control.

Love, joy, peace, patience, kindness, goodness, faithfulness, gentleness, and self-control. To these I commit my day. If I succeed, I will  give thanks. If I fail, I will seek his grace. And then, when this  day is done, I will place my head on my pillow and rest.

 From When God Whispers Your Name

 Copyright (Thomas Nelson, 1999) Max Lucado

有声第185期 | 走到地图之外【生活随感】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Rediscovering the Best Walks in London Through New Map for Pedestrians -  Bloomberg

作者 | 舒舒

播音 | 舒舒

2018/11/12


01.

最近在读《修剪生命荒芜》这本小书(马丁·狄汉等著,陈安妮等编译),其中有一篇名为“走到地图之外”,开头便说到:

生活中事情的结果往往与计划不同……

我们的生命就是由一个个始料未及的岔路与修正所构成。

读到这里,我已经举双手同意了。

我们如果都来回想一下自己的过去,多少人的生命中存在着“岔路”,走着走着,好像就在自己起初画的地图上走偏了?

如我当年正闷头努力在自己规划好的路上执着前行,也正觉得阳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时候,只眨了下眼睛,忽然就走到我的美好地图之外了,忽然就站在悬崖边,忽然天边就是电闪雷鸣了——没有工作,即将失去婚姻,能不能马上找到工作抚养孩子也是问号。

在我自己绘制的地图中不会出现的汪洋大海忽然卷起千层巨浪朝我袭来,海水几乎没顶……

“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生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真的,学业、事业、健康、婚姻、孩子哪一样是我们能够完全掌控的呢?

02.

说到“计划赶不上变化”,想起有一次和新生姐妹讨论“自己到底还要不要做计划”的问题。

新生是个理工女加职业律师。多年的职业训练让她喜欢凡事做计划,不喜欢看到自己的计划被打乱。但是,生活确实常有不测,圣经中也多次出现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由上帝掌管的经文。新生的问题是:如何拿捏“有计划地做事”和“让上帝在我们的生命中掌权”的分寸呢?

记得我当时的观点大致是:计划照做,努力照努力,至于成不成,就交给上帝。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是这个道理吧。

在这篇文章中,也是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你可以有自己的计划,可以写在纸上,但是不要存有必得之心。

我个人还有一点点不同的意见:做计划的时候有坚定的必得之心也是好的,如果你定一个计划自己觉得可成可不成,那大半就不能成了,因为你不把它当一回事嘛。所以我觉得“必得之心”可以有,但对于“万一不成”要有心理准备,千万不要认为:若是计划不得成就,那我就完了废了天就塌下来了。

如果计划不成,沮丧几天也无可厚非,接下来就练习“转念一想”:

也许“此路不通”的路牌背面画着上帝给我绘制的地图?

也许祂接下来要带领我去的地方才是青草地溪水边?

03.

我最近这段时间学习游泳的经历,真可算上一个“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实例。

说起游泳,也是我的一个梗。

童年时候许多事情给我们自己埋下看不见的阴影,到了长大才意识到它的严重性。

小时候(大概七八岁?)有一年暑假跟着小姐姐去游泳池。我记得她是说会教我的,但是后来我也就是坐在游泳圈上面飘来荡去。没过一会儿,身边的人可能动作幅度太大,水波晃到我这里就把游泳圈打翻,我一下子就沉到池底了。

记忆中没有呛到多少水,可能潜意识屏住呼吸了,人马上又浮了上来,但是吓得不轻。不记得是其他小朋友还是救生员把我拖出泳池,只知道从此以后就再不要去游泳了。

几十年之后,没想到来到美国,来到Houston这个几乎没有冬天的地方。每年跟家人出去玩,我总是最扫兴的那一个,水上项目几乎通通no no no。先生几次鼓动我学游泳,但我是立定心志此生不学的!心底深深的恐惧无法克服呀。

七八年之后,今年夏天,在Florida旅行的时候,不知道哪根筋被谁给戳动了,居然想试试看,就学学游泳吧,挑战一下自己!

于是,回来乘着那股劲儿立马行动,买泳衣泳帽泳镜,找老师,快快快,要赶在恐惧感占上风之前把事情完成!!

新生给介绍了一个游泳教练,我们马上敲定了学习时间。

怕自己中途打退堂鼓,一下子交给了教练十次的费用。

给自己列了计划,十次一定要达到教练的目标:以一种泳姿游25米。还给教练发去,以表决心。

好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我对自己的计划是实实在在存着“必得之心”!

   是

       然

           而

第一次和教练见面约在小区的游泳池,在家换好衣服紧张激动地冲出家门。毫不夸张地说,就在我一只脚刚跨出大门的时候,突然就倾盆大雨!但教练已经到了泳池,我只能回家开了车去见教练。结果,我们在大雨中,泳池边,聊了一阵天。

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为了有稳定的学习环境,我就加入了一家有泳池的健身房。

为了增强趣味性,我又把先生也拖了一起加入,这样他能陪我一起去玩水。

就这样,我上了三堂课,练习了漂浮、蛙泳打腿、换气。

当然换气的那堂课我是根本没有成功,头一抬人就沉,换一口气简直像要命似的。

这些学习中正常的困难也就算了,没料到的是另一个大大的意外——我的皮肤开始过敏!尤其是后背,大片大片的红疹,原来是对氯气过敏。

涂了许多许多的药膏,夜里还是痒到睡不着。白天在厨房烧饭的时候也会猴子一样挠挠挠,孩子们都笑话。

我心里的“势在必得”开始动摇。

家人也说算了别学了吧,不会也没关系的,我们不逼着你一起玩水。

Sally有一次拦着我开玩笑地说:Mommy mommy你不能去,上帝不让你学,你再坚持要去说不定要溺水身亡!

虽然心里很不情愿放弃,但是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医生说没法预防,只能对付。我还是从网上查到一些预防氯气过敏的招儿,用了,好一些,但反反复复还是很愁人,总不能长期涂药膏吧。

8月6号开始上课,我雄心壮志。

8月26号我无奈跟教练提出停课,挑战计划夭折。

在我的认知范围内,泳池都要用氯气消毒,室外的因为不是封闭空间,要好一些,但是因为天气又不稳定。除非去天然的大河里学?我又没有看到周围有允许居民下水游泳的河流。

至此,在这件小事上,我又走到了我的地图之外。

有点小郁闷,也有点小纳闷。这学游泳是强身健体的好事呀,上帝怎么不成全我的心愿呢?

到了9月,上帝的地图呈现在眼前。

一次偶然的机会,姐妹Mei提到她天天去游泳,在另一个健身房。那边的休闲游泳池有恒温水,比正常的泳道要浅一些,适合初学者,让我去试试。

然后这场戏就峰回路转啦——

温水,适合我

浅水,适合我

更重要的是,

小心翼翼试过几次之后,

皮肤竟然没有出问题!

在Youtube和Mei的帮助下,在11月2号那个晚上,我达到了最初的目标:

一种泳姿(尚未标准的蛙泳)游25米(但也有可能休闲池短一点)。

而且,无比恐水、水波晃动都会觉得晕的我,渐渐开始享受水的温柔。

04.

虽然我离“会游泳”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但这个小小里程碑还是值得记录一下。游泳健将们请不要扔鸡蛋,对我而言,这真的算是一件人生大事,很大很大的事,哈哈哈。

我学到的功课是:

我的计划可以不成功,

我可以走到地图之外,

我可以迷茫与不解,

但是我不要绝望放弃,

耐心等候,

配合上帝的计划前进,

目的地会更加丰饶肥沃!

皮尔斯先生给我的总结是:

你呀,不要以为学习什么东西都很简单,

你总会遇到对别人很容易,但对你就是非常困难的事。

以后你也会更加理解别人,

有些东西,对你很容易,对别人就是很难,

你会更有耐心宽容心。

的确,人生旅途上,很多时候我们是会走到自己所画的地图之外,也许没有一个人例外。不过,我们自己的计划、自己的地图是怎么来的?是根据自己的梦想、自己积累的知识、别人成败的经验综合得来的。无论我们觉得是多么的缜密周详、万无一失,总还是被我们人的有限给框住,生活中的猝不及防时不时也会将我们推出地图,让我们站在旷野茫然不知所向。

可当我们接受上帝来做我们的规划者,做我们人生地图的制图人,祂的眼光延伸到无限的未来、永恒的将来,祂画的地图一定跟我们自己的地图比例不同、尺寸不同、疆界不同。有时,当我们以为走偏了,我们只是在上帝给我们绘制的更大的地图内行走。顺服跟从祂的计划,祂会带我们走到更加广阔的天地,那片连自己也未曾梦想过的天地。

正如多年前在自己的地图上迷路的我,凭着自己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一步一步跟着上帝的牵引,我会来到生命中如此深沉的喜乐与丰盛之处。

凡等候耶和华,心里寻求他的,耶和华必施恩给他。(耶利米哀歌3:25)

有声第184期 | 黑色的圣诞夜【佳作共赏】

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Christmas is in no danger of going away, but it's still politically useful  to pretend it is - The Washington Post

作者 | 董家骅

播音 | 舒舒

本文原刊于《举目》官网 2015/12/21

文/董家骅

大学时,圣诞节前夕,我和班上某位同学聊到耶稣在十字架的牺牲。同学问我:“你说基督教的上帝很爱我们,祂为了爱我们把自己的儿子给牺牲掉。这样的神,真的懂得如何爱吗?将来,祂会不会为了别的爱,也把我们给牺牲掉了呢?”我支支吾吾地不知如何回答。

从此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和别人分享信仰时,下意识地避谈天父为我们舍了独生子耶稣,而是强调耶稣自愿为我们舍弃生命。我实在不知该如何向人解释,天父不会像舍弃独生子耶稣一样舍弃我们。

3年多前我当了父亲。孩子出生后,我愈看愈爱。和好朋友吃晚餐时,我兴奋地问他:“我觉得我的儿子好可爱!我是不是太主观了?”他想也没想就回我:“是的,很主观。”

主观不主观无所谓,总之在我眼中,儿子就是可爱。当儿子渐渐长大,我对他的爱也愈来愈深刻,这份爱被共同相处的记忆给丰富了。当我再想起大学同学的问题时,我才逐渐明白,天父的爱如何在耶稣的死上彰显出来。如果短短的3年,就让我的心与儿子深深系在一起,那天父和祂的独生子,在永恒中的爱又是何等深刻!为了世人而舍弃爱子,又是何等的痛苦!这实在反映出,祂对我们的爱是何等的刻骨铭心!

我们常在幸福之处宣扬上帝,把不幸藏起来,泪水往肚里吞;我们习惯让上帝看到我们善良、正直的一面,偷偷地把自己的黑暗遮蔽起来;我们习惯在教会中让人看到我们“得胜”的一面,压抑内心的痛苦,隐藏生命中的失败——毕竟,在十字架上完全得胜的上帝,怎会有仍活在失败和苦难中的儿女?已经被分别为圣、归于天父的儿女,怎能一直挣扎在罪恶中,活在失望和挫败里?

有时我们隐藏自己,不是怕上帝无法忍受我们,而是怕教会中的弟兄姊妹不接纳我们。何必把自己的心酸拿出来,破坏团契温馨的气氛?教会的讲台上分享的都是“得胜”的见证,如果别人听到我们的“失败”,会怎样看我们?

在人与人日渐疏离的现代化社会中,人为孤单的个体——孤立地为生存而奋斗,在受伤时自行包扎伤口……我们渴望成功,害怕失败,渴望肯定,害怕被拒绝。然而怎样避免失败?要不就是拼了命,努力获取他人眼中的成功,要不就是拒绝群体的标准,自行定义成功。又怎样避免拒绝?不如先拒绝他人,不给别人拒绝自己的机会。

在这漩涡中,人在社交网站上有愈来愈多的朋友,在真实生活中却愈来愈孤单。在社交场合中愈来愈会包装自己,同时却把真实的自己向他人封闭起来。

其实,圣诞节从一开始,就不是充满欢笑的节日。两千多年前的第一个圣诞夜,是上帝走入世人的孤单、封闭和隔绝的日子。当神子耶稣取了人的形象,祂不只进入我们当中,祂也进入人类与创造者隔绝的绝境。三一神在苦难中寻找我们,在被隔绝的深渊中邀请我们与祂相遇。上帝的儿子道成肉身住在我们当中,朝着十字架前进;在十字架上,祂被世人认出,也在十字架上与我们相遇。

耶稣在十字架上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何离弃我?”(《太》27︰46)的那一刻,不只神子耶稣经历了失去父亲的痛苦,天父也经历著失去独生爱子的痛苦。十字架不只是耶稣的“受难”,同时也是天父的“受难”。

从此,当我们被配偶抛弃,被父母弃养,或遭到好友背叛时,我们可以仰望十字架。十字架提醒我们,耶稣也曾孤单一人被离弃在十字架上,祂在那里与我们相遇。

从此,当父母失去挚爱的孩子,丈夫失去牵手的太太,儿女失去疼爱自己的父母,或好友意外过世时,我们可以仰望十字架。十字架提醒我们,天父也失去过祂的独生爱子,祂在十字架上与我们相遇。

在十字架之后,圣灵带来了复活的生命。耶稣3天后复活,从被弃绝之境重新回到三一神的团契中。天父与祂的爱子再次团聚。

当耶稣在十字架上彻彻底底地死了的那一刻,门徒的盼望也彻底破灭了。然而当耶稣复活,绝望中的人再次燃起了盼望。死亡不再是人类的终点,只是句点。圣灵在死亡中创造生命,在弃绝中带来上帝深刻的爱。死亡的深夜虽黑,但复活的黎明将至。

当我们淹没在过节的音乐和气氛中,当周遭的人都在呼朋唤友开派对之时,也许,最好的庆祝,就是思考上帝对我们的爱,并效法神子耶稣,走入孤单、受伤的人中,卸下我们自己的心防,向那些封闭的人敞开,把福音和爱传给他们;也不再隐藏,不再做作,不再假装,在群体中真诚分享,在生命的幽谷中与他人相遇,并与耶稣同行,一起穿过幽谷,朝复活的生命迈进。

两千多年前在伯利恒的黑夜中,有一救主为我们而生。三一神来到我们当中,丰丰富富地向我们彰显祂的爱,带给我们真实的盼望。今天,夜虽仍黑,但黎明将至!

作者董家骅,为富勒神学院哲学博士。现在洛杉矶台福基督教会牧会,并兼任北美正道神学院与创欣神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