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播放键收听音频
在本节中我必须谈谈基督徒所说的“信”。大致说来,基督徒似乎在两种意义或两个层面上使用“信”这个词,下面我来逐一阐述。第一种意思只是指相信,即接受基督教教义,或认为这些教义是正确的。这很简单。令人困惑的是,至少过去令我困惑的是,基督徒把这种意义上的信心看成是一种美德。我以前常问:这种信心怎么可能成为美德?相信一套陈述有何道德与不道德之处?我常常说,一个正常的人是否接受一个陈述,原因显然不在于他是否愿意接受,而在于那些证据在他看来是否充分。如果他对证据是否充分判断有误,这不代表他是坏人,只能说明他不够聪明;如果他知道证据不充分,还极力强迫自己相信,那简直是愚蠢。
我想我现在仍然坚持这种观点。但是我当时不明白,许多人现在仍然不明白的是:我以为,人的头脑一旦视一件事为正确,它就会自动地继续视之为正确,直到确实有原因需要重新考虑为止。实际上,我以为人的思想完全由理性统治,但事实并非如此。例如,我有充分的证据让理性绝对相信,麻醉剂不会让我窒息,受过正规训练的外科医生只有等到我失去知觉后才会开始动手术。但是这不会改变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当他们让我躺到手术台上,在我脸上蒙上可怕的面罩时,我的心中就开始产生一种纯粹幼稚的恐慌,开始想到自己马上就会窒息,担心自己还没有完全失去知觉医生就会开始手术。换句话说,我对麻醉剂失去了信心。让我丧失信心的不是理性,恰恰相反,我的信心建立在理性之上,让我丧失信心的乃是想象和情感。我的心中有两方在交战,一方是信心和理性,另一方是情感和想象。
仔细想想,你会发现很多这样的例子。一个男人由极其充分的证据知道,他认识的一位漂亮女郎爱撒谎,不能保密,不可以信任。但是和她在一起时,他就不再相信自己对女郎的这点认识,开始想:“这次她或许会不同吧。”于是再次做了傻瓜,把不该告诉她的事告诉了她,他的感觉和情感粉碎了他对自己明知为真的事情的相信。再拿小男孩学游泳为例。小男孩见过很多人浮水游泳,他的理性清楚地知道,人体在水中没有任何东西支撑也未必下沉。关键是,当教练松开手不扶他,让他独自在水中时,他是继续相信这点,还是突然之间不再相信,陷入恐慌之中,结果沉了下去。
对基督教的相信也是如此。一个人若经过最慎重的推理,得出结论说基督教信仰的证据不充分,我就请求他不要接受基督教,这里不存在信心的问题。但是,假如一个人的理性断定基督教信仰证据充分,我可以告诉他接下来的几周将会发生什么。在这几周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时刻——听到一则坏消息,或是遇到了麻烦,或是生活在众多不信基督教的人当中,这时他的情感会突然冒出来,对他的信仰发起一场闪电战。在这几周中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时刻——他想要得到一个女人,或是想撒谎,或对自己感到非常满意,或看到一个用不太正当的手段赚点小钱的机会,实际上,也就是出现这样的时刻——基督教倘若不是真的,一切就非常方便,他可以毫无顾忌,这时各样的愿望和欲望会再次对他的信仰发起一场闪电战。我现在讲的不是有真正反对基督教的新理由出现的时刻,这样的时刻我们必须应对,但那是另外一回事,我现在讲的是单纯的情绪冒出来反对基督教的时刻。
“信”在我现在使用的意义上指的是一门艺术,它让人在变化的情绪下仍然坚持理性曾经接受的东西,因为不论理性采取何种立场,情绪都会发生变化。这是经验之谈。我现在是基督徒,但我有时确实会产生这样的情绪:整个的基督教在我看来极不可信。过去我是无神论者时,又有过这样的情绪:基督教在我看来极其可信。情绪总会对真实的自我进行反叛,这就是说明了为什么“信”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美德。不告诉情绪“何时退场”,就永远不能成为一名坚定的基督徒,甚至不能成为一名坚定的无神论者,你只能是一只徘徊不定的动物,你的信仰实际上取决于天气和自己的消化状况。因此,人必须培养信心的习惯。
第一步,承认自己的情绪会发生变化这个事实。第二步,如果你已经接受了基督教,每天一定要有意识地在自己的脑海中重温基督教的主要教义。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每日祷告、阅读宗教书籍、去教堂做礼拜是基督徒生活必不可少的几部分。对已经相信的东西我们需要不断地得到提醒,无论是基督教信仰还是其他的信仰都不会自动在我们的思想中存活下去,我们必须给它提供养料。实际上,考察一百个丧失基督教信仰的人,有多少是被真实的论据说服,放弃信仰的?大多数人岂不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日渐丧失的吗?
现在我要转向“信”的第二层含义。这是我所谈的内容中最难的一部分,我想回到谦卑这个话题,从它入手谈这个部分。你可能还记得我说过,意识到自己的骄傲是迈向谦卑的第一步。现在我要说,下一步就是努力去实践基督徒的美德。努力一个星期不够,第一个星期事情往往一帆风顺。努力六个星期,到那时,就你所见,自己已经彻底跌回到了起点,甚至比起点还低。那时,你就会发现自己的一些真相。一个人不努力去行善,就不知道自己有多坏。现在流行一种愚蠢的观点,即认为好人不懂得何为诱惑。这显然是一个谎言,只有那些努力抵制诱惑的人才知道诱惑的力量有多大。说到底,你是通过对敌作战而不是通过投降才知道德军的实力,是通过顶风而行而不是通过躺下才知道风力。一个五分钟后即向诱惑妥协的人当然不知道一小时后诱惑会变成怎样。这就是为什么从一种意义上说,坏人对坏知之甚少,因为他们一直靠妥协过着一种苟且偷安的生活。不努力与内心的恶念作斗争就不清楚它的力量。基督因为是唯一一位从未向诱惑妥协的人,所以也是唯一一位彻底明白诱惑的含义的人,是唯一一位彻底的现实主义者。好,我们从努力实践基督徒的美德中得知的重要一点就是我们失败了。若有谁认为上帝是在让我们考试,考好了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这种观念必须摒弃;若有谁认为这是一种交易,我们履行了合同中自己这方的义务就可以要挟上帝,使他纯粹为了公平起见履行他那一方的义务,这种观念必须清除。
我想,每一个对上帝有着朦胧的信仰、尚未成为基督徒的人,头脑中都存在考试或交易的观念。真正信仰基督教的第一个结果就是粉碎这种观念。有些人在发现这种观念遭到粉碎时就认为基督教是假的,放弃了信仰,在他们看来上帝的头脑太简单。实际上,上帝当然知道这一切。粉碎这种观念正是基督教注定要做的事情之一,上帝一直在等待这个时刻。在这一刻,你发现不存在考试及格或要挟上帝的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另外一种发现,你发现自己的一切能力——思考的能力、自由活动四肢的能力——都是上帝赋予的。即使你将整个生命的每一时刻都用于侍奉上帝,你也不可能给予上帝任何额外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说,一切都已经属于上帝。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人为上帝做了什么或给了上帝什么时,我告诉你,这就像一个孩子走到父亲那里,对他说:“爸爸,给我六便士,我要给你买份生日礼物。”父亲当然会答应他,也会为孩子送他的礼物感到高兴。这很好,很合情合理,但唯有傻瓜才认为父亲在这桩交易中净赚了六便士。一个人有了这两点发现之后,上帝才能真正开始工作,真正的生命才开始,此时人苏醒了。接下来我们可以谈信的第二种含义。
(下半部)
我想先声明一点,希望大家认真注意,这一节如果对你没有任何意义,想要回答的问题你似乎从未问过,请你不要阅读。基督教中有些东西,你不做基督徒,仅从外界就可以理解,但也有很多东西,只有等你在基督教这条道路上前行了一定的路程之后才能够理解。这些东西都是纯实际的,虽然从表面看不是。它们告诉你,在旅程中遇到特定的十字路口和障碍时应该怎么办,一个人不到达这些地方,这些指点对他没有任何意义。无论何时你在基督教著作中发现了一句自己不能理解的话,不要担心,将它放到一边,将来有一天,也许几年之后,你会突然明白它的意思。你若现在就明白,可能只会对你有害。
当然,这番话对我与对别人同样不利。我在本节中极力想解释的事情也许超出了我的能力,我可能实际尚未到达那个地方,却以为自己已经到达。我只能请求训练有素的基督徒留心察看,在我出错的时候给我指出来,请求其他人对我所说的抱半信半疑的态度。这是我个人的一点奉献,我将自己的看法奉献出来,不是因为我确信自己正确,而是因为它也许可以给你一点帮助。
我现在想谈第二层意义,亦即更高意义上的“信”。我前面说过,讨论这层意义上的“信”的前提是:人努力去实践基督徒的美德,结果发现自己失败了,明白了即使他能够给予上帝一点什么,那也不过是将原本属于上帝的东西归还给了上帝。换句话说,人发现自己破产了。这里我们再次看到,上帝注重的实际上不是我们的行为,他注重的是我们应当成为一种特定的造物,具有特定的性质,即成为他原本预定我们的模样,以特定的方式与他关连。我没有加上“以特定的方式与彼此关连”这句话,因为它已经包括在其中。你若与上帝的关系妥当,与其他人的关系也必定妥当,就像车轮的轮辐,所有的轮辐若都妥当地安装到轮毂和轮辋上,它们彼此之间的位置也必定妥当。只要一个人仍把上帝视为考官或交易的对象,也就是说,只要他仍在考虑自己和上帝之间的要求与反要求,他就还没有与上帝建立妥当的关系。他对自己是谁、上帝是谁认识有误。只有等到他发现自己原来一无所有之后,他才会与上帝建立妥当的关系。
当我说“发现”时,我指的是真正地发现,不是像鹦鹉学舌似地说说而已。当然,任何一个孩子,只要接受了一点宗教教育,就很快学会说:我们奉献给上帝的一切原本都属于上帝,我们发现,即使是原本属于上帝的东西,我们也不能毫不保留地奉献出去。但是,我现在说的是真正发现这点,由经验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正确性。
我们只有尽了最大的努力(然后失败了),才能在以上意义上发现自己无法遵守上帝的律法。不真正努力,无论说什么,我们的思想深处总会有这种想法:下次再努力一些,准保尽善尽美。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回归上帝的道路是一条道德上不断努力的道路。但是在另一种意义上说,努力永远不能带我们回天家。所有这些努力最终只会导致这样一个关键时刻,在这一刻,你转向上帝,说:“这必须由你来做,我做不了。”请不要问自己:“我已经到达那一刻了吗?”不要坐下来苦思冥想这一刻是否即将到来,这会让你误入歧途。当生命中最重大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当时往往不明白其中的究竟。一个人不会不停地对自己说:“喂!我在长大。”往往只有在回首往事时,他才意识到所发生的事,承认那就是人们所说的“长大”。我们从简单的事情中也能明白这点。一个人越焦急地关注自己是否会入睡,越有可能处于高度清醒的状态。同样,我眼下所说的可能也不会闪电般地突然发生在每个人身上,像发生在圣保罗和班扬身上那样。这一刻的到来可能会很缓慢,永远没有人能够指出具体的时辰,甚至具体的年份。真正重要的不是变化发生时我们的感受,而是这种变化自身的性质,我们从相信自己的努力转变到对自己的一切努力感到绝望,从而将一切交托给上帝。
我知道“交托给上帝”这句话可能会引起误解,但是目前我们还只能这样说。对基督徒而言,交托给上帝意味着彻底信靠基督,相信基督会以某种方式让他也具有那种完美的人的顺服(基督从出生到受难一生都体现了那种顺服),相信基督会使他更像基督自己,在某种意义上说,变他的缺点为优点。用基督教的语言来说,基督要与我们分享他“儿子的名分”,让我们和他一样成为“上帝的儿子”。在第四部分我会尝试进一步分析这些词的意思。如果你愿意,你也可以这样说:基督给予却不索取,他甚至给予一切而一无所得。在某种意义上说,基督徒的整个生命就在于接受这份丰富的馈赠。可是,要认识到自己已做的和能做的一切都算不了什么却很困难,我们更愿意上帝数算我们的好处、不计较我们的坏处。在某种意义上你还可以说,只有等我们不再努力去战胜诱惑,即承认失败时,我们才战胜了诱惑。但是,你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不能以正确的方式、没有正当的理由“停止努力”。在另外一种意义上说,将一切交给基督当然不意味着你停止努力,信靠他一定意味着照他吩咐的一切去做。信任一个人却不听从他的劝告,是不可思议的。因此,你若真正把自己交给了基督,就必定会努力遵从他。但是,这种努力是以一种新的方式,以一种不那么忧虑的方式进行的。你做这些事不是为了得救,而是因为基督已经开始拯救你。你不是要以自己的行动换取进入天堂,而是不由自主地以特定的方式去行动,因为天堂最初一缕依稀的曙光已经照到了你里面。
基督徒常常辩论这个问题:引导基督徒回天家的究竟是善行还是相信基督?对这样的难题我确实无权发表意见,但在我看来,问这个问题等于问一把剪刀的哪一片最必不可少。唯有道德上的认真努力才会让你认识到自己的失败,唯有相信基督才会让你在认识到自己的失败时不至绝望,相信基督就必定会有善行。有两种假冒的真理,一些基督教徒曾指责不同的教派相信它们,这两种假冒的真理或许能帮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真正的真理。据称,有一派基督徒说:“唯有善行才是最重要的,最美的善行是慈善活动,最佳的慈善活动是捐钱,捐钱的最佳去处是教会。所以,交给我们一万英镑,我们就帮你脱离苦难。”当然,对这种鬼话我们的回答是:抱着这种目的,认为花钱就可以进入天堂,这样的善行根本不是善行,只是商业投机。据称,另一派基督徒说:“唯有信心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只要有信心,干什么都无妨。继续犯罪吧,小伙子,好好享受,基督会保证最终一切都不会对你造成任何影响。”对这种鬼话我们的回答是:你若说自己相信基督,却毫不在意他的教导,那就根本不是相信。你没有相信基督、信靠基督,只是理性上接受了一种有关基督的理论。
圣经出人意料地将信心和善行放在一个句子中,好像确实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句子的前半部分是:“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看上去好像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和我们的善行。但是,后半部分接着说:“因为你们立志行事,都是神在你们心里运行”,看上去好像一切都由上帝来做,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在基督教中碰到的可能就是这种情形。我对此虽有些不解,但并不感到惊讶。瞧,我们现在极力想弄明白的是:上帝和人在一同工作时,上帝做些什么,人又做些什么。我们极力想把二者区分开来,使二者分属不同的领域,互不相干。当然,我们一开始就认为这像两个人合作,你可以说:“他干了这点,我干了那点。”但是这种观点行不通,因为上帝不是那样,他既在你之外又在你之内。即使我们能弄明白谁做了什么,我想人类语言也无法恰当地表达。在试图将它表达出来时,不同教派的说法可能不一。但是你会发现,即使那些极力强调善行的人也会告诉你:你需要信心;即使那些极力强调信心的人也会告诉你:要去行善。无论如何,我能告诉你的就是这些。
如果我说,基督教虽然乍一看讲的全是道德、责任、律令、罪责及德性,它会引导你继续向前,超越这一切,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我想所有的基督徒都会赞同。在那个境界,我们瞥见了一个国度,其间的人们不谈论这些东西,也许只拿它们开开玩笑。在那里,每个人都充满着我们所说的善,如同镜子充满亮光。但他们不称之为善,不给它冠以任何名称,也不考虑它,他们都忙于观看它的源头。在这里,信仰之路已差不多越出了我们这个世界的范围,在这个范围之外没有谁能看得更远。当然,有很多人看得比我要远。